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语文高频试题、高中语文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语言文字运用 识记字音: 形声字的分辨 多音字的分辨 习惯性误读字 辨识字形: 近义字的分辨 易混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近义实词辨析 近义虚词辨析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成语的使用 其他熟语的使用 标点符号的使用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扩展语段: 语句连贯排序 语言得体 仿写句式 选用变换句式 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文言文阅读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分析文言句段: 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通假字 翻译 断句 概括分析 文言语段综合训练 名句名篇默写 名句 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鉴赏 语言风格类题目 诗歌常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欣赏作品的形象 写作 序列训练: 立意准确 结构严谨 辩证分析 耀眼的亮点 常见题型 知识点 实用素材 作文升格

高中语文基础知识《语言文字运用》高频试题强化练习(2017年最新版)(六)
2017-01-19 03:46:45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单选题  下列各组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 [???? ] A.盗跖 饿莩 流觞曲水 良晨好景
B.暮蔼 遮弊 招惹是非 古陌荒阡
C.罪愆 厮守 玉簪螺髻 前合后偃
D.筵席 暮霭 湛湛青天 插科打浑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2、语言运用题  仿照下面划横线的句子,以“腐烂”为话题补写句子。
只有两种生活方式:腐烂或燃烧。我们选择燃烧,因为燃烧意味着给予,且在给予之时,会让自己闪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参考答案:我们摒弃腐烂,因为腐烂意味着变质,且在变质之时,


本题解析:要仿写的句子形式要遇上局保持一致,内容要与上句相反或相对,要写出深意来。


本题难度:一般



3、单选题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3分)???
A.孟/百争流疏/怙恶不气/人不倦
B.怅/风流傥咀/咬文风/气息
C.健/导功课索/悬崖怨/下伏笔
D.骨/言简意可/缺毋滥角/角之势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试题分析:B项chàng/tǎng,jué/jiǎo,píng/bǐng.A项kē/gě,jùn/quān,huì/huì.C项fǔ/fǔ,lè/lè,mán/mái.D项hái/gāi,nìng/nìng,jī/jǐ。字音题考核的内容有多音字、形似字、音近字、形声字、统读字、生僻字、方言误读七类,命题形式主要有找出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找出读音全部相同(或不同)的一项,找出读音全部相同(或不同)的一组三类。复习时分类整理记忆,以记忆为主,训练、记忆相结合。例如A项中全为形近字,只能逐个牢牢记住。而


本题难度:一般



4、单选题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循环经济是对生产、流通和消费过程中进行的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活动的总称。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有助于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①是转变经济增长模式的一个突破口
②有效地利用资源和保护环境
③促进以最小的资源消耗、最少的废物排放和最小的环境代价
④通过建立“资源—产品—再生资源”和“生产—消费—再循环”的模式
⑤换取最大的经济效益
⑥也是贯彻科学发展观的一个重要举措
A.①④⑤③②⑥
B.①⑥④③⑤②
C.④②③⑤①⑥
D.④⑤⑥③②①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试题分析:建立模式④—利用、保护②是手段措施;结果是最小的资源消耗、最少的废物排放和最小的环境代价③—换取最大的经济效益⑤;最后是评价:“是”突破口①—“也是”重要举措⑥。此题完全是逻辑顺序。


本题难度:一般



5、单选题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人民绝对不允许任何形式的“台独”阴谋得逞;我们将听其言,观其行,对台湾新领导人将把两岸关系引向何方拭目以待。
B.民犹如水也,水可载舟,亦可覆舟。一个国家能国力日盛,盛世太平,那也不能不说是人心向背的结果。
C.这部作品,语言工丽,形象鲜活,构思别具匠心,表现手法千变万化,可谓仪态万方,令人叹为观止。
D.对于别人的造谣污蔑,他置若罔闻,同志们不时劝他应奋起反击,他总是说,流言毕竟是流言,可能一时甚嚣尘上,但终会灰飞烟灭的,我又何必计较呢?百口莫辩就是我对待流言蜚语的原则。


参考答案:
A


本题解析:
(B中“向”指“拥护”,“背”指“反对”不合语意。C.多指人的姿态美好,不合语意。D.指对别人的诬陷无法说清,不合语意)


本题难度:一般



Tags:高考 语文 语言文字运用 题库 知识点 汇总 高中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中语文知识点总结《文言文阅读..

网站客服QQ: 960335752 - 14613519 - 7913157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