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单选题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词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 A.诸郎中执兵,皆陈殿下——恐惧不敢自陈
B.君安与项伯有故——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
C.杀人如不能举——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
D.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微太子言,臣愿得谒之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阅读题 把上面第三大题文言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①予少嗜观二家之文,常病柳不全见于世,出人间者,残落才百馀篇。
②求索之莫获,则已矣于怀。
③始而餍我以韩,既而饫我以柳,谓天不吾厚,岂不诬也哉!
参考答案:见译文
本题解析:
(1)“嗜”“病”“柳”及整体句意。
(2)“已”“于怀”的倒装及整体句意。
(3)“餍”“饫”的意译、状语后置、宾语前置及整体句意。
附文言文翻译:
唐代的文章,一开始并未去除掉周、隋等五代的气息。中间值得称道的李白、杜甫,他们的才气开始施展成为一道胜景,但(只)称雄于歌诗方面,文章之道尚未十分浑厚完备。到韩愈、柳宗元兴起,这以后才能大量创作古文,他们的语言与内容相互完美融合而不混杂。如韩愈的《元和圣德》《平淮西》、柳宗元的《雅章》之类的文章,都是语言严谨文义严密,表达如经典一样,能够使唐王朝的美德高立于盛汉之前而无所愧让,这不是柳先生的文章还能有谁?
我少时就爱看韩柳二家的文章,常为柳文不能完全地出现于世间而忧虑,那出现于世间的,残破零落才有一百多篇。韩文虽然看得到全部,但文句文字的缺失,尤以编纂成集的最严重。我有志于补充修正然后把它传播开去,于是多处寻访善本,前后积累了几十本,找到好的,就加以注释和修改。遇到出远门,或者别的书无暇读,就只随身带着《韩》文,如果幸运地遇到他人手中的宝物,就借来订正。在这方面花费力气,已超过二十四年,文稿才差不多定下来。而只有柳宗元的文章,我怀疑它未能在当时光芒显耀,不然为什么真文隐藏而不能显耀于世?四方寻求无所收获,就在心中放弃这事了。没想到晚年,竟见到了柳宗元的书,串联起来有八九厚册。刘禹锡在书的前面有序,按卷目共分四十五编,真真地能和韩愈的巨著相配!
书上的文字很朴拙,不像现在的,大盖是过去的藏书。从考证角度看,有的整卷没有遇到错误和脱漏,有一两个废字,也是由于陈旧而磨掉,阅读也没有什么损害,还能帮助研究考证来求真相。于是核对旧本,记为别本,和陇西李之才参读几月,详尽后才停下来。
哎呀,老天爷对我太优厚了。一开始拿韩文满足我,接着用柳文充分满足我,说老天爷不厚待我,难道不是诬蔑吗?世上求学的人,如果不立志于学古文就算了;如果有志于学古文,那么确立立言的范围,若放弃二位先生不学,即使说他有才能,这不是我所敢苟同的。
本题难度:一般
3、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语段,完成后面习题。
沛公军霸上,未得与项羽相见。沛公左司马曹无伤使人言于项羽曰:“沛公欲王关中,使子婴为相,珍宝尽有之。”项羽大怒曰:“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当是时,项羽兵四十万,在新丰鸿门;沛公兵十万,在霸上。范增说项羽曰:“沛公居山东时,贪于财货,好美姬。今入关,财物无所取,妇女无所幸,此其志不在小。吾令人望其气,皆为龙虎,成五采,此天子气也。急击勿失!”
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素善留侯张良。张良是时从沛公,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具告以事,欲呼张良与俱去,曰:“毋从俱死也。”张良曰:“臣为韩王送沛公,沛公今事有急,亡去不义,不可不语。”良乃入,具告沛公。沛公大惊,曰:“为之奈何?”张良曰:“谁为大王为此计者?”曰:“鲰生说我曰:‘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故听之。”良曰:“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沛公默然,曰:“固不如也。且为之奈何?”张良曰:“请往谓项伯,言沛公不敢背项王也。”沛公曰:“君安与项伯有故?”张良曰:“秦时与臣游,项伯杀人,臣活之;今事有急,故幸来告良。”沛公曰:“孰与君少长?”良曰:“长于臣。”沛公曰:“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张良出,要项伯。项伯即入见沛公。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曰:“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项伯许诺,谓沛公曰:“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沛公曰:“诺。”于是项伯复夜去,至军中,具以沛公言报项王。因言曰:“沛公不先破关中,公岂敢入乎?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不如因善遇之。”项王许诺。
小题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谢:道歉
B.君安与项伯有故故:旧交情
C.项伯杀人,臣活之活:存活,生存
D.素善留侯张良善:友善、交好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沛公左司马曹无伤使人言于项羽曰长于臣
B.良乃入,具告沛公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C.使子婴为相为击破沛公军
D.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具以沛公言报项王
小题3:下列是宾语前置的一项是(??)
A.为击破沛公军
B.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C.请以舞剑,因击沛公于坐
D.籍何以至此
参考答案:
小题1:C
小题2:B
小题3:D
本题解析:
小题1:
试题分析:C项中“活”使动用法,使……活的意思。这句话是项伯杀人,我使他活的意思。
小题2:
试题分析:A项前一个“于”介词,对;后一个“于”介词,表比较。C项前一个“为”动词,作为,担任;后一个“为”介词,给,替。D项前一个“以”连词,用来;后一个“以”介词,把。B项中两个“乃”都是副词,于是,就的意思。
小题3: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言句式。A项省略句;B项被动句;C项状语后置句。B项属于宾语前置,宾语前置在现代汉语中,宾语往往位于谓语后边,作为谓语的施动对象。而在文言文中,于某些条件下,宾语往往提到谓语之前,呈现宾语前置现象。这样的特殊情况一般有两种:1.否定句中,当谓语部分被否定副词修饰时,该谓语所带宾语一般会前置。2.文言文疑问句中,当使用疑问代词做谓语动词(或介词)的宾语时,该宾语往往要放在谓语动词(或介词)的前面。在现代汉语中,介词后面跟着宾语,组成介宾结构,用来修饰动词谓语。在文言文中,介词宾语往往置与介词之前,形成一种倒置的现象。此外,还有一些比较固定的“宾语前置”的表达结构。
本题难度:一般
4、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1——6题。 (一)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荀子·《劝学》) (二)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韩愈·《师说》)
1.下面文句中加粗的实词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A.其闻道也固先乎吾???????????????不足为外人道也
B.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
C.人非生而知之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D.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2.下面文句中加粗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积土成山,风雨兴焉???????朝济而夕设版焉
B.则群聚而笑之?????????????顺风而呼
C.句读之不知???????????????师道之不复可知矣
D.吾师道也?????????????????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3.下列各文句中均含有古今异义词的一组是(????)
①木直中绳,輮以为轮?????
②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③古之学者必有师?????
④上食埃土,下饮黄泉????
⑤用心一也????
⑥师不必贤于弟子????
⑦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
⑧吾从而师之
A.①③④⑤⑥⑦??????????????
B.①②③⑤⑦⑧
C.①②③④⑥⑧??????????????
D.①②③⑤⑥⑧
4.下列文句与“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A.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B.不拘于时,学于余
C.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D.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5.对下列句子当中加粗字词类活用现象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吾从而师之????
②粪土当年万户侯????
③上食埃土,下饮黄泉????
④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⑤假舟辑者,非能水也????
⑥是故圣益圣,愚益愚?????
⑦小学而大遗????
⑧炊不暇熟,又挈挈而东
A.①②⑧∕③④∕⑤∕⑥⑦???????????
B.①②∕③④∕⑤⑧∕⑥⑦
C.①∕③④∕②⑤⑧∕⑥⑦????????????
D.①∕③④⑧∕②⑤∕⑥⑦
6.翻译下面的文言语句。
(1)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C?????
2.B?????
3.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阅读题 阅读下面两段课文,回答问题。
①臣密言:臣以险衅,夙遭闵凶。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祖母刘悯臣孤弱,躬亲抚养。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零丁孤苦,至于成立。既无伯叔,终鲜兄弟,门衰祚薄,晚有儿息。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茕茕孑立,形影相吊。而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臣侍汤药,未曾废离。《陈情表》
②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齐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苍苍,其正色耶?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则芥为之舟,置杯焉则胶,水浅而舟大也。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故九万里,则斯风在下矣,而后乃今培风;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而后乃今将图南。蜩与学鸠笑之曰:“我决起而飞,抢榆枋而止,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奚以九万里而南为?”适莽苍者,三餐而反,腹犹果然;适百里者,三月聚粮。之二虫又何知!《逍遥游》
1.下面几组句子加粗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被
B.故九万里,则斯风在下矣,而后乃今培风:培养
C.而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从小
D.茕茕孑立,形影相吊:安慰
2.下面几组句子中加粗的词语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门衰祚薄,晚有儿息/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B.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我决起而飞,抢榆枋而止
C.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则芥为之舟/奚以九万里而南为?
D.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齐谐》者,志怪者也。
3.下列句子中的加粗词语与现代汉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零丁孤苦,至于成立
B.三餐而反,腹犹果然
C.我决起而飞,抢榆枋而止
D.而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
参考答案:1.D?
2.B?
3.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