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三游洞序
[唐]白居易 平淮西之明年冬,予自江州司马授忠州刺史,微之①自通州司马授虢州长史。又明年春,各祗命②之郡,与知退③偕行。三月十日三会于夷陵。翌日,微之反棹送予,至下牢戍。
又翌日,将别未忍,引舟上下者久之。酒酣,闻石间泉声,因舍棹进,策步入缺岸。初见石,如叠如削;其怪者,如引臂,如垂幢。次见泉,如泻如洒,其奇者,如悬练,如不绝线。遂相与维舟岩下,率仆夫芟芜刈翳,梯危缒滑④,休而复上者凡四五焉。仰睇俯察,绝无人迹,但水石相搏,磷磷凿凿,跳珠溅玉,惊动耳目。自未讫戌,爱不能去。俄而峡山昏黑,云破月出,光气含吐,互相明灭,晶荧玲珑,象生其中。虽有敏口,不能名状。
既而,通夕不寐,迨旦将去,怜奇异别,且叹且言。知退曰:“斯境胜绝,天地间其有几乎?如之何俯通津繇,岁代寂寥委置,罕有到者乎?”予曰:“借此喻彼,可为长太息,岂独是哉?岂独是哉?”微之曰:“诚哉是言矧⑤吾人难相逢斯境不易得今两偶于是得无述乎?请各赋古调诗二十韵,书于石壁。”乃命予序而纪之。又以吾三人始游,故目为“三游洞”。洞在峡州上二十里北峰下,两崖相廞⑥间。欲将来好事者知,故备书其事。
【注释】①微之:元稹,字微之,是白居易的诗交好友,时称元白。②诋(zhī)命:遵命。之:往。③知退:白居易的弟弟白行简的字。④梯危缒(zhuì)滑:危险的地方架梯子爬,滑溜的地方拴绳子拉。缒:用绳子拴住人、物传送。⑤矧(shěn):况且。⑥廞:通“嵌”。两崖相廞间:指两个山崖相衔接的地方。
1.对下列句中加粗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微之反棹送予——反:调转
B.其怪者如引臂——引:张开
C.率仆夫芟芜刈翳——芟:割除
D.迨旦将去——迨:将近
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篇文章叙写了三人同游三游洞,各赋诗题壁的经历,本文是白居易为三人游洞诗所写的序。
B.本文写三人相会的情形着墨不多,但从“微之反棹送予”这一细节中,则可体会元白二人的深挚情谊。
C.三人发现并游览三游洞的经过,是文章的重点,三游洞内景致的特点可用险、惊、幻三个字来概括。
D.本文叙事简洁有序,写景生动逼真,写情直抒胸臆,质朴明畅,堪称游记小品文中的佳作。
3.用“/”给文中划线的句子断句。
诚哉是言矧吾人难相逢斯境不易得今两偶于是得无述乎
4.把下面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虽有敏口,不能名状。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借此喻彼,可为长太息,岂独是哉?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阅读题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问题。
时维九月,序属三秋。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俨骖騑于上路,访风景于崇阿;临帝子之长洲,得天人之旧馆。层峦耸翠,上出重霄;飞阁流丹,下临无地?鹤汀凫渚,穷岛屿之萦回;桂殿兰宫,即冈峦之体势。
披绣闼,俯雕甍,山原旷其盈视,川泽纡其骇瞩。闾阎扑地,钟鸣鼎食之家;舸舰弥津,青雀黄龙之轴。云销雨霁,彩彻区明。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
遥襟甫畅,逸兴遄飞。爽籁发而清风生,纤歌凝而白云遏。睢园绿竹,气凌彭泽之樽;邺水朱华,光照临川之笔。四美具,二难并。穷睇眄于中天,极娱游于暇日。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兴尽悲来,识盈虚之有数。望长安于日下,目吴会于云间。地势极而南溟深,天柱高而北辰远。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怀帝阍而不见,奉宣室以何年?
嗟乎!时运不齐,命途多舛。冯唐易老,李广难封。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窜梁鸿于海曲,岂乏明时?所赖君子见机,达人知命。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酌贪泉而觉爽,处涸辙以犹欢。北海虽赊,扶摇可接;东隅已逝,桑榆非晚。孟尝高洁,空余报国之情;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
1.下列句子中,加线字与其他三个意思不同的是 [???? ] A.山原旷其盈视
B.川泽纡其骇瞩
C.闾阎扑地
D.舸舰弥津
2.下列语句都含有“穷”字,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 ①响穷彭蠡之滨 ②穷且益坚 ③穷睇眄于中天 ④岂效穷途之哭
A.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也相同
B.①与④相同,②与③不相同
C.①与③相同,②与④也相同
D.①②③④均不相同
3.找出与例句对偶句结构相同的一项 [???? ] 例句:披绣闼,俯雕甍
A.东隅已逝,桑榆非晚
B.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
C.云销雨霁,彩彻区明
D.望长安于日下,目吴会于云间
4.对下列语句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本句在色彩上,上句淡雅,下句浓重,浓淡对比,突出了秋日景物的特征。
B.“鹤汀凫渚,穷岛屿之萦回;桂殿兰宫,即冈峦之体势。”写滕王阁周围景物,是近景。
C.“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写彩霞自上而下,写孤鹜自下而上,相映增辉;青云碧水,天水相接,上下浑然一色,写尽了秋日暮色之美。
D.“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此句所写为眼前所见之实景,登高远眺,目之所见,耳之所闻,集于笔端。
5.翻译下列句子。
(1)山原旷其盈视,川泽纡其骇瞩。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阅读题 褒禅山亦谓之华山。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而卒葬之;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距其院东五里,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距洞百余步,有碑仆道,其文漫灭,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盖音谬也。
其下平旷,有泉侧出,而记游者甚众,所谓前洞也。由山以上五六里,有穴窈然,入之甚寒,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谓之后洞。余与四人拥火以入,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有怠而欲出者,曰:“不出,火且尽。”遂与之俱出。盖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方是时,余之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也。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1.“华山之阳”指的是(???? )
A.华山东面
B.华山西面
C.华山南面
D.华山北面
2.和例句中“者”的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例句: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
A.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盖音谬也
B.虽有槁暴,不复挺者,鞣使之然也
C.人马烧溺死者甚众
D.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
3.选文第二自然段对前后两个洞进行了比较,请概括其是从哪两个方面进行比较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翻译文段中画横线的句子。
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3题
路伯达,字仲显,冀州人也。性沉厚,有远识,博学能诗,登正隆五年进士第,调诸城主簿。由泗州榷场使补尚书省掾,除兴平军节度副使,入为大理司直。大定二十四年,世宗将幸上京,伯达上书谏曰:“人君以四海为家,岂独旧邦是思,空京师而事远巡,非重慎之道也。”书奏,不报。阅岁,改秘书郎,兼太子司经。时章宗初向学,伯达以文行知名,选为侍读,居无何以忧去。会安武军节度使王克温举伯达行义,起为同知西京路转运使事,召为尚书礼部员外郎,兼翰林修撰,敕与张行简进读陈言文字。
先是,右丞相襄奏移贺天寿节于九月一日,伯达论列以其非时,平章政事张汝霖、右丞刘玮及台谏亦皆言其不可,下尚书省议,伯达曰:“上始即政,当行正信之道,今易生辰非正,以绐四方非信。且贺非其时,是轻礼重物也。”因陈正名从谏之道。升尚书刑部郎中。上问群臣曰:“方今何道使民务本业、广储蓄?”伯达对曰:“布德流化,必自近始。请罢畿内采猎之禁,广农郊以示敦本,轻币重谷,去奢长俭,遵月令开籍田以率先天下,如是而农不劝、粟不广者未之有也。”是时,采捕禁严,自京畿至真定、沧、冀,北及飞狐,数百里内皆为禁地,民有盗杀狐兔者有罪,故伯达及之。累迁刑部侍郎、太常卿,拜安国军节度使,未几,改镇安武。
尝使宋回,献所得金二百五十两、银一千两以助边,表乞致仕,未及上而卒。其妻傅氏言之,上嘉其诚,赠太中大夫,仍以金银还之,傅泣请,弗许。傅以伯达尝修冀州学,乃市信都、枣强田以赡学,有司具以闻,上贤之,赐号成德夫人。《金史·列传第三十四》(全文节选)
小题1:下列对加点字在文中的意思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阅岁,改秘书郎,兼太子司经。阅岁:过了一年
B.方今何道使民务本业、广储蓄?务:致力于
C.民有盗杀狐兔者有罪,故伯达及之。及:等、等到
D.上贤之,赐号成德夫人。贤:认为贤惠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分别直接表明路伯达“远识”和忠诚的一组是(?)(3分)
A.敕与张行简进读陈言文字表乞致仕,未及上而卒
B.伯达论列以其非时献所得金二百五十两、银一千两以助边
C.因陈正名从谏之道乃市信都、枣强田以赡学
D.布德流化,必自近始上嘉其诚,赠太中大夫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路伯达以文章才华出众、品行高洁而出名,所以在时在章宗刚刚开始学习时,就被选为侍读,但是任职不久不知因为什么而离去了。
B.路伯达有高尚的品行和忠贞的义节,因而被安武军节度使王克温举荐。于是皇上起用路伯达为同知西京路转军使事,征召任命他为礼部员外郎,兼翰林修撰,并命令他和张行简进读上奏的文字。
C.路伯达处理政事时见解高远而深刻。当皇上问他如何才能国富民强时,他回答说:应该首先解决眼前最突出的主要矛盾。请求废除京畿内打柴打猎的禁令,扩大农民可以耕作的田土,轻钱重粮,除去奢侈培育节俭,遵从时令,开垦田地,做天下的表率。
D.路伯达的妻子傅氏哭着请求不要把捐赠给边用的钱退回来,这是从侧面表现路伯达忠诚的节操,并通过傅氏之口补叙了路伯达开学教民的远识和良苦用心,从而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感人。
5、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杨邦乂,字唏稷,吉州吉水人。少处郡学,目不视非礼,同舍欲隳其守,拉之出,托言故旧家,实娼馆也。邦乂初不疑,酒数行,娼女出,邦乂愕然,疾趋还舍,解其衣冠焚之,流涕自责。博通古今,以舍选登进士第,遭时多艰,每以节义自许。历婺源尉,蕲、庐、建康三郡教授,改秩知溧阳县。会叛卒周德据府城,杀官吏。邦乂立县狱囚赵明于庭,欲诛之,因谕之,曰:“尔悉里中豪杰,诚能集尔徒为邑人诛贼,不惟宥尔罪,当上功畀爵。”明即请行,邦乂饮之卮酒,使自去。越翼日,讨平之。
建炎三年,金人至江上。高宗如浙西,留右仆射杜充为御营使,驻扎建康,命韩世忠、王燮诸将悉听充节制。充性酷而无谋,士心不附。渡冈沙,充遣陈淬等及金人战于马家渡。自辰至未,战数合,胜负未决。燮拥兵弗救,淬被擒,燮兵遁,充率麾下数千人降。金人济江,鼓行逼城。时李槐以户部尚书董军饷,陈邦光以显谟阁直学士守建康,皆具降状,逆之十里亭。金帅完颜宗弼既入城,槐、邦光率官属迎拜,惟邦乂不屈膝,以血大书衣裾曰:“宁作赵氏鬼,不为他邦臣。”宗弼不能屈。翼日,遣人说邦乂,许以旧官。邦乂以首触柱础流血,曰:“世岂有不畏死而可以利动者?速杀我。”翼日,宗弼等与槐、邦光宴堂上,立邦乂于庭,邦乂叱槐、邦光曰:“天子以若捍城,敌至不能抗,更与共宴乐,尚有面目见我乎?”有刘团练者,以幅纸书“死活”二字示邦乂曰:“若无多云,欲死趣书‘死’字。”邦乂奋笔书“死”字,金人相顾动色,然未敢害也。已而宗弼再引邦乂,邦乂不胜愤,遥望大骂曰:“若女真图中原,天宁久假汝,行磔汝万段,安得污我!”宗弼大怒,杀之,剖取其心,年四十四。事闻,赠直秘阁,赐田三顷,官为敛葬,即其地赐庙褒忠,谥忠襄,官其四子。???????
(节选自《宋史?杨邦乂传》,有改动)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同舍欲隳其守隳:毁坏
B.诚能集尔徒为邑人诛贼徒:徒党,同一类人
C.皆具降状,逆之十里亭逆:叛逆
D.若女真图中原,天宁久假汝假:给予帮助
小题2: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直接表明杨邦义节义品性的一组是(??)
①少处郡学,目不视非礼????????????②邦乂饮之卮酒,使自去
③惟邦乂不屈膝???????????????????????④立邦乂于庭
⑤邦乂奋 笔书“死"字???????????????⑥即其地赐庙褒忠,谥忠襄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③④⑤
D.④⑤⑥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杨邦乂在郡里求学时,被同学托言是到故友家而被骗到娼馆,酒行了几遍后才知道真相,先是惊愕,后马上快步回到宿舍,脱下衣服帽子烧掉,痛哭流涕深深自责。
B.杨郭乂做溧阳知县时,为对付占府城杀官吏的叛卒周德而对犯人赵明恩威并施,在杨邦乂赦罪报功封爵的许诺下,赵明第二天就主动请缨,几天时间,就平定了叛乱。
C.宋朝将领在金兵面前或逃或败或降,使得金兵渡过长江直逼建康城;宋朝大臣们也屈膝迎拜金帅完颜宗弼;而杨邦乂却在衣襟上写下血书,表达誓死效忠大宋的决心。
D.宗弼软硬兼施,又用许诺恢复杨邦乂原有的官职来诱降他,杨邦乂不为所动,抱定必死的决心,即使如此,金人也不敢加害他,后来他又怒骂宗弼,才被杀死并剖心。
小题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 邦乂立县狱囚赵明于庭,欲诛之,因谕之。(5分)
译文:??????????????????????????????????????????????????????????????????
(2) 天子以若捍城,敌至不能抗,更与共宴乐,尚有面目见我乎!(5分)
译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