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语文高频试题、高中语文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语言文字运用 识记字音: 形声字的分辨 多音字的分辨 习惯性误读字 辨识字形: 近义字的分辨 易混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近义实词辨析 近义虚词辨析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成语的使用 其他熟语的使用 标点符号的使用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扩展语段: 语句连贯排序 语言得体 仿写句式 选用变换句式 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文言文阅读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分析文言句段: 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通假字 翻译 断句 概括分析 文言语段综合训练 名句名篇默写 名句 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鉴赏 语言风格类题目 诗歌常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欣赏作品的形象 写作 序列训练: 立意准确 结构严谨 辩证分析 耀眼的亮点 常见题型 知识点 实用素材 作文升格

高考语文知识点总结《文言文阅读》高频试题特训(2017年最新版)(十)
2017-01-19 04:23:53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阅读题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两题任选一题)(08全国卷Ⅰ)
(1)西望夏口,??????????????,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旌旗蔽空,??????????????,横槊赋诗,??????????而今安在哉?????????????????????????????????????? (苏轼《赤壁赋》)
(2)入则无法家拂士,???????????????,国恒亡。?
(《孟子·告天下》)
锦城虽云乐,???????????。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李白《蜀道难》)??
爱其子,????????????????;于其身也,????????????????,惑矣。 (韩愈《师说》)


参考答案:(1)东望武昌???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舳舻千里??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2、单选题  下列加粗词意义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 A.?参历井仰胁息(摸)?神明自得(人的智慧)?????所守或亲(土匪)?
B.?西巴蜀(攻占)?????隳名城(著名的城池)?????而不舍(刻)?
C.?华为城(踏)???????声非加也(强)?????????连峰去天不盈(距离)?
D?.一夫作难(起事)?????焚百家之(著作)???????外连衡而诸侯(战斗)?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3、单选题  下列对加粗词语的解释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 < style="WORD-BREAK: break-all" border="0" cellspacing="0" width="650">①謇朝谇而夕(替代)②规矩而改错(违背) ③宁死以流亡兮(忽然) ④步余马于兰兮(水边的高地) ⑤唯昭质其犹未亏(清楚明白)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③④⑤
D、①③⑤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单选题  下列各句中词语古今词义相同的一项是

A.而后乃今培风
B.亦若是则已矣
C.而御六气之辩
D.彼且恶乎待哉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御:含有因循、顺着的意思。恶:怎么。是:这样。培:”。“培”通假“慿”,即为“凭借”。


本题难度:一般



5、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
陈留董祀妻者,同郡蔡邕之女也,名琰,字文姬。博学有才辩,又妙于音律。适河东卫仲道。夫亡无子,归宁于家。兴平中,天下丧乱,文姬为胡骑所获,没于南匈奴左贤王,在胡中十二年,生二子。曹操素与邕善,痛其无嗣,乃遣使者以金璧赎之,而重嫁于祀。
祀为屯田都尉,犯法当死,文姬诣曹操请之。时公卿名士及远方使驿坐者满堂,操谓宾客曰:“蔡伯喈女在外,今为诸君见之。”及文姬进,蓬首徒行,叩头请罪,音词清辩,旨甚酸哀,众皆为改容。操曰:“诚实相矜,然文状已去,奈何?”文姬曰:“明公厩马万匹,虎士成林,何惜疾足一骑,而不济垂死之命乎!”操感其言,乃追原祀罪。时且寒,赐以头巾履袜。操因问曰:“夫人家先多坟籍,犹能忆识之不?”文姬曰:“昔亡父赐书四千许卷,流离涂炭,罔有存者,今所诵忆,裁四百余篇耳。”操曰:“今当使十吏就夫人写之。”文姬曰:“妾闻男女之别,礼不亲授。乞给纸笔,真草唯命。”于是缮书送之,文无遗误。后感伤乱离,追怀悲愤,作诗二章。
[注]坟籍:泛指古书。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河东卫仲道适:前往
B.归宁于家归宁:女子回到娘家

C.流离涂炭涂炭:遭受火灾
D.追祀罪原:推究
小题2:下列句中加点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①文姬胡骑所获②祀屯田都尉
B.①时公卿士远方使驿坐者满堂②文姬进,蓬首徒行
C.①乃遣使者金璧赎之②赐头巾履袜
D.①而不济垂死命乎②于是缮书送
小题3:以下句子编为四组,都能表现蔡文姬识见才具的一组是(???)
①博学有才辩,又妙于音律。??????②遣使者以金璧赎之,而重嫁于祀。
③祀犯法当死,文姬诣曹操请之。??④音词清辩,旨甚酸哀,众皆为改容。
⑤闻夫人家先多坟籍。????????????⑥亡父赐书四千许卷,流离涂炭,罔有存者。
⑦今所诵忆,裁四百余篇耳。??????⑧乞给纸笔,真草唯命。

A.①③⑤⑦
B.②③⑥⑧
C.②④⑤⑦
D.①④⑦⑧
小题4:对文中内容的评述正确的一项是(???)
A.蔡文姬虽出身名门,可一生命运甚为坎坷。她先后嫁了三个丈夫,其中第二次婚姻是被迫嫁给南匈奴的左贤王,并为他生了两个孩子。
B.董祀犯法,是蔡文姬有胆有识,当着众多公卿名士和远方使者的面极力辩白,才洗刷了董祀的冤屈,使他得免一死。
C.东汉末,蔡文姬曾在北地流亡十多年,后来,因曹操和其父是老朋友,又十分赏识文姬的超群才具,于是用金璧把她赎回,文姬始得归汉。
D.曹操不但同情蔡文姬的遭遇而且又派去十个人,帮助蔡文姬把四百多篇文章抄写下来。
小题5:把“陈留董祀妻者……”一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诚实相矜,然文状已去,奈何?
(2)何惜疾足一骑,而不济垂死之命乎?
(3)闻夫人家先多坟籍,犹能忆识之不?


参考答案:
小题1:B
小题2:C
小题3:D

本题解析:
小题1:
试题分析:在文言文阅读当中,辨析重要词语的含义正确与否,有时就需要结合具体的语境,根据上下文猜测出词义,B“适”应为女子出嫁;“涂炭”应为泥淖炭火,喻极端困苦的境地;原:宽宥。所以选B。
小题2:
试题分析:此类文言虚词题,一般要结合具体语境,去判定某一虚词的具体用法和意义。C两个“以”都是“用”的意思;A①被;②做;B①和;②等到;D①定语标志,的;②代曹操。所以选C。
小题3:
试题分析:解答这类题的思路是,将所给例句逐句进行分析,筛选出符合题干要求的句子,然后再对照编组情况进行判断选择,答题时也可以用排除法,将明显含有不符合题干要求文句的选项直接排除,①④⑦⑧项,分别从音乐、忆诵诗文、口才和书法等方面,反映了文姬的杰出才能。所以选D。
小题4:
试题分析:此题要在准确把握文意的基础上,带着选项回到原文进行比较分析,作出判定。B项为董祀求情,不是“洗刷冤屈”;C项,曹操赎回文姬,与“赏识才具”无关;D蔡文姬并未接受曹操派人协助抄写的建议,文章是她自己默写下来的。所以选A。
小题5:
试题分析:此题要在准确把握文意的基础上,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理解文中某些关键性语句,如重点实词、虚词意义、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成分省略和词类活用等,用规范的现代汉语把它表达出来。此题翻译时需要注意的关键词句有:“矜”被动句“文状已去” “骑”“济”“坟籍”“不”。
参考译文:
陈留郡董祀的妻子,是同郡人蔡邕的女儿,名叫琰,字文姬。她学识广博,才华出众,善于论辩而又精通音律。嫁给了河东的卫仲道。后来丈夫死了,又没有子女,便回到了娘家。汉献帝兴平年间,天下发生大的变乱,蔡文姬被胡人的骑兵掳掠,被强迫嫁给了南匈奴的左贤王,在胡地生活了十二年,生了两个孩子。曹操素来与蔡邕交好,为他没有留下子嗣而伤心,便派遣使者用金璧把文姬赎了回来,重新改嫁给了董祀。
董祀做屯田都尉,触犯法律将判死罪。蔡文姬为这件事面见曹操请求赦免。这时朝堂上 坐满高官、名士和远方来的使者、宾客,曹操对众人说:“蔡伯喈的女儿就在外面,今天让她来拜见诸君。”等到文姬进了朝堂,只见她蓬头散发,赤足而行(一说“步行”,见《辞海》)。又俯身叩头请罪,说话时口才出众而充满悲伤之意,众人都因此而动容。曹操说:“我确实很同情你和董祀。但判决的文卷已经送出去了,又怎么办呢?”文姬说:“您的马厩里有成千上万匹好马,手下有数不清的勇士,为什么要吝惜派出一匹快马,而不去救助一个将死的人呢?”曹操被她的话所感动,就追回成命,宽宥赦免了董祀的罪。当时天还很冷,又赐给她头巾鞋袜。曹操于是询问说:“听说夫人家中原来有许多古书典籍,还能不能把它们回忆记诵出来呢?”文姬说:“早先亡父留给我的书有四千来卷,在颠沛流离、极度困苦中,都无法保存下来了,现在我能忆诵的,才不过四百余篇罢了。”曹操说:“现在就派十名书吏给您,让他们帮助您把这些书抄写出来。”文姬说:“我听说男女有别,按礼节不宜亲口传授。只请求您给我纸笔,让我自己把它写下来,用楷书还是用草书,只听您的吩咐。”于是就把所记诵的典籍抄写好给曹操,文字上都没有遗漏和错误。后来感伤于自己在乱世的坎坷遭遇,追忆抒写自己的悲愤心情,又写了《悲愤诗》二首。


本题难度:一般



Tags:高考 语文 文言文阅读 题库 知识点 汇总 高中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考语文知识点《语言文字运用》..

网站客服QQ: 960335752 - 14613519 - 7913157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