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语文高频试题、高中语文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语言文字运用 识记字音: 形声字的分辨 多音字的分辨 习惯性误读字 辨识字形: 近义字的分辨 易混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近义实词辨析 近义虚词辨析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成语的使用 其他熟语的使用 标点符号的使用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扩展语段: 语句连贯排序 语言得体 仿写句式 选用变换句式 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文言文阅读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分析文言句段: 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通假字 翻译 断句 概括分析 文言语段综合训练 名句名篇默写 名句 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鉴赏 语言风格类题目 诗歌常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欣赏作品的形象 写作 序列训练: 立意准确 结构严谨 辩证分析 耀眼的亮点 常见题型 知识点 实用素材 作文升格

高中语文知识点总结《语言文字运用》高频考点强化练习(2017年最新版)(八)
2017-01-19 03:56:19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语言运用题    下面这副对联有明显对仗不工整的地方,在不改动字句的前提下,请适当调整下联词语,使上下联对仗工整,合乎对联的要求。请将修改后的下联写在下面横线上。
  上联:胜地据淮南,看云影当空,与水平分秋一色。
  下联:桥下过扁舟,何处问箫声,有人吹到月三更。
  修改后的下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扁舟过桥下,问箫声何处,有人吹到月三更。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语言运用题  九江琵琶亭的楹联,上联化用元稹《闻乐天左降江州司马》中“灯残无焰影憧憧”“暗风吹雨入寒窗”句意,下联化用白居易《琵琶行》“枫叶荻花秋瑟瑟”“绕船月明江水寒”句意,请补出下联相关内容。(4分)
灯影憧憧,凄绝暗风吹雨夜;
???????,魂销???????时。


参考答案:
荻花瑟瑟?明月绕船


本题解析:
试题分析:
这是一道对联题,此类试题的答题思路是:
首先要注意审题。话题式对联题虽然强调了开放性,但其给出的话题,又是确定开放空间的一个限度。所以,我们必须仔细审题,确定对联应涉及的内容,保证其内容在话题范围之内。如:在雅典奥运会上,我国体育健儿努力拼搏,获得金牌第二的好成绩,请以此为内容,拟写一副对联,字数在20字以内。此话题涵盖三个方面的内容:雅典奥运会、中国、胜利,所以,“海外创佳绩,国内添光辉”,海外、国内指代不明,是跑题的。
其次“大题小做”,拟写上联,并匹配下联。话题式对联题给出的话题一般都是比较抽象的概念,其涵盖面较广,如果就话题而论话题,难度较大。所以,我们可以采取“大题小做”的方式来进行。所谓“小”,就是具体、典型,我们可以寻找和这个话题相关的人、事、物,或者强调这个概念的功能、作用,以此为内容,衍生上联,再匹配下联。
如以“恒心”为话题,可想到有愚公移山、老妇磨杵的故事,可拟成以下对联:
愚公移山功在不舍,老妇磨杵成于永恒;
再次,疏通文句、检查结构、锤炼字词,增加对联的表现力。
话题式对联题归根结底是一个语言表达题。明白晓畅的文意、精炼准确的用词、优美文雅的表达应该是语言表达能力的具体体现。因此,拟写出对联之后,应检查文句是否通顺,上下联的词性、结构、平仄是否符合要求,所用文字是否精当等。


本题难度:一般



3、单选题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大国崛起的过程,必然是大国国民意识的复苏过程,是民族自信心、自豪感、凝聚力都空前增强的时代。
B.真心希望2008年的北京,这位亲口宣布北京申奥成功的老先生能够在网球场上看到中国女网选手再次拿到奥运网球金牌。
C.鸟的翅膀不管多么完美,如果不凭借空气,鸟就永远不能飞到高空
D.南堡人民经过一个冬天的苦战,终于使一道十米高、七十米长的拦河大坝巍然屹立在天目山旁边。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A搭配不当。 B成分残缺,在“2008”前加介词“在”字。 C关联词语位置不当,“不管”应移到句首。


本题难度:一般



4、单选题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 A.青年自主创新素质的培养,关键是能否积累基础的知识文化、奠定良好的科学理论基础。
B.这些现象表明,一个物体对别的物体施力时,同时也受到后者对它的力。
C.该记者不畏艰险,深入实地,调查研究,写出一系列文章,详细地揭露了矿长欺上瞒下,造成该矿20多名矿工遇难,令人震惊。
D.“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到沙漠去倾听流沙的声音,最好是在晴朗干爽的风天的黄昏较为合适。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单选题  注意下列句子相互间的逻辑,把它们组合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下列序号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①据说在德国授课,政府也规定一律使用德语。
②全球化已成为当今不可逆转的趋势。
③而在许多最需要使用本民族语言的国际讲坛上,我们却听到了中国代表的满口洋话。
④长期在美国教书的法国人马卢达来北京大学作演讲时,开始时应我们学生的要求打算用英语演讲。
⑤面对强势文化的入侵,各民族应该怎样对待自己的话言呢?
⑥但法国大使馆坚持要他使用法语,因为他是法国人。
⑦使用本民族语言不仅是每个公民应尽的责任,而且应受到本国国家法律和机构的强制性保护。

A.②④⑦①④⑥③
B.⑤①③④⑥②⑦

C.⑤②⑦④⑥①③
D.②⑤④⑥①③⑦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②⑤是提出问题;④⑥①③先举法国事例,用“也”字衔接德国事例,用“而”形成转折,针对中国的情形作出呼吁,得出结论;⑦是结论:也可②⑤⑦④⑥①③


本题难度:简单



Tags:高考 语文 语言文字运用 题库 知识点 汇总 高中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中语文知识点复习《文言文阅读..

网站客服QQ: 960335752 - 14613519 - 7913157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