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阅读题 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不言而喻,唐诗作为一部精神文化史 的结果,以及借助强盛的国
力
和至多的人才而崛起的高峰,使得我们对它的研究,实际上是一种“高峰分析”。李白 、杜甫 作为高峰中的高峰,对他们的研究,因而也就成了“双高峰分析
”,其间的极端重要性也就不能不辨。高峰时代是某种精神文化发育得最充分、丰富、完整和精深的时代,作为时代标志的高峰之高峰,则是该时代中最有才华内涵和形式创新能力的样本。双峰出现在盛唐,是中国文化史一大奇观。从漫长的时间维度着眼,往前,它意味着对以往一部诗史和文化史极其丰富深刻的接受;往后,它意味着对以后一部诗史和文化史的极其丰富深刻的被接受。
李杜诗学 是以生命体验为核心的。杜甫有两句广为人知的诗,一句是自称“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一句是称李白“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前一句中的“神”字,并非所谓存在于彼岸世界的神,清人贺贻孙 《诗笺》认为“神者,吾身之气也”,它是内在于人的心灵的特殊生命体验,标志着这种诗学带有浓郁的对生命世界的体验沟通的意味。前一句诗讲的是对诗史和文化史的广泛吸收,以及把这种吸收转化为诗的生命的情景。“破”字,既是“读破”,又是“破蔽”。破蔽还真,使诗人在充沛的元气中滋养出旺盛的主体创造欲望,对现实、人生有深刻透视,对历史、宇宙有透辟参悟,纵笔所之,自有“惊风雨”“泣鬼神”的力度。
这种充盈着生命、充溢着力度的诗学,体现了盛唐气象 。雄奇是李太白的绝招。太白写黄河,黄河的大小缓急竟是那么随心所欲,可以是“咆哮万里出龙门”,可以是“黄河如丝天际来”,在心理时空中任意擒纵伸缩,显示出创造主体的非凡魄力和气象。清人宋征璧《抱真堂 诗话》引舒章的话说:“‘大’字是(杜)工部的家畜。”杜甫比李白更加脚踏实地,但他也经常用天地、宇宙、乾坤、古今、万里、百年等词语,来包容自己的诗学魄力。“江汉 思归客,乾坤一腐儒”,这里的乾坤已经把外在的世界加以内化了,从另一个角度看,它显示了心理时空的无限舒展和巨大的内涵。这些都是一个时代精神探索元气充沛的体现。
对李杜诗学的探讨,既以这两位诗人及其作品为关注的焦点,但其讨论的过程和结果,往往超越了具体的诗人诗作,透视了一系列的精神文化现象和中国诗学的深层思维方式。双重高峰的研究,由于获得经典作家和经典作品的权威性的支持,它往往力图追求超越个别性而探讨普遍性。
(选自杨义《李杜诗学》,有删改)
小题1:为什么说李杜诗学“充盈着生命”、“充溢着力度”?(6分)
小题2:作者运用哪些论证方法来论述李杜诗学“体现了盛唐气象”的?请结合文章简要分析。(6分)
小题3:“双重高峰的研究”中“双重高峰”的含义是什么?从全文来看,作者认为“双重高峰的研究”的意义是什么?(6分)
参考答案:
小题1:李杜诗学带有浓郁的对生命世界的体验沟通的意味
本题解析:
小题1:4分,每点2分。
小题2:6分
小题3:含义4分,每点2分。意义4分。答对一点得1分,答对两点得2分,答对三点得4分。
本题难度:简单
2、阅读题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熊
佚 名?
女儿家对门住了一户黑人,只有一个老头叫罗宾森。
这片100多户人家的公寓里,除了女儿和一家日本人外,住的都是白人。可偏偏就有这么一户黑人,而且黑得 人!脸上身上油黑油黑,就好像黑色“奔驰”的车皮,连胡茬子和脸皮都分不出来,通身只眼珠和牙齿有两处白的。看样子可能是非洲移民中那个最黑的品种。否则,没有黑到这个份上的。他身材不高,却粗壮得惊人,往那儿一站活像只狗熊。不到两周岁的外孙女,见着他魂都没了,惊惧地瞅着直往女儿身上靠。“怕啥?我又不是只熊!”罗宾森蹲下来笑着对外孙女说。女儿翻译过来,我和妻子都笑了。可外孙女还是直躲。
从他的眼睛和神态里可以看得出他很喜欢小孩,我们抱着外孙女走得老远了,他还呆呆地望着。
我们走过公寓的出口处,外孙女见标志牌上栓着几个气球非常喜欢,盯着不走。拴气球是表示公寓里有空房招租的意思,我们当然不好随便摘下来一个给她。就在这当儿,罗宾森赶过来,一伸手摘下来一个红气球。他是这公寓办公室里的工人,他举着红气球在外孙女眼前晃动着,说:“来吧,让我抱一抱就把它给你。”外孙女看着飘荡的红气球,着实喜欢得不得了,可让他这个大狗熊似的人抱一抱,确实又有点害怕。
“让抱一抱吧!”女儿动员外孙女。
外孙女瞅着罗宾森直摇头。当女儿要把她递过去时,她竟“哇”一下子哭了。看来是宁可不要气球也绝不让抱。这真让罗宾森泄气。他一看没有办法,只好把红气球递给女儿,无可奈何地笑着对外孙女说:“唉,我真是一只熊。”我们又都笑了。他说罢好像还不太甘心,又在那儿瞅了外孙女一阵子才走。
这片公寓住宅是在一片高低不平的林地上修建的,花木环绕,草坪衔接,环境相当幽雅、宁静,住户也多属文雅之辈,很少有高声喧哗的。这天,罗宾森门口却例外的有个女人超常规大声说了一些话。我问女儿怎么回事?
她说是公寓办公室的人,斥责罗宾森把一只室内陈设的瓷瓶给打摔了,骂他是一只不会拿东西的笨熊。打这以后,很多天我们再也没有见到罗宾森,待对门搬来另一户黑人工人,我们才知道他已不在公寓打工,搬走了。周六市内一家新的儿童玩具商店开张,大吹大擂地宣传开市减价三天。女儿开车拉着我们一起去给外孙女买玩具。一到门口,有个一人高的大黑熊模型,立在一个木墩子上。那大黑熊两条后腿站着,两条前腿朝前伸着,做人的形状稳稳当当立在那里,很是吸引人。许多孩子围着观看、笑闹。商店老板也真会别出心裁。我们也走过去,细一看,哦,眼珠子还在动弹,原来是个活人化装的。不过,外孙女却把他当成了真熊,又好玩,又害怕,不住用手指着嚷:“熊!熊!”
不一会一阵铃声,从商店侧门走出一个马戏小丑,替换了“黑熊”。未曾想“黑熊”下来后,竟朝我们走来。“哈罗!”他向我们打了个手势,随即对外孙女说,“这回你看我是不是只熊?”
啊!原来是罗宾森。
这回他没有笑,我们谁也没有笑。
1.罗宾森起初说“我又不是只熊” 与后来说“我真是一只熊”,心情有何不同?(不超过10字)
2.公寓办公室的人骂罗宾森是“一只不会拿东西的笨熊”在小说构思上有何作用?(不超过40字)
3.为什么当“我们” 知道活“黑熊模型”是罗宾森充当的时候“谁也没有笑”?(不超过15字)
4.下列对这篇小说的赏析,有误的两项是( )( )
A.小说以“熊”为题,是因为罗宾森“黑得 人”且“身材不高,却粗壮得惊人”的形体特征“活像只狗熊”。
B.小说采用了白描的写法,未加多少艺术渲染,而罗宾森的形象却活生生地站在我们面前。
C.小说采用第一人称,近似写实性质,意在给读者更多的真实感。
D.从小说对罗宾森的语言、动作、神态等的描写中,我们可以看出罗宾森是一个很喜欢小孩的、善良而有幽默感的黑人。
E.《熊》是美国社会的一帧剪影,它深刻揭露和鞭挞了美国社会的黑暗面——所谓“人权”只是为少数人服务的。
参考答案:
1.起初:轻松、幽默;后来:无可奈何。
2
本题解析:
1.无
2.无
3.无
4.(A项不全面;E项拔高思想。)
【鉴赏提示】
《熊》这篇小说运用了白描的写法,抓住了黑人罗宾森“黑得 人”且“身材不高,却粗壮得惊人”的外在形体特征,采用了熊这个动物的形象,用几个构成小说情节的事件,把它串联了起来,活现了罗宾森“很喜欢小孩”、善良而有幽默感的内在性格。然而作品显然不是止于描绘罗宾森这样一个黑人形象,而是要在极短的篇幅中写出一个人的命运,直至从一个侧面为那个社会留下一帧剪影。由于小说运用了第一人称写法,使小说具有更强的写实
本题难度:一般
3、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这几年蔡澜在大陆读者中的名声很响,甚至有直逼金庸之势。不过,蔡澜也并非浪得虚名,但我们更应该关注的是蔡澜何以能成为“蔡澜”。
蔡澜与金庸、倪匡、黄露并称香港四大才子,同时也是香港著名美食家,更是一个幽默风雅的男人。蔡澜先后在东京、纽约、巴黎、汉城、台北、巴塞罗那和曼谷等地居住过,通晓多国语言,英语、日语不必说,还有韩语、泰语、马来语、西班牙语,他自嘲都是“点菜语”。蔡澜精通书法,却从不以书法家自居,如果有人请他写字,1万块1个字,可谓明码标价。但有时他又会自愿帮街上的菜贩写招牌,分文不取。
蔡澜出生在新加坡,从小住在电影院楼上。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蔡澜从小便对电影情有独钟。他曾留学日本专攻电影,并在日本为邵氏电影公司工作。后转到香港,做电影监制,长期任邵氏、嘉禾等东南亚著名电影公司的电影监制,监制的电影有《快餐车》《龙兄虎弟》《福星高照》《城市猎人》等多部由成龙主演的影片。1989年,黄霑、蔡澜、倪匡合作主持的电视节目“今夜不设防”创造了香港同时段电视节目的收视纪录,收视率超过70%;1997年,主持旅游节目“蔡澜叹世界”,赴13个国家拍摄代表了人生最高享受的生活场景。“叹”是典型的广东词,“叹世界”乃惬意地享受人生之意。
蔡澜的文章包罗万象,生活点滴、旅途喜乐、人生百态,均可入文,且都写得活色生香,妙不可言,虽然都是大白话,却很耐读。蔡澜出书很多,《蔡澜的缘》《附庸风雅》《忙里偷闲》《蔡澜游日本》《一点相思》《狂又何妨》《海隅散记》《蔡澜食材字典》等书,均有大量的忠实拥趸。
蔡澜多才多艺,且样样做得有声有色,但他却认为这些都是副业,自己的正业是“享受人生”。他曾经很认真地告诉记者,以兴趣为工作的生活是他一生的追求。
1992年,蔡澜进军商界,创办监制的产品有暴暴茶、暴暴饭焦等暴暴系列产品,蔡澜酱料有咸鱼酱料、菜甫瑶柱酱、榄角瑶柱酱、劲辣酱等。其他引荐的产品有澳洲有汽红酒、路士露健康食品等。蔡澜活得滋润,吃得潇洒,从来不拒绝胆固醇。“只要吃得开心,精神就会快乐,身体自然会健康,会好起来。”
每到一地,蔡澜必逛菜市场,一到菜市场就知道当地的物价情况,以及当地人的生活水准。当年在南斯拉夫拍片时,当地人在费用上敲竹杠。蔡澜就跟他们说,这些钱可以买多少多少斤猪肉,他们就知道遇到了行家,也就不再敲竹杠了。“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这也无怪乎蔡澜写起文章来,总是那么通透了。
蔡澜一生喜欢看书,看英文、日文畅销小说,连怎么做酱油的书都看。他的阅读兴趣深受父亲蔡文玄的影响。在他幼年时,父亲就喜欢买一大包书回来,放在地上,随他们兄弟姐妹挑喜欢的书看,观察小孩对哪样书有兴趣。年少时蔡澜看了大量《水浒传》《三国演义》《战争与和平》等古典小说和世界名著,现在反而喜欢阅读轻松的东西。唯一不变的是对明朝小品文的热爱,“我受明朝小品文的影响很深,一点多余的字都没有”。蔡澜写作的严谨有些出人意料,他一直沿袭自己父亲的习惯,每篇文章至少修改3次。(选自《新商报》,有删改)
(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A.近几年蔡澜在大陆读者中的名声很响,风头盖过了金庸。
B.蔡澜幼时居住在电影院楼上的经历激发了他对电影的兴趣。
C.蔡澜十分喜爱美食,因此,每到一地,他都必逛当地的菜市场。
D.蔡澜如今仍然喜欢阅读明朝小品文,但不再看《战争与和平》之类的严肃作品了。
E.蔡澜长期从事电影监制工作,监制了多部由成龙主演的影片。
(2)文章第一段在文中有何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作为作家的蔡澜有什么特点?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蔡澜说“自己的正业是‘享受人生’”,你是如何看待这种观点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BE
(2)内容上:点明蔡澜近几年名声很响。(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阅读题 阅读下文,完成1-6题。(18分)
①“蚁族”指的是那些聚居于城中村,收入不高、工作不稳定的“高校毕业生低收入聚居群体”。据统计,仅北京一地就有至少10万“蚁族”,而在全国,这一群体拥有上百万规模和数量。
②在这群怀揣理想、面对现实的“蚂蚁”面前,讲励志故事谈成功之道,没有多少意义,因为没有人比他们更加理解这些词汇的涵义。在他们面前,剖析高等教育弊端、指责房价飙升、感慨工作难找,也特别不合时宜,他们正是这一切的目击者和“受害者”。
③生长环境、教育背景及个人禀赋、理想追求、人生际遇,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一个人所走的道路。从这个角度看,“蚁族”并非一个彷徨无助、盲目漂泊的群体。他们只是在各种现实考量与利益权衡中,做出相对来讲最不坏的选择。据调查,这群人绝大多数来自经济欠发达地区,大部分人是从外地高校毕业后到大城市找工作。在城市化进程中,为了登上时代的列车,这就是他们所必须跨出的艰难一步。
④虽然目前他们工作不稳定、生活几近无着,但未来却还有着很多可能。但如果返回农村或小城,也许他们这辈子就只能成为时代的旁观者。这是商业社会的一个赤裸裸、硬邦邦的生存逻辑。正因如此,许多“蚂蚁”从来就没有想过放弃。“家乡太小,放不下我的理想”这句话想必道出了大部分“蚂蚁”的心声。
⑤在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转型大背景下产生的“蚁族”现象,关涉地区差异、高等教育、大学生就业、房地产价格等诸多社会问题。而一个城市怎样对待外来人员,既能够体现这个城市的襟怀与底蕴,同时也是城市发展的重要课题。城市管理者首先应设法让这些群体获得相对低廉、卫生的居住环境,条件允许的话,还应当建造若干廉价公寓,使之成为“蚁族”居住和工作的“中转站”。
⑥更为重要的是,政府有责任为这个群体创造一个机会均等的就业环境,这是“蚁族”一切努力与奋斗的力量来源。生活条件差一些,工资收入低一些,这些困难都不足以让“蚂蚁”们退缩。但是,倘若一个城市存在严重的就业歧视,动辄对外来人员刻意抬高就业门槛,这将轻易地击败他们的信心底线,使他们不得不黯然面对灰色的人生。
⑦调查显示,29.27%的受访者把“平等的工作机会”列为希望政府提供帮助的首选。在现实世界中,□□不可能存在理想的、完全平等的就业环境,□□取消户籍、学历、性别等多方面人为限制,则是具有现代眼光的城市管理者所必须做的功课。
小题1:(2分)第⑤段中“中转站”的含义是????????????。
小题2:(3分)用“蚁族”来称呼这个特殊的群体,是因为两者之间有???????、???????、???????等相似特征。
小题3:(3分)根据③④段内容,用自己的话概括“蚁族”产生的原因。????????
小题4:(3分)联系上下文,为第⑦段画线句选项填空,简述理由。
(1)因为?所以;(2)固然?然而
选项???????;理由 ????????????????????????????????????????????????????
小题5:(3分)下列观点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因为在现实世界中不可能存在理想的、完全平等的就业环境,所以对“蚁族”讲励志故事谈成功之道,没有多少意义。
B.机会均等的就业环境,是“蚁族”一切努力与奋斗的力量来源,但是,现在城市中存在的严重的就业歧视,已轻易地击败了他们的信心底线。
C.“蚁族”之所以走上这样的人生道路,完全取决于他们的生长环境、教育背景及个人禀赋、理想追求、人生际遇。
D.根据商业社会的赤裸裸、硬邦邦的生存逻辑,如果返回农村或小城,也许他们这辈子就只能成为时代的旁观者,然而目前虽为“蚁族”,但未来却还有着很多可能。
小题6:(4分)“家乡太小,放不下我的理想”是大部分“蚂蚁”的心声。面对这样的想法,试结合实例,谈谈你的看法。
参考答案:
小题1:从居住不稳定到立足于城市的过渡场所。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5、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终于来到了奥林匹亚。没想到这个全人类的体育圣地会有这么好的风景,在快要到达之时就已经是密树森林、清溪浅浅,道路、房舍也变得越来越齐整,空气间洋溢着一种不知来自何处的自然清香。一脚踏入圣地,你一定会猛然停步,因为被一种阵势吓着了:无数苍老的巨石,不管是当年的楼础、殿基还是雕塑,全都从千年的颓废或掩埋中踉跄走出,整整齐齐地排列在大道两旁。就像无数古代老将军们烟尘满面地站立着,接受现代人的检阅。)这条大道看不到尽头,只知道它通向一个最简单的终点:为了人类的健康。
见到了宙斯神殿和希拉神殿,搞清了古代每次运动会前点燃圣火的路线,抬头仰望昂首云天的无数石柱,不能不承认,健康是他们的宗教。
走进一个连环拱廊,便到了人类黎明期最重要的竞技场。跑道四周的观众看台是一个绿草茵茵的环形斜坡,能坐四万人。只有中间有几个石座,那是主裁判和贵宾的席位。实在忍不住,我在这条神圣的起点性跑道上跑了整整一圈。许戈辉在一旁起哄:“余老师跑得不对,古代奥运选手比赛时全都一丝不挂!”
我说:“这要怪你们,当年这里没有女观众”确实,当年有一很长时间是不准女性进入赛场的,要看,让已婚女子观看,而进门正前方几乎一公里远的山头上,才让未婚女子远眺。许戈辉说:“原以为运动场是少女挑选如意郎君的好地方呢!”
听这里的人介绍,当年有一个母亲化妆成男子进入赛场观看儿子比赛,儿子获得冠军她一,声惊呼露出女声,上前拥抱又露出女形。照理应该惩罚,但人们说运动冠军一半是人一半是神,我们怎么能惩罚神的母亲?此端一开,渐渐女性可以入场观看比赛了。
漫步在奥林匹亚,我很少说话,领受着不轻的文明冲撞。我们也有灿烂的文化,但把健康的概念如此强烈地?纳入文明,并被全人类接受,实在是希腊文明值得我们永远仰望的地方。古代希腊追求人的双重健康:智力的健康和肢体的健康。智力的健康毋须多言,正如一些?西方学者所说,在哲学、伦理学、逻辑学、数学、美学、医学、法学等领域,我们至今仍在用希腊的基础话语思考;肢体健康更有一系列强大的证明,例如今天全世界还在以,奥林匹克和马拉松的名义进行体育竞赛,希腊人体雕塑至今仍是人类形体美无可企及的标本我不止一次地看到出土的古希腊哲学家和贤者的全身雕像,大多是须发茂密,肌肉发达,身上只披一幅布,以别针和腰带固定,上身有一半袒露,赤着脚,偶尔有鞋,除了忧郁深思的眼神,其他与运动员没有太大的差别。
别的文明多多少少也有这两方面的提倡,但做起来常常顾此失彼,或流于愚勇,或流于酸腐,或追慕骑士,或仿效寒士,很少构想两相熔铸、两相提升的健全状态。因此,奥林匹亚是永恒的世界坐标。
我历来认为各种伟大文明都自成结构,很难拆开了作局部比较,但在奥林匹亚,我明确无误地感受到了古代中华文明的差距,而这个差距的产生,不是由于局部,而是关及人的整体。中华文明较少关注个体意义和肢体意义上的自我,在人际关系上做了太多的文章。结果,真正的健全缺少标志,缺少赛场,只有一些孤独的个人,在林泉之间悄悄强健,又悄悄衰老。(摘自余秋雨《千年一叹》,有改动。)
1.哪些东西引起作者联想到崇尚“健康”的奥林匹克精神?为什么它们能够引起这种联想?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联系上下文,具体分析“母亲化妆看比赛”的故事在文中的意义和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对“出土的古希腊哲学家和贤者的全身雕像”的描写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列对这篇散文的赏析,正确的两项是( )
A.这是一篇访古游记,按照游程顺序,详尽地记叙了游访的所见、所闻,文章结尾抒写作者的感受,表达了对古希腊文明的赞美。
B.“健康是他们的宗教”在文中的意思是:古希腊的宗教教义和仪式里有许多关于健康的内容,反映出古希腊人重视健康。
C.“跑道四周的观众看台是一个绿草茵茵环形斜坡,能坐四万人。”说明竞技场规模宏大,反映了古希腊人热爱体育竞技,追求肢体健康。
D.文中插入“许戈辉起哄”,借此介绍了古希腊竞技的情况和相关习俗,引出母亲化妆偷看比赛的故书,寓庄于谐,饶有风趣。
E.作者认为中华文明没有把智力的健康和肢体的健康两相熔铸、两相提升,因而流于愚勇,流于酸腐,追慕骑士,仿效寒士。
参考答案:1.①楼础、殿基、雕塑、石柱。②因为一方面(据“从千年的颓废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