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语文高频试题、高中语文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语言文字运用 识记字音: 形声字的分辨 多音字的分辨 习惯性误读字 辨识字形: 近义字的分辨 易混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近义实词辨析 近义虚词辨析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成语的使用 其他熟语的使用 标点符号的使用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扩展语段: 语句连贯排序 语言得体 仿写句式 选用变换句式 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文言文阅读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分析文言句段: 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通假字 翻译 断句 概括分析 文言语段综合训练 名句名篇默写 名句 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鉴赏 语言风格类题目 诗歌常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欣赏作品的形象 写作 序列训练: 立意准确 结构严谨 辩证分析 耀眼的亮点 常见题型 知识点 实用素材 作文升格

高中语文知识点复习《语言文字运用》高频试题强化练习(2017年最新版)(十)
2017-01-19 04:11:04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语言运用题  信息时代,网络阅读对青少年影响很大。网络阅读究竟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学校准备搞一次辩论会。现在由你担任辩手,请选择其中一方陈述你的观点和理由。(5分)
我的观点是 ?????????????????????????
其理由是(50字左右) ?????????????????????????????????????????。


参考答案:观点一:利大于弊。理由:网络阅读比传统纸质阅读方便快捷;可以


本题解析:
试题分析:首先观点要旗帜鲜明,即明确地提出网络阅读是利大于弊或网络阅读是弊大于利。然后各抓住“利”与“弊”这两点的各自表现来说明自己的观点,并且尽量充分些。
点评:语言表达的“准确”,指语言表达要确切符合规范;语言表达的“鲜明”,指语言表达要分明而确定,不含糊。语言表达“准确”“鲜明”的基本要求是:(1)语言的运用符合汉民族的习惯,不用或尽量少用欧化的句法;(2)要符合约定俗成的语言法则;(3)要以普通话为准则,尽量少用一般人不懂的方言俚语;
(4)避免文白夹杂的现象。


本题难度:简单



2、单选题  下列各句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A.随着课改的逐步深入,面对教材的多样化,有的专家提出了变“教课本”为“用课本教”的理念,可谓切中肯綮。
B.现在,许多家长望子成龙的心情过于急切,往往不切实际地对孩子提出过高的要求,其结果常常是弄巧成拙。
C.过于膨胀的心态并不符合国家利益,国家利益来自于冷静的理性,而不是膨胀的情绪,中国在当今国际社会仍然需要韬光养晦,而不是显山露水。
D.通信产业利润丰厚,吸引了很多厂商进入,但是“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因此消费者可得要擦亮眼睛。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B(“弄巧成拙”说家长“弄巧”错了)


本题难度:一般



3、阅读题  《迢迢牵牛星》中“河汉清且浅,???????????????????????????????,脉脉不得语”抒写出牛郎织女隔河相望而不能团聚的相思之情,秦观《鹊桥仙》中“纤云弄巧,?????????????????????????????????”表现出牛郎织女鹊桥相会时急迫而喜悦的心情。


参考答案:相去复几许?盈盈一水间?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


本题解析:无


本题难度:一般



4、单选题  【题文】依次填入下列句中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1)我告诉母亲,我的命并不苦的,什么       (委屈、委曲)和劫难我都可以受得。
(2)“我真是个坏姑娘,苏艾,”琼珊说,“冥冥之中似乎有什么使那片叶子不掉下来,    
  (启示、启事)了我过去是多么邪恶……”
(3)天地间的正气、先贤们的正气仿佛已经流转      (灌注、贯注)到了他的四肢百骸、关关节节!

A.委屈启示贯注
B.委曲启事灌注

C.委曲启事贯注
D.委屈启示灌注


参考答案:【答案】D(委屈:受到不应该有的指责或待遇,心里难过;委曲:


本题解析:【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5、其他题  文学常识及名句填空。
(1)杜甫,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现实主义诗人。官至左拾遗,后严武表为谋检校工部员外郎,故后世又称他杜拾遗、____________;与李白合称“____________”。多涉笔社会动荡、政治黑暗、人民疾苦,被誉为“____________”,他的诗也被称为“____________”。
(2)杜甫的作品“三吏”包括《__________》《石壕吏》《_________》;“三别”包括《新婚别》《垂老别》《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路有冻死骨。
(4)穿花蛱蝶深深见,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杜工部 李杜 诗圣 诗史
(2)新安吏 潼关吏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Tags:高考 语文 语言文字运用 题库 知识点 汇总 高中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中语文基础知识《语言文字运用..

网站客服QQ: 960335752 - 14613519 - 7913157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