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单选题 下列文言句子翻译错误的一项是
A.吾去汴州,汝不果来。
译:我离开汴州,你没能来成。(结果你没有来)
B.欲辟土地,朝秦楚,莅中国而抚四夷也。
译:想扩张领土,使秦楚等大国朝拜您,然后到达整个中原地带,安抚四方边远部族地区。
C.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译:从事学习的风尚不流传已经很久了!
D.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
译:我的妻子认为我美,是因为偏爱我;妾认为我美,是因为害怕我。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莅中国而抚四夷:统治整个中原地带,安抚四方边远部族地区
本题难度:一般
2、单选题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A.得龙城废田数顷,退而力耕
尽心力而为之,必有后灾
B.因召里中少年,戒曰
府吏闻此变,因求假暂归
C.与我银,为君致阁职
谁为大王为此计者
D.遂弃其粟,以舟载之
以此知之,故欲往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A项中的“而”都是连词,表示修饰关系。A项中“尽心力而为之,必有后灾”一句出自《孟子》,比较浅显易懂。B项中的“因”都是连词,表示顺承关系,可译为“于是,就”。其中“府吏闻此变,因求假暂归”出自课文《孔雀东南飞》,学生会非常熟悉,和文言材料中的“因”比较,两个“因”都是连词“于是”的意思。C项中“谁为大王为此计者”出自课文《鸿门宴》,和文言材料中的“为”比较,两个“为”都是介词,可译为“替,给”。D项中“以此知之,故欲往”出自课文《廉颇蔺相如列传》,“以”是介词“因为”的意思,而“以舟载之”中的“以”是介词,表示方式,可译为“用”;所以其中的用法是不相同的。注意在分析词性时,既要联系上下文分析其中的用法,还要从句子的语法结构入手,了解其意义和用法。
本题难度:简单
3、单选题 选出加点虚词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
A.①归而求救国之策②北驱予并往,而不在使者之目
B.①翌日,以资政殿学士行②几以捕系死
C.①于其身也,则耻师焉②北虽貌敬,实则愤怒
D.①扬州城下,进退不由,殆例送死②以父母之遗体行殆,而死有余责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文言虚词也是一词多义的和有多种用法的,解题时应加以注意。C.则:都是“却”,表转折关系。A而:承接关系/转折关系。B以:凭……身份/因为。D殆:接近于/危险
本题难度:简单
4、单选题 对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庞涓恐其贤于己,疾之 憎恨
B.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达到
C.匪来贸丝,来即我谋 靠近,接近
D.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 副词,已经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
试题分析:通“嫉”,妒忌
本题难度:简单
5、单选题 下列句子中的“焉”的用法和意义解说有误的一项是(??)
A.积土成山,风雨兴焉。《劝学》(语气助词,不译)
B.且焉置土石?《愚公移山》(代词,哪里)
C.万钟于我何加焉!《鱼我所欲也》(反诘语气呢)
D.盘盘焉,囷囷焉,蜂房水涡。《阿房宫赋》(词尾形容词、副词词尾)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兼词????????于之(此)?????????????在这里(那里)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