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语文高频试题、高中语文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语言文字运用 识记字音: 形声字的分辨 多音字的分辨 习惯性误读字 辨识字形: 近义字的分辨 易混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近义实词辨析 近义虚词辨析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成语的使用 其他熟语的使用 标点符号的使用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扩展语段: 语句连贯排序 语言得体 仿写句式 选用变换句式 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文言文阅读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分析文言句段: 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通假字 翻译 断句 概括分析 文言语段综合训练 名句名篇默写 名句 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鉴赏 语言风格类题目 诗歌常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欣赏作品的形象 写作 序列训练: 立意准确 结构严谨 辩证分析 耀眼的亮点 常见题型 知识点 实用素材 作文升格

高考语文知识点《古代诗歌鉴赏》考点预测(2017年押题版)(六)
2017-01-19 03:52:41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阅读题  阅读王冕咏梅诗二首,然后回答问题。(6分)?
(一)白梅?
冰雪林中著此身,不与桃李混芳尘。?
忽然一夜清香发,散作乾坤万里春。?
(二)墨梅?
我家洗研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
(1)白梅诗中"不与桃李混芳尘"中的"混"是"混同"的意思,此句是说白梅具有????的特点;墨梅诗中的"洗研池",又作"洗砚池"。诗人在 此是借用晋代大书法家王羲之因练字洗笔竟把宅旁池塘中的水洗成墨色的典故,隐喻????????。?
(2)写一段100字左右的文字,简要分析两诗的相同之处。?


参考答案:(1)白梅具有不与凡桃俗李争高低,更不愿与其为伍的清高品格;


本题解析:无


本题难度:一般



2、阅读题  【题文】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完成后面题目。
虞美人
蒋捷
丝丝杨柳丝丝雨,春在溟潆处。楼儿忒小不藏愁,几度和云飞去觅归舟。
天怜客子乡关远,借与花消遣。海棠红近绿栏杆,才卷朱帘却又晚风寒。
【小题1】词的上片是如何表现“愁”的。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5分)
                                                                 
                                                                   
【小题2】结合下片内容,赏析“海棠红近绿栏杆”一句的妙处。(6分)
                                                                 
                                                                 


参考答案:【答案】
【小题1】前两句融情入景,写杨柳如丝,细雨绵


本题解析:【解析】
【小题1】
试题分析:“丝丝杨柳丝丝雨,春在溟


本题难度:困难



3、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梦中作
欧阳修
夜凉吹笛千山月,路暗迷人百种花。
棋罢不知人换世②,酒阑③无奈客思家。 ?  [注]①本诗约作于皇祜元年(1049),当时作者因支持范仲淹新政而被贬谪到颍州。②传说晋时有一人进山砍柴,见两童子在下棋,于是置斧旁观,等一盘棋结束,斧已烂掉。回家后发现早已换了人间。③酒阑:酒尽。
(1)这首诗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你认为这首诗在写作上有什么特色?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表现了因仕途失意而对前途忧虑和无可奈何的心情;希望脱离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暮春归故山草堂
[唐]钱起
谷口①春残黄鸟稀,辛夷②花尽杏花飞。
始怜幽竹山窗下,不改清阴待我归。 ??????? [注]①谷口:指蓝田县辋川谷口,钱起筑别墅于此,名之日“故山草堂”。②辛夷:木兰树的花。
(1)前两句写出了谷口怎样的景象?写这样的景象,在全篇中起到怎样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简要分析“幽竹”这一形象在本诗中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写出了谷口暮春之景:黄鸟的鸣唱已稀,辛夷杏花已谢。说春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元曲,完成后面题目。( 7 分)
【双调】?庆东原?京口夜泊
汤式
故国一千里,孤帆数日程,倚篷窗自叹飘泊命。
城头鼓声,江心浪声,山顶钟声。一夜梦难成,三处愁相并。
注:汤式,生卒年不详,宁波人。元末曾补本县吏,后落魄江湖间。明成祖朱棣时曾为文学侍从。
小题1:①这支曲子中,“京口夜泊”是题目,“双调”是(??????)名,“庆东原”是(?????)名。(2分)
小题2:找出能揭示这首元曲诗眼的词语,并阐释其具体含意。(2分)
??????????????????????????????????????????????????????????????????????????????????????
小题3:简要赏析曲中“城头鼓声,江心浪声,山顶钟声”三句的表达特点及其作用。(3分)
??????????????????????????????????????????????????????????????????????????????????????
???????????????????????????????????????????????????????????????????????????????????????


参考答案:
小题1:宫调,曲牌
小题2:愁,表达了作者远离


本题解析:
小题1:
试题分析: 本题较为简单,考查元曲的基本常识。
小题2: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关键字的理解。抓住诗句最后“一夜梦难成,三处愁相并”来理解即可。另外,具体解答时一定要分析其中蕴含的情感。
小题3: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艺术手法的理解。回答时要先分析特点现分析作用。具体解答应先明确手法,然后结合句子简要分析,分析时要准确理解蕴含在字里行间的思想感情。


本题难度:一般



Tags:高考 语文 古代诗歌鉴赏 题库 知识点 汇总 高中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考语文复习资料《名句名篇默写..

网站客服QQ: 960335752 - 14613519 - 7913157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