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题竹石牧牛???黄庭坚
子瞻画丛竹怪石,伯时①增前坡牧儿骑牛,甚有意态,戏咏。
野次②小峥嵘,幽篁相倚绿。阿童三尺棰③,御此老觳觫。
石吾甚爱之,勿遣牛砺角!年砺角犹可,牛斗残我竹。
[注] ①伯时:宋著名画家李公麟的字。②野次:郊野。③棰:鞭子
(1)这首诗可分为几个层次?它们分别写了什么内容?
(2)你认为这幅“竹石牧牛”图在作者心目中的含意是什么?有人认为作者在诗中“厚于竹而薄于石”,你对此有什么看法?请说明。
参考答案:(1)分为两个层次。前四句为第一个层次,分别写了石、竹、牧童
本题解析:无
本题难度:一般
2、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11分)
南乡子
黄庭坚
重阳日,宜州城楼宴集,即席作①。
诸将说封侯,短笛长歌独倚楼。万事尽随风雨去,休休,戏马台南金络头②。
催酒莫迟留,酒味今秋似去秋。花向老人头上笑,羞羞,白发簪花不解愁。
注:①黄庭坚为仇家构陷,被流放到宜州,只能栖身戍楼,困苦不堪。 ②戏马台,南朝宋武帝刘裕在彭城(今徐州)戏马台欢宴重阳。金络头,多为有功武将战马头部的佩饰。
小题1:词中划线句子运用了什么手法,有怎样的表达效果,请作简要分析。(5分)
????????????????????????????????????????????????????????????????????????
????????????????????????????????????????????????????????????????????????
小题2:本词表达了作者复杂的思想感情,请结合诗歌分析。(6分)
????????????????????????????????????????????????????????????????????????
????????????????????????????????????????????????????????????????????????
参考答案:
小题1:运用了对比手法(2分),诗人将众将热议功名与
本题解析:
小题1:
试题分析:
关键:1、在短笛前加主语“我”,2、注解一即是暗示,3、“诸将”“独倚楼”等都可以引导读者。2、有据注释一说(1)表现黄庭坚壮志未酬、怀才不遇,这是脱离诗歌的分 析。A、手法除了对比外,还可以答反衬(衬托)。但答了拟人、借景抒情的不得分。 B、第一题的情感方面:凡是答了悲愤、孤独、哀愁一类情感的给 1 分,但答了壮志未酬、 思乡、年华易逝的不给分。
小题2:
试题分析:除了原答案的情感外,答到下列情感的也给两分:悲愤、孤独、哀愁一类情感;壮志未酬;时光易逝,年华易老。“复杂”一词看似复杂,结合具体诗句可以逐一得到解释。
本题难度:一般
3、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元诗,然后回答问题。(7分)
秋莲
刘因
瘦影亭亭不自容,淡香杳杳欲谁通?
不堪翠减红销际,更在江清月冷中。
拟欲青房①全晚节,岂知白露已秋风。
盛衰老眠依然在,莫放扁舟酒易空。
【注】①青房:莲蓬。
小题1:首联和颔联写了秋莲哪些特征?请用自己的话作答。(3分)
小题2:请简要分析尾联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
参考答案:
小题1:茎干高耸,香气清淡,荷叶枯萎,荷花凋谢。[3
本题解析:
小题1:试题分析:解答此题,需要学生筛选诗中的信息,进行归纳概括即可。“瘦影”、“淡香”“翠减红销”等词语表现了秋莲的特征。
小题2:
试题分析:分析作者的感情,需要筛选那些表达作者情感的词句。“莫放扁舟”一词表明作者虽然年老,但仍要愿意有所作为的心态。
本题难度:一般
4、阅读题 阅读下面两首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渭川田家
王维
斜光照墟落①,穷巷②牛羊归。
野老念牧童,倚杖候荆扉。
雉雊③麦苗秀,蚕眠桑叶稀。
田夫荷锄至,相见语依依。?
即此羡闲逸,怅然吟式微④。 【注释】①墟落:村庄??②穷巷:深巷??③雉雊(gòu):雏鸡鸣叫。④式微:《诗经·邶风·式微》中有句子:“式微,式微,胡不归?” 岁暮自桐庐归钱塘①晚泊渔浦②
宋·潘阆
久客见华发,孤櫂桐庐归。
新月无朗照,落日有余晖。
渔浦风水急,龙山③烟火微。
时闻沙上雁,一一背人飞。 【注释】①钱塘:今杭州。②渔浦:钱塘江东岸的知名度口?③龙山:钱塘江西岸
(1) 两首诗都着力表现一个“归”字,但“归”的内涵却各有不同,请作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王诗以“牛羊”、“?雉”、“蚕”为意向,潘诗以“雁”为意象,意象有别,其中蕴涵的意味也不同,请作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参考答案:(1)①王诗描绘了一幅恬然自乐的田家晚归图,核心是一个“归”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夜书所见
叶绍翁
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1)开头两句中“送”“动”两字用语巧妙,请说说它们的表达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写儿童挑灯夜捉促织,与诗人所要抒发的情感有何联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萧萧梧叶飘落,本不会有声响,飒飒秋风送爽,本是时令使然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