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语文高频试题、高中语文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语言文字运用 识记字音: 形声字的分辨 多音字的分辨 习惯性误读字 辨识字形: 近义字的分辨 易混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近义实词辨析 近义虚词辨析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成语的使用 其他熟语的使用 标点符号的使用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扩展语段: 语句连贯排序 语言得体 仿写句式 选用变换句式 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文言文阅读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分析文言句段: 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通假字 翻译 断句 概括分析 文言语段综合训练 名句名篇默写 名句 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鉴赏 语言风格类题目 诗歌常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欣赏作品的形象 写作 序列训练: 立意准确 结构严谨 辩证分析 耀眼的亮点 常见题型 知识点 实用素材 作文升格

高考语文答题技巧《古代诗歌鉴赏》高频考点特训(2017年必看版)(二)
2017-01-19 05:39:22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阅读题  郭沫若在《炉中煤》用“炉中煤”比喻什么?


参考答案:“炉中煤”比喻诗人像熊熊燃烧的炉火一样的爱国赤心,诗的副标题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2、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诗,按要求作答。(8分)
和杜学士江南初霁羁怀
李峤
大江开宿雨,征棹下春流。
雾卷晴山出,风恬晚浪收。
岸花明水树,川鸟乱沙洲。
羁眺伤千里,劳歌动四愁。
小题1:诗中动词极富表现力,请从“开”“卷”中任选一字予以赏析。(2分)
小题2:全诗哪些景象表明了“初霁”?(3分)
小题3:诗歌表现了什么样的情感?又是如何表现出来的?(3分)


参考答案:
小题1:“开”以动写静,形象地表现了一夜雨后,江面水


本题解析:
小题1:
试题分析: “大江开宿雨”应为“宿雨开大江”,即“一夜春雨过后,广阔的江面一改往昔平静之态,变得汹涌奔腾,浩荡无边。”以动写静。“雾卷晴山出”意为“晴空之下,缭绕山间的云雾如一张卷轴慢慢收起”,很明显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使之形象生动。
小题2:
试题分析: 首先“初霁”为“刚刚雨过天晴”的意思。“大江开”“春流”“晴山出”“晚浪收”“花明”“水树”等都是写雨过天晴之景。
小题3:
试题分析:“羁眺伤千里,劳歌动四愁”此两句可谓直抒胸臆,表明情感。诗歌的前三联是写景,但一切景语皆情语,以雨过天晴的美景来反衬羁旅之苦。


本题难度:一般



3、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题目。
浪淘沙①
欧阳修
把酒祝东风,且共从容②。垂杨紫陌③洛城东,总是当时携手处,游遍芳丛。
聚散苦匆匆,此恨无穷。今年花胜去年红,可惜明年花更好,知与谁同?
【注】①本词是诗人春日与友人旧地同游而作的游宴诗歌。 ②从容:悠闲舒缓。 ③紫陌:京城郊外。
小题1:本词是一首游宴之作,但作者在上片中并未直接描写宴饮的场面,请结合诗句分析诗人为什么要这样处理?(5分)
小题2:结合诗句“今年花胜去年红。可惜明年花更好,知与谁同?”分析作者所表达的情感。(6分)


参考答案:
小题1:诗人不写酒筵之盛,也不写宴饮之欢乐,而是述说


本题解析:
小题1: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情节情节分析的题目,既然没写宴饮,哪些的什么,和宴饮的关系如何即可得到答案,写希望东风不要匆匆离去,停留下来,一同欣赏大好风光,同时也以游宴的地点指出此行是故地重游,回忆了往昔的游赏之乐,同时为下文抒怀铺垫。
小题2: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诗歌情感的分析的题目,先明确情感是:知与谁同,如何的表达呢?借惜花来惜人,答题时结合诗句分析。


本题难度:一般



4、阅读题  简析《凤凰涅槃》一诗中象征手法的运用。


参考答案:
用凤凰涅槃的过程象征中国现代社会和中国现代知识分子的


本题解析:考查对作品应用的象征手法的理解能力,要深刻理解各个象征意义。


本题难度:一般



5、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清词,完成后面问题。
卜算子?? [吴兰修]
绿翦一窗烟,夜漏知何许?碧月濛濛不到门,竹露听如雨。
独自出篱根,树影拖鞋去。一点萤灯隔水青,蛩作秋僧语。
小题1:简要分析词人描写景物时的最主要表现手法。(5分)
小题2:有人认为本词中蕴涵了“孤独而不哀伤”的情感,请结合内容作简要分析。(6分)


参考答案:
小题1:反衬(以动衬静)。如词中写了夜漏声、露滴声、


本题解析:
小题1:
试题分析:解答本题,要结合全诗意境分析。全诗主要是写夜景之静,但诗句中却写了不少发声的东西,比如夜漏声、露滴声、蛩声,因此可知全诗是以有声写无声,反衬出环境的幽静。
小题2:
试题分析:解答本题,要抓住“孤独而不哀伤”一语,分析诗中所表现的“孤独”,再指出为什么“不哀伤”。诗中有“独自出篱根”一语,可知其孤独;但诗人眼中看到的却是斑驳的树影、飞舞的萤火虫,耳中听到的却是如雨的滴露和如僧语的蛩声,丝毫没有忧伤之情,反而衬出其内心的宁静。


本题难度:一般



Tags:高考 语文 古代诗歌鉴赏 题库 知识点 汇总 高中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中语文答题技巧《文学类文本阅..

网站客服QQ: 960335752 - 14613519 - 7913157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