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春日即事
[宋]李弥逊①
小雨丝丝欲网春,落花狼藉近黄昏。
车尘不到张罗地②,宿鸟声中自掩门。 ??????? [注]①李弥逊(1085?-1153),字似之,吴县(今属江苏省苏州市)人,历任中书舍人、户部侍郎等职。因竭力反对秦桧的投降政策而被免职。②张罗地:指门可罗雀、十分冷落的地方。
(1)请对首句中的“网”字进行赏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首诗表现作者什么样的情绪?请进行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作者由丝丝小雨想到了用丝织成的网;再由丝网及暮春,想到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虚堂???寇准
虚堂寂寂草虫鸣,欹枕难忘是旧情。
斜月半轩疏树影,夜深风露更凄清。
寇准(961-1023),北宋政治家、诗人。因刚直不阿,两次罢相。
小题1:本诗一、二句突出的表现手法是什么?请做简要分析。(4分)
小题2:本诗后两句描绘了怎样的景象?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4分)
参考答案:
小题1:首句用草虫鸣之动来反衬夜静,正因“寂寂”才能
本题解析:
小题1:试题分析:考查诗歌的表达技巧。“寂”与“鸣”相对,可见使用的是反衬(或对比),第二句寓情(旧情)于景,“虚堂”双关,既指堂空,也指诗人的心空。
小题2: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和情感。第一小问就是描写画面,第二小问就是结合前两句分析诗人情感,再结合注释中作者两次罢相的经历不难理解作者的心情。
点评: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前提是要明确诗歌运用了哪种或哪些表现手法,然后注意题干所问是对整首诗而言还是就个别诗句而言,据此找出并结合诗句展开赏析,然后再答出表达效果和诗人感情。
解析思想情感题要结合诗句具体内容和作者的生平分析甚至注释把握作者心情,不可无根据地猜测,不能随意拔高,要通过分析诗句准确地表述出其感情。
本题难度:一般
3、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8分)
半山春晚即事
王安石
春风取花去,酬我以清阴。翳翳陂路静,交交园屋深。
床敷①每小息,杖屦②或幽寻。唯有北山鸟,经过遗好音。
注:①床敷:安置卧具;②杖屦:扶杖漫步
小题1:本诗题为“半山春晚即事”
,诗人笔下的“半山春晚”有什么特点,请简要概括。(4分)
小题2: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尾联“唯有北山鸟,经过遗好音”的表现手法。(4分)
参考答案:
小题1:春花凋谢,春风和煦,树木茂盛,空山鸟鸣,环境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4、单选题 阅读下面一首诗,选出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日夕富阳浦口和朗公
客心愁日暮,徙倚空望归。
山烟涵树色,江水映霞晖。
独鹤凌空逝,双凫出浪飞。
故乡千余里,兹夕寒无衣。
A.首句“客心愁日暮”,起调平稳,而包笼颇大。诗人作客他乡,愁思满腹,虽归心似箭,然归期难卜,唯有在江边目断归舟,留连徘徊而已。
B.颔联两句景色冷暖色调不同,上句朦胧,下句绚丽。
C.颈联两句相对,上句写独鹤凌空,形单影只,则使人生一身飘泊之悲;下句写双凫出浪,相亲相近,则使人生夫妇相聚、举家团圆的向往。
D.这首诗,写景流丽,言情婉转,语言追求华美,于精细雕琢中展现作者的乡愁。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试题分析:这首诗,写景流丽,言情婉转,不作艳词丽句,能以本色见佳。
点评:诗歌语言的平实质朴、朴素自然,其特点是选用确切的字眼直接陈述,或用白描,不加修饰,显得真切深刻,平易近人。语言力求平淡,不追求词藻的华丽,显现出质朴无华的特点,但于平淡中蕴含着深意。
本题难度:一般
5、阅读题 古代诗歌阅读完成小题。(11分)
相见欢①
朱敦儒
金陵城上西楼,倚清秋。万里夕阳垂地大江流。
中原乱,簪缨散,几时收?试倩悲风吹泪过扬州。
注:①词牌名,靖康之难后作者南渡,作此词。
小题1:上片的景物描写营造出了怎样的意境,请作分析。(5分)
小题2:词的下片,抒情方式有什么特点?请作简要分析。(6分)
参考答案:
小题1:上片写登楼所见的无边秋色,夕阳流水,营造出清
本题解析:
小题1: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思想内容。关键点:景物,“秋色”“夕阳流水”2分;特点,“冷落萧条”2分;感情1分。
小题1: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写作特色,关键点:前为“直抒胸臆”1分,感情2分;后为“拟人”,或者答“含蓄深沉”1分,感情2分。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