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语文高频试题、高中语文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语言文字运用 识记字音: 形声字的分辨 多音字的分辨 习惯性误读字 辨识字形: 近义字的分辨 易混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近义实词辨析 近义虚词辨析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成语的使用 其他熟语的使用 标点符号的使用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扩展语段: 语句连贯排序 语言得体 仿写句式 选用变换句式 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文言文阅读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分析文言句段: 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通假字 翻译 断句 概括分析 文言语段综合训练 名句名篇默写 名句 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鉴赏 语言风格类题目 诗歌常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欣赏作品的形象 写作 序列训练: 立意准确 结构严谨 辩证分析 耀眼的亮点 常见题型 知识点 实用素材 作文升格

高中语文知识点总结《名句名篇默写》考点强化练习(2017年练习版)(十)
2017-01-19 04:32:06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其他题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两题任选一题作答;如果两题都答,则按第一题计分)
(1)其志洁,故其称物芳;______________________。(司马迁《史记·屈原列传》)
无意苦争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只有香如故。?(陆游《卜算子·咏梅》)
《兵车行》将批评的矛头大胆地直指天子,表达了怒不可遏的激愤抗议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纤纤擢素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古诗十九首·迢迢牵牛星》)
守着窗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到黄昏,点点滴滴(李清照《声声慢》)
苏轼在《赤壁赋》中,面对“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的长江,想起三国时的英雄曹操、周郎,发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人生短暂的感叹。


参考答案:(1)其行廉,故死而不容/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边庭流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2、其他题  补写出下列名句的空缺部分(每空1分,共6分)
小题1: ??????????????????????????????,靡有朝矣。(《诗经· 氓》)
小题2:吾尝终日而思矣,?????????????????????????。(荀子《劝学》)
小题3:亦余心之所善兮,?????????????????????????。(屈原《离骚》)
小题4:位卑则足羞,????????????????????????????。(韩愈《师说》)
小题5:问君何能尔?????????????????????????????。(陶渊明《饮酒》)
小题6:苔痕上阶绿,????????????????????????????。(刘禹锡《陋室铭》)


参考答案:
小题1:夙兴夜寐
小题1: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考点,能力层次为C,侧重“分析综合”能力的考查。


本题难度:一般



3、语言运用题  下面选段体现了孔子什么思想?请结合上面选段谈谈你的理解。
  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就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论语·雍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孔子认为,从身边切近的事例中发现道理,不断提高自身修养,成就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单选题  下面是李白的《登金陵凤凰台》诗,已打乱顺序,选出排序正确的一项

[???? ]

①总为浮云能蔽日 ②凤去台空江自流 ③吴宫花草埋幽径 ④三山半落青天外
⑤晋代衣冠成古丘 ⑥长安不见使人愁 ⑦凤凰台上凤凰游 ⑧一水中分白鹭洲
A.②⑦①⑥⑤③④⑧
B.⑦②③⑤④⑧①⑥
C.⑦②④⑧⑤③①⑥
D.①⑥③⑤⑧④⑦②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5、语言运用题  阅读《中国建筑的特征》,回答下面问题:
1.如何把握全文的整体结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作者着重说明了中国建筑的九大特征中的哪几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怎样理解作者提出的中国建筑的“文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这篇说明文具有结构严谨、层次分明的特点,把握 好本文的篇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Tags:高考 语文 名句名篇默写 题库 知识点 汇总 高中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中语文知识点复习《语言文字运..

网站客服QQ: 960335752 - 14613519 - 7913157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