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语文高频试题、高中语文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语言文字运用 识记字音: 形声字的分辨 多音字的分辨 习惯性误读字 辨识字形: 近义字的分辨 易混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近义实词辨析 近义虚词辨析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成语的使用 其他熟语的使用 标点符号的使用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扩展语段: 语句连贯排序 语言得体 仿写句式 选用变换句式 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文言文阅读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分析文言句段: 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通假字 翻译 断句 概括分析 文言语段综合训练 名句名篇默写 名句 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鉴赏 语言风格类题目 诗歌常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欣赏作品的形象 写作 序列训练: 立意准确 结构严谨 辩证分析 耀眼的亮点 常见题型 知识点 实用素材 作文升格

高考语文提分技巧《文言文阅读》试题特训(2017年最新版)(七)
2017-01-18 03:01:28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李若水字清卿①,洺州曲周人。靖康元年,为太学博士。开府仪同三司高俅死,故事,天子当挂服举哀。若水言:“俅以幸臣躐跻显位②,败坏军政,金人长驱,其罪当与童贯等,得全首领以没,尚当追削官秩,示与众弃;而有司循常习故,欲加缛礼,非所以靖公议也。”章再上,乃止。……二年,金人再邀帝出郊,帝殊有难色,若水以为无他虑,扈从以行③。金人计中变,逼帝易服,若水抱持而哭,诋金人为狗辈。金人曳出,击之败面,气结仆地,众皆散,留铁骑数十守视。粘罕令曰:“必使李侍郎无恙。”若水绝不食,或勉之曰:“事无可为者,公昨虽言,国相无怒心,今日顺从,明日富贵矣。”若水叹曰:“天无二日,若水宁有二主哉!”其仆亦来慰解,曰:“公父母春秋高,若少屈,冀得一归觐。”若水叱之曰:“吾不复顾家矣!忠臣事君,有死无二。然吾亲老,汝归勿遽言,令兄弟徐言之可也。”……粘罕令拥之去,反顾骂益甚。至郊坛下,谓其仆谢宁曰:“我为国死,职耳,奈并累若属何!”又骂不绝口,监军者挝④破其唇,噀⑤血骂愈切,至以刃裂颈断舌而死,年三十五。(节选自《宋史?李若水传》)
【注】①李若水:北宋末年人,官至吏部侍郎。靖康二年随钦宗至金营,不屈而被害。
②躐(liè)跻:越级升官。③扈从:随从护驾。④挝(zhuā):敲打,击。⑤噀(xùn):喷。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故事,天子当挂服举哀故事:以前的事情。
B.非所以靖公议也靖:平息。
C.若少屈,冀得一归觐觐:拜见。
D.反顾骂益甚顾:回头。
小题2: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A.得全首领以没王好战,请以战喻
B.非所以靖公议也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
C.粘罕令拥之去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D.而有司循常习故,欲加缛礼涂有饿莩而不知发
小题3: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李若水认为高俅败坏军政,以致金人入侵,应降低他生前官爵俸禄的等级,而不应用隆重的礼节为他治丧。皇上当即接受他的意见,不再为高俅挂服举哀。
B.金人邀请宋钦宗出郊,却又中途变卦,逼钦宗改换服装以侮辱宋朝。李若水坚守气节,大骂金人,虽惨遭毒打,仍未动摇自己的忠心,并以绝食对金人的诱降表示抗争。
C.李若水不愿为了能回家侍奉父母而投降,他严词拒绝了仆人要他屈从金人的劝说。但又流露出心中无限的牵挂,生怕自己被杀的噩耗惊吓了父母。
D.粘罕诱降李若水遭到失败,于是下令杀掉他。李若水义无反顾,骂不绝口,金人打破了他的嘴唇,他含血痛骂,愈加激切,以至遭裂颈断舌而死,景象十分惨烈。
小题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①然吾亲老,汝归勿遽言,令兄弟徐言之可也。(3分)
②我为国死,职耳,奈并累若属何!(3分)



2、单选题  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不省所——依靠
B.汝来省吾,一岁——留居
C.嬴而不助五国也——亲附
D.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之——攻打



3、阅读题  下面各句中翻译不恰当的一项是:(??)
A.及以至是,言不辱者,所谓强颜耳,曷足贵乎?
等被弄到了这种境地,还说不被污辱,这就叫着厚脸皮了,怎么能被人们尊重呢?
B.由此言之,勇怯,势也;强弱,形也。审矣,何足怪乎?夫人不能早自裁绳墨之外,以稍陵迟,至于鞭箠之间,乃欲引节,斯不亦远乎!古人所以重施刑于大夫者,殆为此也。
由此说来,勇敢怯懦,刚强柔弱,都是形势造成的。明白了这一点,还有什么值得奇怪的呢?一个人不能早在法律制裁之前自杀来逃避,因而渐渐志气衰微,等到身受鞭杖的时候,才想为保全气节自杀,这不也太晚了吗?古人深重对大夫施刑的原因,大概就是这个缘故。
C.夫人情莫不贪生恶死,念父母,顾妻子,至激于义理者不然,乃有所不得已也。
人之常情,没有谁不爱惜生命、厌恶死亡的,都挂念父母,顾虑妻子。至于被道义激发的人就不是这样了,是因为他们有迫不得已的地方啊。
D.少卿视仆于妻子何如哉?且勇者不必死节,怯夫慕义,何处不勉焉!仆虽怯懦,欲苟活,亦颇识去就之分矣,何至自沉溺缧绁之辱哉!
少卿你看我对妻子儿女的态度又怎样呢?况且勇敢的人不一定要为名节去死,怯懦的人如果仰慕节义,哪里不能勉励自己呢?我虽然怯懦软弱,想苟活在人世,但也还能识别取舍的界限,怎会自甘沉溺于牢狱的侮辱中呢?



4、阅读题  (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
桓温,字元予,宣城太守彝之子也。太原温峤见之,日,: “此儿有奇骨,可试使啼。”及闻其声,日:“真英物也!”以峤所赏,故名之日温。???
彝为韩晃所害,泾令江播豫焉。温时年十五,枕戈泣血,志在复仇。至年十八,会播已终,子彪兄弟三人居丧,置刃杖中,以为温备。温诡称吊宾,得进,刃彪于庐中。并追二弟杀之,时人称焉。
温豪爽有风概,姿貌甚伟,面有七星:少与沛国刘幔善,幔尝称之日:“温眼如紫石棱,须作猥毛磔,孙仲谋、晋宣王之流亚也。”选尚南康长公主,拜驸马都尉,袭爵万宁男,除琅邪太守,累迁徐州刺史。?
时李势微弱,温志在立勋于蜀。永和二年,率众西伐。时康献太后临朝,温将发,上疏而行。朝廷以蜀险远,而温兵寡少,深入敌场。甚以为忧。初,诸葛亮造八阵图于鱼复平沙之上,垒石为八行,行相去二丈。温见之,谓“此常山蛇势也。”文武皆莫能识之。及军次彭模,乃命参军周楚、孙盛守辎重,自将步卒直指成都。势使其叔父福及从兄权等攻彭模,楚等御之,福退走。温又击权等,三战三捷,贼众散,自间道归成都。势于是悉众与温战于笮桥,参军龚护战没,众惧欲退,而鼓吏误呜进鼓,于是攻之,势众大溃。温乘胜直进,焚其小城,势遂夜遁九十里,至葭萌城。其将邓嵩、昝坚劝势降,乃面缚舆榇请命。温解缚焚榇,送于京师。
温停蜀三旬,举贤旌善。百姓成悦。军未旋而王誓、邓定、隗文等反,温复讨平之。振旅还江陵,进位征西大将军。温既负其才力,久怀异志,欲先立功河朔,还受九锡。锡文未及而薨,时年六十二。?
【注】①磔:张开。②九锡:天子锡给诸侯、大臣有殊勋者的九种器物,是最高礼遇的表示。
小题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温诡称吊宾,得进。诡:欺诈
B.孙仲谋、晋宣王之流亚也流:同类
C.及军次彭模。次:次序
D.温既负其才力。负:依仗.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A.①及闻其声。???②臣左手把其袖,而右手撼其胸。
B.①以峤所赏,故连名之日温???②斧斤以时入山林。
c.①乃命参军周楚、孙盛守辎重。???②良乃人,具告沛公。
D:①军未旋而王誓、邓定、隗文等反。?②虽才高于世;而无骄尚之情。
小题3:下列几组句子中,全部表现桓温刚勇的一组是(??? )?。
①刃彪于庐中,并追二弟杀之。②温豪爽有风概,姿貌甚伟,面有七星。③温见之,谓“此常山 蛇势也。”④楚等御之;福退走。⑤三战三捷,贼众散。⑥温解缚焚榇,送于京师。
A.①②⑤? 8.①④⑥.c.②③⑤D.②⑤⑥??
小题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桓温少年时,其父被韩晃所害,桓温立志为父亲报仇。后来终于借吊丧的机会亲手杀死了韩晃的三个儿子。其行为受到时人称赞。
B.桓温具备卓越的军事才能,既辨认诸葛亮当初所造的八阵图,又能亲自指挥战争,三战 三捷,击溃敌军。
c.李势手下将领邓嵩、昝坚都劝李势投降,李势于是捆绑自己并用车载棺木以示向桓温请罪之意,桓温亲自为他解缚,并烧掉棺木,以示宽恕。
D.桓温自恃才气极高,长期以来都有做皇帝的梦想,但赐于九锡的诏书还未写成,他便去 世了,最终未能达成心愿。



5、阅读题  阅读下面文言文,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并将文段翻译成现代汉语。
商鞅变法
令(指商鞅变法的条令)既具,未布,恐民之不信已,乃立三丈之木于国都市南门,募民有能徙置北门者予十金。民怪之,莫敢徙,复曰:“能徙者予五十金。”有一人徙之,辄予五十金,以明不欺。卒下令。???????(《史记·商君列传》)
解释:具(?????????)??徙(?????????)??怪(?????????)??辄(?????????)
明(?????????)??卒(?????????)
译文:
?
?
?
?



Tags:高考 语文 文言文阅读 题库 知识点 汇总 高中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中语文答题技巧《语言文字运用..

网站客服QQ: 960335752 - 14613519 - 7913157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