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语文高频试题、高中语文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语言文字运用 识记字音: 形声字的分辨 多音字的分辨 习惯性误读字 辨识字形: 近义字的分辨 易混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近义实词辨析 近义虚词辨析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成语的使用 其他熟语的使用 标点符号的使用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扩展语段: 语句连贯排序 语言得体 仿写句式 选用变换句式 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文言文阅读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分析文言句段: 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通假字 翻译 断句 概括分析 文言语段综合训练 名句名篇默写 名句 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鉴赏 语言风格类题目 诗歌常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欣赏作品的形象 写作 序列训练: 立意准确 结构严谨 辩证分析 耀眼的亮点 常见题型 知识点 实用素材 作文升格

高考语文知识点复习《文言文阅读》考点强化练习(2017年练习版)(八)
2017-01-19 05:41:20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单选题  下面各句中加粗的词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 A.送子涉淇,至于顿丘
B.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C.不见复关,泣涟涟
D.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阅读题  王珪传
  王珪,宇叔玠。性沉澹,为人雅正,恬于所遇,交不苟合。时太宗召为谏议大夫。帝尝曰:“君臣同德,则海内安。朕虽不明,幸诸公数相谏正,庶致天下于平。”珪进曰:“古者,天子有争臣七人,谏不用,则相继以死。今陛下开圣德,收采刍言,臣愿竭狂瞽①,佐万分一。”珪推诚进善,每存规益,帝益任之。
  它日进见,有美人侍帝侧。帝指之曰:“庐江②不道,贼其夫而纳其室,何有不亡乎?”珪避席曰:“陛下以庐江为是邪?非邪?”帝曰:“杀人而取妻,乃问朕是非,何也?”对曰:“臣闻齐桓公之郭,问父老曰:‘郭何故亡?’曰:‘以其善善而恶恶也。’公曰:‘若子之言,乃贤君也,何至于亡?’父老曰:‘不然郭君善善不能用恶恶不能去所以亡今陛下知庐江之亡其姬尚在窃谓陛下以为是审知其非所谓知恶而不去也。”帝嗟美其言。
  帝使太常少卿祖孝孙以乐律授宫中音家,伎不进,数被让。珪与温彦博同进曰:“孝孙修谨士,陛下使教女乐,又责谯之,天下其以士为轻乎!”帝怒曰:“卿皆我腹心,乃附下罔上,为人游说邪?”彦博惧,谢罪,珪不谢,曰:“臣本事前宫,罪当死,陛下释其性命,引置枢密,责以忠效。今疑臣以私,是陛下负臣,臣不负陛下。”帝默然惭,遂罢。
  时珪与玄龄等同辅政。帝谓日:“卿为朕言玄龄等材,且自谓孰与诸子贤?”对曰:“孜孜奉国知无不为,臣不如玄龄;兼贤文武,出将入相,臣不如靖;敷奏详明,出纳惟允,臣不如彦博;济繁治剧,众务必举,臣不如胄;以谏诤为心,耻君不及尧舜,臣不如征③。至激浊扬清,疾恶好善,臣于数子有一日之长。”帝称善。(选自《新唐书》)
注:①竭狂瞽:竭尽愚钝之力。是自谦之语。②庐江:指庐江王李瑗。③玄龄、靖、彦博、胄、征分别指房玄龄、李靖、温彦博、戴胄、魏征几位大臣。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朕虽不明,幸诸公数相谏 正:正确
B.伎不进,数被 让:责备

C.陛下其性命,引置枢密矜:怜悯
D.济繁治剧,众务必 举:办妥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A.君臣同德,海内安此岳阳楼之大观也
B.其善善而恶恶也皇览揆余初度兮,肇锡余嘉名
C.卿皆我腹心,附下罔上问今是何世,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D.陛下衿性命,引置枢密乃重修岳阳楼,增旧制
小题3:下列选项与“伎不进,数被让”句式相同的一项是:(???)(3分)

A.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B.何陋之有

C.牡丹,花之富贵者也
D.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
小题4: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王珪“为人雅正”的一组是(???)(3分)
①臣愿竭狂瞽,佐万分一
②珪推诚纳善,每存规益
③今陛下知庐江之亡,其姬尚在,窃谓陛下以为是
④彦博惧,谢罪,珪不谢
⑤陛下矜其性命,引置枢密,责以忠效
⑥时珪与玄龄等同辅政

A.①④⑤
B.②③④
C.①⑤⑥
D.②③⑥
小题5:用“/”为下面的文字断句?(3分)
不然郭君善善不能用恶恶不能去所以亡今陛下知庐江之亡其姬尚在窃谓陛下以为是审知其非所谓知恶而不去也
小题6: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①古者,天子有争臣七人,谏不用,则相继以死。(3分)
答:????????????????????????????????????????????????????????????
②卿皆我腹心,乃附下罔上,为人游说邪?(3分)
答:????????????????????????????????????????????????????????????


参考答案:
小题1:A
小题2:C
小题3:D

本题解析:
小题1:
试题分析:A项:正:纠正
点评:对于实词的理解,要注意联系原文相关内容,可用代入法,在理顺文章大意的时候就将这道实词题解决。每次遇到带点的实词,就将选项中的实词的含义代入,看是否通顺,这样以来,文章看完了,实词题也就解决了。
小题2:
试题分析:C乃:副词,表前后的逆接相背,“竟” 。 A、则:连词,表连接,那么/副词用于加强判断,相当于“乃”、“即”。 B 以:连词,表原因,“因为”/介词,用。 D、其:第一人称代词,“我的”/第三人称代词,“它的”。
点评:比较文言虚词意义和用法的异同,考生多注重意义而忽略用法,这极易导致判断的失误。因为“意义”是现代人按现代汉语的习惯所作的解释,同一意义,可以有许多不同的翻译;而“用法”却不是这样,某一虚词在特定句子中的用法是有语法规则的,它具有稳定性。所以,文言虚词的意义是由“用法”产生的,我们在辨析其异同时,应该遵循先“用法”后“意义”的原则,这样才能化繁为简,作出准确无误的辨析。
小题3:
试题分析:D项与所给句子都是被动句。A和C为判断句。B是倒装句。
点评:高考中不会设题直接考查与现代汉语不同的文言句式现象,而是在翻译句子或理解词语题中涉及文言句式。无论怎样考,都是着眼于理解和运用,即考查根据上下文的具体语境理解和辨别与现代汉语不同的文言句式和用法的能力。
小题4:
试题分析:①是王珪向皇上表示诚意与忠心的。⑤是说太宗不计前嫌,委以重任。这是王珪向皇上表明自己忠心劝谏的理由。⑥是交代王珪辅政的事实。故①⑤⑥都不是表现“雅正”的。
点评:人物传记类文段刻画人物的方式有语言描写、行动描写、心理描写、作者评述,它们可以是正面描写(直接描写),也可以是侧面描写(间接描写)。命题人有时便把虽能表现人物某种品质,但刻画方式不符合题干要求的文句混编到选项之中。如果考生对题干要求不仔细推敲,一瞥而过,就极易受其误导。
小题5:
试题分析:“不然”用于转折,因此后边应该断开;“善善不能用”“恶恶不能去”句式结构一致,因此中间应该断开;“今”时间词,常常用于句首。参考译文:不是这样的,郭君知道是好的意见却不采纳,知道是错的事情却不停止做,所以灭亡。’如今陛下知道庐江王灭亡的原因,他的美姬还在你的身边,我看陛下认为这样做是对的。知道那是错的事情(但还要继续做),这就是所谓知道不对的却不停止去做啊。
点评:断句的基础在于对通篇文章的领会。因此断句前先要通读几遍,力求对全文的内容有个大体的了解,将能断开的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然后集中精力分析难断句与上下文的联系。在断句时,还应注意文章的体裁、语言风格、句意的完整与否。标点的使用要合乎规范,和现代汉语标点的用法相同。加强诵读,增强语感,对断句标点有很大的帮助。
小题6:
试题分析:注意得分点:① “争”,规劝,后写作“诤”;“ 谏不用”被动句;句意各1分。②“卿皆我腹心”判断句,“乃”竟然,句意各1分。
点评:在翻译句子之前,首先找准得分点,即重要实词、虚词、词类活用、通假字、特殊句式等,确保得分点准确无误,对于疑难字词要借助积累(课内文言知识、成语、语法结构、语境等),巧解难词难句,然后翻译时尽量直译,保持句意通顺。
参考译文:
  王珪,字叔玠.性情沉静恬淡,为人正直,安于所遇,与人交往不苟且附和。当时太宗任命他为谏议大夫。太宗曾经说:“君臣同心同德,那么国家就会安定。我虽不是贤明之君,但幸而有各大臣常加规劝及纠正我的过失,但愿这样可以使夫下太平吧。”王珪进言说:“古时天子有七个进谏规劝的大臣,都因谏言不被采用,而相继死亡。现在陛下发扬你的美德,采纳像我们这样的草野之人的意见,我愿竭尽愚钝之力,效力辅佐陛下。”王珪以诚待人,进荐善言,并常常存心规劝,太宗更加信任他。
  一天,王珪进见,看见有一美人在皇上身边侍候。太宗指着她说:“庐江王不行道义,杀了她的丈夫而纳她为妄,怎么会不灭亡呢?”王珪离开座位回答说:“陛下认为庐江王做得对还是不对呢?”皇上说:“杀了人却纳那人之妻,竟然还问我是对还是错,为什么呢?”王珪回答说:“我听说齐桓公到郭国,问老百姓:‘郭公为什么灭亡?’老百姓回答说:‘因为他能分清什么是善什么是恶。’齐桓公说:‘如像你们这么说,他就是一个明君了,可为什么会到了灭亡的地步呀?’老百姓说:‘不是这样的,郭君知道是好的意见却不采纳,知道是错的事情却不停止做,所以灭亡。’如今陛下知道庐江王灭亡的原因,他的美姬还在你的身边,我看陛下认为这样做是对的。知道那是错的事情(但还要继续做),这就是所谓知道不对的却不停止去做啊。”太宗十分欣赏他说的话。
  太宗派太常少卿祖孝孙用乐律来教授宫中的乐人,因这些乐人的技能没有长进,孝孙多次被皇上责怪。王珪与温彦博共同进言说:“孝孙是恭谨之士,陛下让他来教女乐,又责备他,国人岂不认为皇上太轻视士人了吗?”太宗十分愤怒地说:“你们这些人都是我心腹之臣,竟然附顺下人欺瞒我,替人游说说情吗?”彦博惧怕,谢罪,但王珪不谢罪,他说:“我本来侍奉前皇太子,罪当受死,陛下您怜惜我的性命,任用我,让我担任重要的职务,并要求我忠诚效力。现在陛下因私心而怀疑我,这是陛下对不起我,我没有辜负陛下。”皇上默不作声,感到惭愧,于是就不再追究了。
当时,王珪与玄龄等一同辅佐朝政。太宗对他说:“你给我评评玄龄等人的才干,并且说说,你与这些人相比谁更贤能?”王珪回答:“勤恳奉公为国,朝中事情没有不关心处理的,我不如玄龄;文才武略,将相之才兼备,我不如李靖;上奏详尽明了,思虑恰当,我不如彦博;治理繁重事务,事事必办妥,我不如戴胄;把谏诤作为自己的职责,以国君不及尧舜为耻辱,我不如魏征。至于扦击坏人坏事奖励好人好事,疾恨邪恶喜好善美,我和他们相比有一点点长处。”太宗称好。


本题难度:一般



3、阅读题  阅读下文,完成第1~3题。 伶传
方域   马伶者,金陵梨园部也。金陵为明之留都,社稷百官皆在;而又当太平盛时,人易为乐,其士女之问桃叶渡、游雨花台者,趾相错也。梨园以技鸣者,无论数十辈,而其最著者二:曰兴化部,曰华林部。
  一日,新安贾合两部为大会,遍征金陵之贵客文人,与夫妖姬静女,莫不毕集。列兴化于东肆,华林于西肆,两肆皆奏《鸣凤》,所谓椒山先生者。迨半奏,引商刻羽,抗坠疾徐,并称善也。当两相国论河套,而西肆之为严嵩相国者曰李伶,东肆则马伶,坐客乃西顾而叹,或大呼命酒,或移座更近之,首不复东。未几更进,则东肆不复能终曲。询其故,盖马伶耻出李伶下,已易衣遁矣。
  马伶者,金陵之善歌者也。既去,而兴化部又不肯辄以易之,乃竞辍其技不奏,而华林部独著。
  去后且三年,而马伶归,遍告其故侣,请于新安贾曰:“今日幸为开宴,招前日宾客。愿与华林部更奏《鸣凤》,奉一日欢。”既奏,已而论河套,马伶复为严嵩相国以出,李伶忽失声,匍匐前称弟子。兴化部是日遂凌出华林部远甚。
  其夜,华林部过马伶曰:“子,天下之善技也,然无以易李伶。李伶之为严相国至矣,子又安从授之而掩其上哉?”马伶曰:“固然,天下无以易李伶;李伶即又不肯授我。我闻今相国昆山顾秉谦者,严相国俦也。我走京师,求为其门卒三年.日侍昆山相国于朝房,察其举止,聆其语言,久乃得之。此吾之所为师也。”华林部相与罗拜而去。
  马伶名锦,字云将,其先西域人,当时犹称马回回云。
  侯方域曰:异哉!马伶之自得师也。夫其以李伶为绝技,无所于求,乃走事昆山,见昆山犹之见分宜(即指严嵩,严嵩为分宜人)也;以分宜教分宜,安得不工哉!呜乎!耻其技之不若,而去数千里为卒三年,倘三年犹不得,即犹不归尔。其志如此,技之工又须问耶????
1.下列加粗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趾相也/错:交错 ??
B.遍金陵之贵客文人/征:召集 ??
C.华林部马伶曰/过:责备 ??
D.兴化部是目遂凌出华林部远甚/凌出:高出,凌驾于对方之上???
2.下列各组加粗词语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
A.聆其语言,久得之/必以长安君为质,兵
B.兴化部又不肯辄易之/上帝寡人有薄德于古今 ???????
C.东肆不复能终曲/丁其身也,耻师焉 ????
D.志如此,技之工又须问耶/吾无意于人世矣?????
3.下列对文本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
A.金陵梨园繁盛.主要是因为时处太平盛世,金陵当时又是京城,百官聚集,人们都要寻欢作乐。 ??
B.新安商人会合兴安部与华林部同台演出,目的就是要让梨园两部一比高下。结果双方的演唱前半场旗鼓相当,后半场就比出了高下。??
C.马伶曾向李伶学习演技,但李伶却不肯相授,于是马伶便到昆山去为当朝相国顾秉谦做门卒,借此揣摩严嵩的特点,从而演技大增。??
D.马伶与李伶较量技艺,先惨败后夫胜,作者赞扬了马伶不甘人下,潜心钻研,精益求精的求艺精神。


参考答案:1.C
2.A
3.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单选题  下列语句中加粗的词,古今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 [???? ] A.故宁顺从以保吉,不违忤以受害也
B.其叙述当时,亦务在审实
C.宁为兰摧玉折,不作瓦砾长存
D.盖烈士徇名,壮夫重气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共18分)
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
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十五弹箜篌,十六诵诗书。十七为君妇,心中常苦悲。君既为府吏,守节情不移,贱妾留空房,相见常日稀。鸡鸣入机织,夜夜不得息。三日断五匹,大人故嫌迟。非为织作迟,君家妇难为!妾不堪驱使,徒留无所施,便可白公姥,及时相遣归。……
上堂拜阿母,阿母怒不止。“昔作女儿时,生小出野里,本自无教训,兼愧贵家子。受母钱帛多,不堪母驱使。今日还家去,念母劳家里。”却与小姑别,泪落连珠子。“新妇初来时,小姑始扶床;今日被驱谴,小姑如我长。勤心养公姥,好自相扶将。初七及下九,嬉戏莫相忘。”出门登车去,涕落百余行。
府吏马在前,新妇车在后,隐隐何甸甸,俱会大道口。下马入车中,低头共耳语:“誓不相隔卿,且暂还家去;吾今且赴府,不久当还归,誓天不相负!”
  新妇谓府吏:“感君区区怀!君既若见录,不久望君来。君当作磐石,妾当作蒲苇,蒲苇纫如丝,磐石无转移。我有亲父兄,性行暴如雷,恐不任我意,逆以煎我怀。”举手长劳劳,二情同依依。……
还家十余日,县令遣媒来。云有第三郎,窈窕世无双,年始十八九,便言多令才。
阿母谓阿女:“汝可去应之。”
阿女含泪答:“兰芝初还时,府吏见丁宁,结誓不别离。今日违情义,恐此事非奇。自可断来信,徐徐更谓之。”
阿母白媒人:“贫贱有此女,始适还家门。不堪吏人妇,岂合令郎君?幸可广问讯,不得便相许。”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留无所施徒:徒然,白白地
B.与小姑别却:但,然而
C.自可断来信:音信,消息
D.始还家门适:刚刚
小题2:下列各项中划线词语全都不是偏义复词的一项是(???)(3分)

A.昼夜勤作息蹑履相逢迎
B.本自无教训可怜体无比

C.不堪母驱使我有亲父兄
D.好自相扶将勤心养公姥
小题3:下列“相”字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 )(3分)

A.及时相遣归
B.儿已薄禄相 
C.好自相扶将
D.不得便相许
小题4:下列对第二段开头“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十五弹箜篌,十六诵诗书,十七为君妇,心中常苦悲”这几句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此段列举“织素”“裁衣”“弹箜篌”“诵诗书”等来突出刘兰芝多才多艺、很有教养。
B.此段运用铺陈排比的手法,从而达到了盛赞刘兰芝才艺的效果。
C.此段按时间顺序来写,是为了突出刘兰芝家对她的教育循序渐进,很有整体规划。
D.此段中罗列的数字是互文,这是一种交叉的表述,只是表示兰芝富有教养,并不是指具体才艺的学习年限。
小题5:翻译下列句子。(6分)
(1)妾不堪驱使,徒留无所施,便可白公姥,及时相遣归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感君区区怀!君既若见录,不久望君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小题1:A
小题2:B
小题3:B

本题解析:
小题1:试题分析:A(B项“却”:退下来; C项“信”:使者,指媒人; D项“适”:出嫁)
点评:对于实词的理解,要注意联系原文相关内容,可用代入法,在理顺文章大意的时候就将这道实词题解决。每次遇到带点的实词,就将选项中的实词的含义代入,看是否通顺,这样以来,文章看完了,实词题也就解决了。
小题2:试题分析:B注意题目“全都不是偏义复词”,“教训? ”“可怜”均为古今异义词。
点评:偏义复词在文言文中并不多见,通常都是偏指一方。例如“我有亲父兄”偏指兄,“勤心养公姥”偏指姥。
小题3:试题分析:B不同于其它三项,解释为相貌,其它项的相都是偏指一方。
点评:做本题首先要理解“义举”的含义,然后能明确各个分句里说的到底是什么。本题型比较简单,只要句子都是说义举的就行,不一定非是某个人的义举。
小题4:试题分析:C项是为了突出刘兰芝多才多艺很能干。
点评:这类题是对文言文整体阅读能力的考查,涵盖广泛,要求考生整体把握文意,是对文言文阅读能力的高层次要求。题目所给选项特点是差别细微,似是而非,稍不留神就可能致误。做题要诀是严格比照原文,细心辨察正误。
小题5:试题分析:(1)在翻译这个句子的时候, “徒”译为“白白的”1分,“遣”译为“休弃”1分,句意完整1分。(2)这个句子中“区区”译为“真挚情谊”,“见录”译为“记得我”1分,句意完整1分。
点评:翻译文言语句是文言文阅读的必考题。我们要求文言翻译要直译为主,意译为辅,一定要字字落实。翻译句子时应注意找准得分点,通假字、词类活用、特殊句式、古今异义这些都很容易被设置为得分点。


本题难度:一般



Tags:高考 语文 文言文阅读 题库 知识点 汇总 高中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考语文提分技巧《文言文阅读》..

网站客服QQ: 960335752 - 14613519 - 7913157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