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阅读题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邵雍字尧夫。少时,自雄其才,慷慨欲树功名。于书无所不读,始为学,即坚苦刻厉,寒不炉,暑不扇,夜不就席者数年。已而叹曰:“昔人尚友于古,而吾独未及四方。”于是逾河、汾,涉淮、汉,周流齐、鲁、宋、郑之墟,久之,幡然来归,曰:“道在是矣。”遂不复出。
北海李之才摄共城令,闻雍好学,尝造其庐,谓曰:“子亦闻物理性命之学乎?”雍对曰:“幸受教。”乃事之才,受《河图》、《洛书》、《宓义》八卦六十四卦图像。
初至洛,蓬荜环堵,不芘①风雨,躬樵爨以事父母,虽平居屡空,而怡然有所甚乐,人莫能窥也。及执亲丧,哀毁尽礼。富弼、司马光、吕公著诸贤退居洛中,雅敬雍,恒相从游,为市园宅。雍岁时耕稼,仅给衣食。名其居曰“安乐窝”,因自号安乐先生。旦则焚香燕坐,晡时酌酒三四瓯,微醺即止,常不及醉也,兴至辄哦诗自咏。春秋时出游城中,风雨常不出,出则乘小车,一人挽之,惟意所适。士大夫家识其车音,争相迎候,童孺厮隶皆欢相谓曰:“吾家先生至也。”不复称其姓字。或留信宿②乃去。好事者别作屋如雍所居,以候其至,名曰“行窝”。
司马光兄事雍,而二人纯德尤乡里所慕向,父子昆弟每相饬曰:“毋为不善,恐司马端明、邵先生知。”士之道洛者,有不之公府,必之雍。雍德气粹然,望之知其贤,然不事表襮③,不设防畛④,群居燕笑终日,不为甚异。与人言,乐道其善而隐其恶。有就问学则答之,未尝强以语人。人无贵贱少长一接以诚故贤者悦其德不贤者服其化一时洛中人才特盛而忠厚之风闻天下。
熙宁行新法,吏牵迫不可为,或投劾⑤去。雍门生故友居州县者,皆贻书访雍,雍曰:“此贤者所当尽力之时,新法固严,能宽一分,则民受一分赐矣。投劾何益耶?”
嘉祐诏求遗逸,留守王拱辰以雍应诏,授将作监主簿,复举逸士,补颍州团练推官,皆固辞乃受命,竟称疾不之官。熙宁十年,卒,年六十七,赠秘书省著作郎。元祐中赐谥康节。
(选自《宋史·列传第一百八十六·道学一》,有删节)
【注】①芘:通“庇”,荫庇。②信宿:连宿两夜。③表襮:自我炫耀。④防畛:喻防人之心。畛,界限。⑤投劾:递上引咎辞职的呈文,古代弃官的一种方式。⑥樵爨:qiáo cuàn?打柴做饭。⑦晡时:晚饭的时候。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尝造其庐造:造访,拜访
B.雅敬雍,恒相从游雅:文雅,有礼仪
C.士之道洛者 道:取道
D.父子昆弟每相饬曰饬:告诫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①昔人尚友于古,而吾独未及四方 ②虽平居屡空,而怡然有所甚乐
B.①乃事之才 ②皆固辞乃受命
C.①躬樵爨以事父母②留守王拱辰以雍应诏
D.①有不之公府,必之雍②此贤者所当尽力之时
小题3:将下列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8分)
①旦则焚香燕坐,晡时酌酒三四瓯,微醺即止,常不及醉也,兴至辄哦诗自咏。(4分)
②与人言,乐道其善而隐其恶。有就问学则答之,未尝强以语人。(4分)
小题4:从文章中找出能体现邵雍“道德贤良”的两个事例。(自己概括,也可引原文)(4分)
小题5:用斜线给下面一段文字断句。(4分)
人无贵贱少长一接以诚故贤者悦其德不贤者服其化一时洛中人才特盛而忠厚之风闻天下
参考答案:
小题1:B
小题2:A
小题3:①邵雍时
本题解析:
小题1:
试题分析:答题时要把实词放回到原文语境中,结合上下文意思去理解。可知“雅”应解释为:非常、很。
小题2: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了“而”“乃”“以”“之”四个常见文言虚词,结合具体用法和语境可知 A.而:转折连词,但。B.①乃:连词,于是,便;②副词,才。C.①连词,表目的,用来;②介词,用,拿。D.①之:动词,到;②助词,的。
小题3:
试题分析:本题首先要找出关键字或文言特殊句式进行重点翻译,除一些带有比喻性的词语,一般在直译的基础上,而后意译。整句翻译时,再按照现代汉语的语法要求,做到文通句顺,表意准确。关键字:①“燕”“晡时”“辄” ②“言”“善”“恶”“就”“强”“语”。
小题4:
试题分析:该题考查了对文中人物“邵雍”的形象鉴赏、性格把握。一定要审准题意,即找出体现邵雍“道德贤良”的事例。读懂原文可知,文中这方面的事例还是较多的。同时若自己概括回答也一定要符合题意要求,表达言之成理。
小题5:
试题分析:文言文断句是文言文翻译的一种特殊形式,较翻译句子要容易一些。解答本题,一是要结合上下文的具体意思,二是要凭借自己的文言语感,三是对古代文化知识要有一定的了解。以上几点综合思考去做。
【文言参考译文】
邵雍,字尧夫。邵雍年少的时期,也是自称有雄才大志的人,慷慨激扬的欲求取功名。凡是书籍他都要去认真的去读。开始为学就是艰苦而勤奋的。冬天不生炉子,夏天不打扇子,夜里不睡觉地刻苦学习好几年。在苦读中他叹息道:“?过去的古人们,为求学尚好访友拜师的,但唯有我自己没有去四方走走学学的。”在这种情况之下,他就越过黄河、汾河、徒涉江淮、汉江平原。考察了西周的那些分封国的齐、鲁、宋、郑遗址,游历了很长时间,然后幡然归来感叹地说道:“道就在这啊!”于是不再出行远游。???
当时北海李之才担任共城县令,听说邵雍好学,便亲自造访其庐。问邵雍说:“你知道万物中的道理和性质、性命的学说吗?”邵雍回答道:“如果我有那个幸运的话,愿意接受先生的传授教育。”于是侍奉于李之才左右,系统学习了《河图》、《洛书》,伏羲氏八卦六十四图像。
邵雍初到洛阳的时候,非常的贫寒,所居住的房屋四面用蓬草做成的,不能挡风避雨。在这样的环境下邵雍亲自打柴、烧火做饭来侍奉自己的父母。虽然总是很穷苦,什么也没有,但他很安然自得其乐的样子,周围的人不能理解。(人们不知道这样一个人在这样的环境里怎么就这样的安然生活的原因何在。)到了他母亲去世的时候,为尽孝道,他倾其所有安葬了母亲,成为一贫如洗的人了。当时的前宰相富弼、做过高官写《资治通鉴》的司马光、大学问家、著名诗词家吕公着等退居洛中,敬重邵雍的儒雅高深的学问,为大家在一起交谈的方便就集资为邵雍置办了接近都市的宅院。从此,邵雍依据时节耕种收获,过着自给自足的生活。他为自己的宅院起名叫“安乐窝”,于是自己起个道号叫“安乐先生”。?邵雍时常早上就焚香安适地坐着(思考问题),到吃晚饭时总要喝三四瓯酒,微醉就不再喝了,常常不至于大醉,兴起的时候就自己吟咏作诗。春秋农闲时节,常出入城乡游历、风雨天常不出门,出门就乘坐小车,一个人推着,随意所行。当官的人家听到他那独特熟悉的车音,争相迎候,连小孩子和老夫人和那些仆人、衙役们都会欢愉的说“我家先生来到了。”不再直呼他的姓名。有时候留下连宿两夜才离开。有好事者在洛阳周边建有别致的小屋,如同是邵雍的小歇的居所,以方便他的到来时居住。名字叫“行窝”。???
司马光以像对待兄长一样对待邵雍。它们二人的纯正品行成为四周乡里所仰慕学习楷模。父亲训斥儿子,哥哥教育弟弟都会说:“不要做不好得事,恐怕司马端明、邵先生知道。”有读书的士子取道洛阳,有不去官府,但必到邵雍处拜望的。邵雍德行气质纯粹,看上去就知道他的贤良,但邵雍自己从来不表露自己。不设置什么界限。和大家在一起谈笑风生的,没有区别于他人。与人交谈,乐意说人家的长处而隐讳人家的缺陷。有靠近他向他请教问学的,他总尽力地解答,从不以强迫的方式来告诉别人。待人不分贵贱,不论年纪大小,一样诚恳地接待。所以,贤良的人喜欢他的德行,不贤良的人也佩服他的感化力。一时间洛阳人才特盛行,忠厚之风传遍天下。
熙宁时颁行新法,官吏受胁迫难以推行,有的就递上引咎辞职的呈文,想要离开。邵雍居住在州县的门生旧友都带着书信造访邵雍,邵雍说:“这是有才德的人应当尽力的时候,新法固然苛严,能尽己之力宽厚一分,老百姓就会受一分恩赐。弃官有什么好处呢?”
嘉祐时,皇帝下诏求散失的贤才,西京留守王拱辰把邵雍上荐应诏,任命他为将作监主簿,下诏再推举有杰出才能的人,补任颍州团练推官,都坚决推辞之后才接受任命,最后还是称病不赴任。熙宁十年,去世,终年六十七岁,追赠他秘书省著作郎。元祐时又赐予他谥号康节。
本题难度:一般
2、阅读题 阅读下面文言片段,完成下面的题。
赵人患鼠,乞猫于中山。中山人予之猫,善捕鼠及鸡。月余,鼠尽而其鸡亦尽。其子患之,告其父曰:“盍去诸?”其父曰:“是非若所知也。吾之患在鼠,不在乎无鸡。夫有鼠,则窃吾食,毁吾衣,穿吾垣墉,毁伤吾器用,吾将饥寒焉,不病于无鸡乎?无鸡者,弗食鸡则已耳,去饥寒犹远,若之何去夫猫也?”(选自刘基《郁离子》)
1.下面句子中加粗的“去”和“去饥寒犹远”中的“去”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去国怀乡,忧谗畏讥
B.于是项伯乃夜去
C.黄盖以十舰最著前,去北军二里余,同时发火
D.得钱千五百,乃去
2.下列句子加粗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乞猫于中山/乞:求,讨
B.盍去诸/盍:为什么
C.是非若所知也/是非:这不是?
D.不病于无鸡乎/病:担心
参考答案:1.C
2.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单选题 下列句子中,加粗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连辟公府不就(就:就职,上任)
B.间至赵矣(间,从小路)
C.因厚赂单于(赂:贿赂)
D.臣窃以为其人勇士,有智谋,宜可使(可:?能够)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4、阅读题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上行出中渭桥,有一人从桥下走出,乘舆马惊。于是使骑捕,属之??廷尉①。释之治问。曰县人来,闻跸②,匿桥下。久之,以为行已过,即出,?见乘舆车骑,即走耳。廷尉奏当③,一人犯跸,当罚金。文帝怒曰:"此人亲惊吾马,吾马赖柔和,令他马,固不败伤我乎?而廷尉乃当之罚金!"释之曰:"法者天子所与天下公共也。今法如此而更重之,是法不信于民也。且方其时,上使立诛之则已;今既下廷尉,廷尉,天下之平也。一倾,而天下用法皆为轻重,民安所措其手足?唯陛下察之!良久,上曰:"廷尉当是也。?"?
〔注释〕①廷尉,汉朝中央最高执法官。②跸:皇帝出行的车马。此处指发出警告,禁人通行。③当:判决。
1.对下列中加粗字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上(皇帝)行出中渭桥
B.于是使(使者)骑捕
C.而更(改变)重之
D.上使立诛之(取消句子独立性,无实际意义)则已
2.对文中的句子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乘舆马惊皇帝坐的车子所驾的马受到惊吓。
B?.属之廷尉把那人交给廷尉衙门严办。
C.廷尉,天下之平也廷尉是天下平安无事的依赖
D.释之治问由释之来查究考问。
3.由"法者天子所与天下公共也"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 )
A.民安所措其手足?
B.廷尉,天下之平也
C.固不败伤我乎!
D.此人亲?惊吾马
4.下列各句中无词类活用现象的一项是( )
A.固不败伤我乎?
B.属之廷尉
C.今法如此?
D.乃苦身焦虑
5.对“一倾,而天下用法皆为轻重”一句翻译准确的一项是( )
A.一有偏差,天下执法的人就会任意减轻或加重刑罚
B.一有偏差,天下执法的人就都会加重刑罚?
C.一有偏差,天下执法的人就都会减轻刑罚
D.一有偏差,天下执法的人就会有时减轻有时加重刑罚
6.对这段文字的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上”属之廷尉的做法本身便是错误的,所以致使以后的行为更加错误。
B.那个惊了马的人是个生意人,他并非是有意识的。
C.释之认为犯了法的人应交有关部门处理,皇帝不应自行处理。
D.释之认为随意更改法律就会使百姓失去对国家法典的信任。
参考答案:1.A
2.C
3.B
4.B
5.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阅读题 翻译下面文段中画线的句子。(6分)
苏秦从燕之赵,给合从说赵王曰:“臣以地图案之,诸倔之地五倍于秦,料诸侯之卒十倍于秦;六国并力为一,西面而攻秦,秦破必矣!今见破于秦,西面而事之,见臣于秦。夫破人之与破于人也,臣人之与臣于人也,岂可同日而言之哉?”
(选自《战国策》)
(1)臣窃以地图案之,诸侯之地五倍于秦,料诸侯之卒十倍于秦。(3分)
译文:????????????????????????????????????????????????????????????????????
??????????????????????????????????????????????????????????????????????????????????
(2)夫破人之与破于人也,臣人之与臣于人也,岂可同日而言之哉?(3分)
译文:????????????????????????????????????????????????????????????????????
???????????????????????????????????????????????????????????????????????????
?????????????????????????????????????????????????????????????????????????????????
参考答案:(1)我私下里按地图查看天下的土地,诸侯的土地是秦国的五倍,
本题解析:考生一定坚持“直译为主”,因为高考的采分点往往是那些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和用文言句式的地方,考生要特别留意。平时多读一些文言文短文,可以积累语感
(1)“窃”译为“私下里”, “以”译为“按照”或“依照” ;“案”译为“查看” 。
(2)“破于人”与“臣于人”是被动句;“臣人”要注意使动特征,“岂……哉?”为反问句式。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