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阅读题 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问题。(8分)
宿骆氏亭寄怀崔雍崔衮
李商隐
竹坞无尘水槛清,相思迢递隔重城。
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
(1)首句写出骆氏亭怎样的环境特点?这样写的作用是什么?(4分)
答: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三四两句突出了什么主旨?运用的表达技巧是什么?试作简要分析。(4分)
答: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4分)①写出了骆氏亭清净寂寥的环境特点。②既是客观的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2、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小题。
乌夜啼?
陆游
纨扇婵娟素月,纱巾缥缈轻烟。高槐叶长阴初合,清润雨余天。???弄笔斜行小草,钩帘浅醉闲眠。更无一点尘埃到,枕上听新蝉。
【注】陆游在孝宗乾道元年(1165)四十一岁时,买宅于山阴(今绍兴)镜湖之滨、三山之下的西村,次年罢隆兴通判时,入居于此。西村的居宅,依山临水,风景优美。
小题1:这首词描写的是哪个季节的景色?请具体分析说明。(5分)
小题2:词中运用了哪些表现人物心情的动词?你认为作者通过这些动词要表现怎样的心情?请简要分析。(6分)
参考答案:
小题1:夏季。上片起二句:“纨扇婵娟素月,纱巾缥缈轻
本题解析:
小题1:由“纨扇婵娟素月,纱巾缥缈轻烟” “高槐叶长阴初合,清润雨余天”可知季节为夏季,再结合诗句“具体分析说明”。
小题1:首先找到动词“弄笔”“钩帘”“听新蝉”,再结合去拿时分析人物的心情——表现了人物闲适心情。
本题难度:一般
3、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元曲,完成后面题目。
中吕·普天乐·秋怀
张可久
为谁忙?莫非命。西风驿马,落月书灯。青天蜀道难,红叶吴江冷。两字功名频看镜,不饶人白发星星。钓鱼子陵,思莼季鹰①。笑我飘零。
注:①“钓鱼子陵”二句:严光,字子陵,刘秀请他做谏议大夫,他辞官不就,隐居富春山下,每天钓鱼;张翰,字季鹰,见秋风起思家乡莼菜鲈鱼脍,遂归隐。
小题1:曲中刻画了一位什么样的主人公形象,请简要分析。(5分)
小题2:作者在表达感情时主要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请任选其中两种进行鉴赏。(6分)
参考答案:
小题1:这首元曲刻画出一个怀才不遇的失意者形象。(2
本题解析:
小题1: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鉴赏元曲中的人物形象。鉴赏人物形象,要抓住曲中的“西风”、“落月”、“红叶”、“冷”等这几个意象。张可久是一个始终沉抑下僚、不能施展抱负的失意者,这首《普天乐·秋怀》就是他自觉岁月销磨而功名难遂的悲叹。“两字功名频看镜,不饶人白发星星。”主人公为功名忙碌奔波,直至白发年迈而仍旧飘零,怀才不遇。
小题2: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鉴赏元曲中的表现手法。词曲中使用了多种表现手法:①借景抒情,情景交融(西风驿马,落月书灯);②虚实结合(实写秋景,求取功名的道路艰难,是虚笔);③用典(钓鱼子陵,思莼季鹰);对比(曲子以“普天乐”为词牌,以“秋怀”为题,形成鲜明的对比,表达了作者一种矛盾而彷徨的情绪)。答出手法,然后依据文本具体分析。
本题难度:一般
4、阅读题 阅读下面一首宋诗,回答后面的问题:(8分)
戏 答 元 珍
欧 阳 修
春风疑不到天涯,二月山城未见花。残雪压枝犹有橘,冻雷惊笋欲抽芽。
夜闻归雁生乡思,病入新年感物华。曾是洛阳花下客,野芳虽晚不须嗟。
①本诗是欧阳修被贬为夷陵县令次年春所作。诗歌首联作者自己颇为自得,他说:“若无下句,则上句不见佳处。”你赞同这种说法吗?请具体谈谈此二句之“佳处”。(5分)
②作者娴熟运用了对比手法,请结合诗句作简要分析。(3分)
参考答案:
①赞同(1分)。实写山城环境恶劣(2分,)又寓政治环
本题解析:无
本题难度:一般
5、阅读题 《念奴娇·赤壁怀古》中“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妙在何处?请分析其表达效果。(4分)
答:???????????????????????????????????????????????????????????????????????
???????????????????????????????????????????????????????????????????????????
???????????????????????????????????????????????????????????????????????????
???????????????????????????????????????????????????????????????????????
参考答案:诗人采用了比喻、拟人、夸张等手法。“穿”写出山崖高耸入云的动
本题解析:
试题分析:“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集中写出赤壁雄奇壮阔的景色:陡峭的山崖散乱地高插云霄,汹涌的骇浪猛烈地搏击着江岸,滔滔的江流卷起千万堆澎湃的雪浪。从不同角度而又诉诸于不同感觉的浓墨健笔的生动描写,一扫平庸萎靡的气氛,把读者顿时带进一个奔马轰雷、惊心动魄的奇险境界,使人心胸为之开阔,精神为之振奋。其中“穿”“拍”“卷”等动词用得形象生动。“惊涛拍岸”运用拟人的手法,“卷起千堆雪”运用比喻和夸张的手法,表现了波涛力量之浩大。
点评:表现手法是诗人用以抒发感情的手段方法,要准确答题,必须熟悉常用的一些表现手法。表现手法分抒情手法、描写手法、修辞手法三大类。因此,在做题之前应该首先分析从哪个角度考虑,才能有的放矢。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