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单选题 下列各项加粗的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不期??? ?期:日期。 ??
B.权当???? ?权:权且,暂且。 ??
C.将汤来吃???? ?将:取。 ??
D.谨参??? ?谨:小心,谨慎。
2、阅读题 (1)然微以自文于君亲,君亲其谓予何?(文天祥《指南录后序》)(3分)
译文:?????????????????????????????????????????????????????????????????
(2)安能屈豪杰之流,扼腕墓道,发其志士之悲哉?(张溥《五人墓碑记》)(2分)
译文:?????????????????????????????????????????????????????????????????
3、阅读题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刘秀至郾、定陵,悉发诸营兵;诸将贪惜财物,欲分兵守之。秀曰:“今若破敌,珍宝万倍,大功可成;如为所败,首领无余,何财物之有!”乃悉发之。六月,乙卯朔,秀与诸营俱进,自将步骑千余为前锋,去大军四五里而陈;寻、邑①亦遣兵数千合战,秀奔之,斩首数十级。诸将喜曰:“刘将军平生见小敌怯,今见大敌勇,甚可怪也!且复居前,请助将军!”秀复进,寻、邑兵却,诸部共乘之,斩首数百、千级。连胜,遂前,诸将胆气益壮,无不一当百,秀乃与敢死者三千人从城西水上冲其中坚。寻、邑陈乱,汉兵乘锐崩之,遂杀王寻。城中亦鼓噪而出,中外合势,震呼动天地;莽兵大溃,走者相腾践,伏尸百余里。会大雷、风,屋瓦皆飞,雨下如注,川盛溢,虎豹皆股战,士卒赴水溺死者以万数,水为不流。士卒奔走,各还其郡。于是海内豪杰翕然响应,皆杀其牧守,自称将军;旬月之间,遍于天下。
刘秀复徇颍川,攻父城不下,屯兵巾车乡。颍川郡掾冯异监五县,为汉兵所获。异曰:“异有老母在父城,愿归,据五城以效功报德!”秀许之。异归,遂与萌率五县以降。
新市、平林诸将以刘縯兄弟威名益盛,阴劝更始②除之。秀谓縯曰:“事欲不善。”縯笑曰:“常如是耳。”更始大会诸将,取縯宝剑视之;绣衣御史申徒建随献玉玦;更始不敢发。李轶初与縯兄弟善,后更谄事新贵;秀戒縯曰:“此人不可复信!”縯不从。縯部将刘稷,勇冠三军,闻更始立,怒曰:“本起兵图大事者,伯升兄弟也。今更始何为者邪!”更始以稷为抗威将军,稷不肯拜;更始乃与诸将陈兵数千人,先收稷,将诛之;縯固争。李轶、朱鲔因劝更始并执縯,即日杀之。秀闻之,自父城驰诣宛谢。司徒官属迎吊秀,秀不与交私语,惟深引过而已,未尝自伐昆阳之功;又不敢为縯服丧,饮食言笑如平常。更始以是惭,拜秀为破虏大将军。
节选自《资治通鉴?卷第三十九》
【注】①寻、邑:指王寻、王邑,王莽的部将。②更始:指汉更始帝刘玄。
小题1: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阴劝更始除之阴:阴险
B.李轶初与縯兄弟善善:与……交好
C.司徒官属迎吊秀吊:安慰
D.未尝自伐昆阳之功伐:自夸,炫耀
小题2: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意义、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①城中亦鼓噪而出②古者富贵而名摩灭
B.①遂与萌率五县以降②玉斗一双,欲与亚父
C.①李轶、朱鲔因劝更始并执縯②因宾客至相如门前谢罪
D.①诸将以刘縯兄弟威名益盛②以其无礼于晋
小题3: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刘秀善于带兵,他知道将领们想多得财物,为了鼓励他们英勇作战,每个人都分到一些财物。
B.文中描写战争运用了夸张、对比等手法,写人与写物结合,表现了汉军大胜莽军大败的情势,很有感染力。
C.刘秀曾经提醒刘縯注意刘玄心怀恶意,可是刘縯却毫不在意,最终因他的部将出事而被刘玄杀掉。
D.刘秀在兄长被害之后的反应和表现可见他隐忍精明的个性,与刘縯憨直的性格构成了对比。
4、单选题 下列各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
A.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B.悟言一室之内
C.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
D.便要还家
5、单选题 课内文言文(共12分,每小题3分)
小题1: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A.行李之往来
B.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
C.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
D.吾每念,常痛于骨髓
小题2:对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焉用亡郑以陪邻陪:增加
B.持千金之资币物币:礼品
C.而吾与子之所共适适:适合
D.张良西向侍侍:陪坐
小题3:下列句中加点词的用法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晋军函陵??????????②常以身翼蔽沛公???????③西望夏口,东望武昌???
④侣鱼虾而友麋鹿????⑤皆白衣冠以送之???????⑥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
⑦顷之未发,太子迟之 ⑧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A.①⑤/②③/④⑦/⑥⑧
B.①⑦/②③/④⑤/⑥⑧
C.①⑤/②③/④⑧/⑥⑦
D.①⑥/②③/④⑤/⑦⑧
小题4:下列各句的句式特点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A.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
B.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C.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
D.大王来何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