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语文高频试题、高中语文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语言文字运用 识记字音: 形声字的分辨 多音字的分辨 习惯性误读字 辨识字形: 近义字的分辨 易混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近义实词辨析 近义虚词辨析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成语的使用 其他熟语的使用 标点符号的使用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扩展语段: 语句连贯排序 语言得体 仿写句式 选用变换句式 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文言文阅读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分析文言句段: 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通假字 翻译 断句 概括分析 文言语段综合训练 名句名篇默写 名句 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鉴赏 语言风格类题目 诗歌常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欣赏作品的形象 写作 序列训练: 立意准确 结构严谨 辩证分析 耀眼的亮点 常见题型 知识点 实用素材 作文升格

高考语文知识点总结《古代诗歌鉴赏》高频考点预测(2017年最新版)(八)
2017-01-19 04:24:52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 牛尾乌云泼浓墨,牛头风雨翩车轴。怒涛顷刻卷沙滩,十万军声吼鸣瀑。
?????????牧童家住溪西曲,侵早骑牛牧溪北。慌忙冒雨急渡溪,雨势骤晴山又绿。 ——《四库全书》 第三、四句中“卷”“吼”两个词有什么表达效果?请结合诗句简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卷”从视觉角度,写出了骤雨袭来时的迅猛态势。“吼”从听觉角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除夜作
高适
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
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 ⑴首句“旅馆寒灯独不眠”渲染了????????????????????? 的氛围,表达了诗人??????????????????????的心境。
⑵“故乡今夜思千里”运用了?????? ????????????????的表现手法,不直接谢自己的思念,而通过想象写??????????????????????来表达自己对故乡及亲人的思念。


参考答案:⑴清冷凄凉/孤寂
⑵反衬﹙或侧面描写、间接描写﹚/故乡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阅读题  虞 美 人??
蒋 捷
丝丝杨柳丝丝雨,春在溟濛处。楼儿忒小不藏愁。几度和云飞去觅归舟。
天怜客子乡关远,借与花消遣。海棠红近绿阑干。才卷朱帘却又晚风寒。
小题1:上阕“楼儿忒小不藏愁”一句中哪个字用得妙?简要分析用得妙的原因。(5分)
?????????????????????????????????????????????????????????????????????????????????????
小题2:本词主要运用了哪些艺术手法?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6分)
????????????????????????????????????????????????????????????????????????????????????


参考答案:
小题1:词人对前途感到无穷忧虑,心中的愁苦郁积,遇感


本题解析:
小题1:
试题分析:诗词中,诗眼、词眼往往是动词或者形容词,本句中最好的是“藏”这个词,这个词既使用了夸张手法,写出了愁绪之多,也含蓄写出了作者愁绪由来已久,层层堆叠,繁多杂乱,无法排遣的情形。作者化抽象为形象,化空洞为具体。达到了很好的艺术效果。
点评:炼字类题目的答题规范一般有三步:指出“炼字”的所在,分析所涉及的手法,分析所产生的艺术效果。
小题2:
试题分析:(1)比喻。(1分)作者把抽象的思想情绪“愁”,比喻为可以存放在小楼中的形象的、具体的物质,且言“楼儿忒小不藏愁”,表现了词人愁思的深重。(2分)
(2)比拟。(只要分析清楚,单答拟物或拟人均可,1分)作者让“愁”几度“与云飞”,“觅归舟”,把思归之情表现得更加迫切突出;又赋予“天”人的情感,天怜客子,借花消遣,更加婉转含蓄地表达了他乡孤寂愁苦之情。(分析其中一处即可,2分)
(3)对比。(1分)词人羁旅已久,思乡欲归,心境黯然,本欲赏花遣愁,然而出现在眼前的却是竞相吐艳的海棠临栏,红绿相映,景色绚丽,而卷帘之际,迎面而来的是那令人心寒的晚风,对比之中倍添心中伤愁。(2分)(答反衬或是以乐景衬哀情亦可)
点评:难度不大,本词的艺术手法至少有两种是很明显的,一是比喻,二是反衬。都很容易看出来。尤其是末尾处的“海棠红近绿阑干。才卷朱帘却又晚风寒。”一句,学生可以根据色彩断定,景色描写为乐景,而此时作者的情感是愁绪满怀,因而断定为“乐景衬哀”


本题难度:一般



2、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题目。
入清溪①行山中
〔唐〕李白
轻舟去何疾!已到云林境。起坐鱼鸟间,动摇山水影。
岩中响自合,溪里言弥静。无事令人幽,停桡②向余景。
【注】①清溪:水名,在今安徽贵池北。②桡(ráo):桨。
小题1: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请结合全诗简析。(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2:请赏析颔联“起坐鱼鸟间,动摇山水影”的写景技巧。(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小题1:①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山水的喜爱之情。②首


本题解析:
小题1:
试题分析:解读全诗的关键点在于“无事令人幽,停桡向余景”,诗人为何“停桡”,只因景色“令人幽”。虽用“幽”字,却不是凄冷清幽之景象。加上前几句中写到的小舟“轻”“疾”,鱼鸟自在,水波轻摇而山影浮动,以及在溪旁言谈却更显幽静都体现出诗人游赏时的惬意,对自然山水喜爱之情溢于言表。
小题2:
试题分析:诗歌中写景的技巧很多,可从从直接与间接的角度看,也可从修辞角度来看,还可以从运用的表现手法的角度来看,等等,在解答时要抓住诗文的关键点,从本题来看“动静结合”应是较容易作出的回答。只要考生对于技巧多加关注,对这一类的问题不难作出正确解答。


本题难度:一般



3、阅读题  阅读下面古诗,回答小题。(8分)
饮酒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小题1:整首诗刻画了诗人怎样的形象?“采菊”这一动作中包含着诗人怎样的人生追求?(4分)
小题2:“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运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请赏析。(4分)


参考答案:
小题1:刻画了一个悠闲自得的诗人形象。“采菊”的动作


本题解析:
小题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鉴赏古代诗歌艺术形象的能力。
小题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鉴赏古代诗歌的语言及表达技巧的能力。


本题难度:一般



4、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诗,按要求作答。

骤雨
[宋]华岳
Tags:高考 语文 古代诗歌鉴赏 题库 知识点 汇总 高中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中语文知识点总结《语言文字运..

网站客服QQ: 960335752 - 14613519 - 7913157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