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阅读题 阅读下面一首元曲,然后回答问题。(8分)
越调·小桃红
杨果
采莲人和采莲歌,柳外兰舟过。不管鸳鸯梦惊破,夜如何? 有人独上江楼卧。 伤心莫唱,南朝旧曲,司马泪痕多。
注:杨果,是一位由金入元的诗人,金灭亡以后五年才出来做官。
小题1:这首元曲在景与情的关系上有何特点?请作简要分析。(4分)
小题2:指出“南朝旧曲”“司马泪痕”典故的出处。作者借它们表现了什么情思?(4分)
参考答案:
小题1:
以乐景写哀情(对比)。(2分)开篇为
本题解析:
小题1:
试题分析:
他羁旅在风景如画的江南水乡。在江南水乡常有这样的风景:河湖交错,水网纵横,作为航道的江河流到某一处,水面突然开阔,近岸的所在水流平缓。于是人们种上莲荷陵藕,野鸭鸳鸯之类的水禽也在此栖宿。
早晨时,他看到江南水乡的恬美情景。碧澄的湖面上一叶载着采莲女的小舟,从杨柳岸边荡了过去。一群采莲姑娘哼唱着轻快的小调,天真活泼的歌声飘荡在江南水乡的江面上。江南景色宜人,采莲女天真活泼的歌声,让人心情愉悦舒适。。小船驶入莲花丛深处,碧水盈盈,水光倩影,如入仙境。日暮舟满,莲歌唱和,采莲女荡起船桨,驶向归途;夕阳笼罩下,一对对已入梦乡的鸳鸯隐于莲叶丛中,采莲姑娘的歌声惊起了惊破了莲叶间对对鸳鸯的美梦。被惊起的鸳鸯又激起采莲女们更开怀的笑。舟上是一片欢声笑语,采莲女是如此意趣盎然,兴高采烈,互唱互和,打破了夜深的寂静,这就充满了诗的韵味,就是一幅有声有色的江南水乡画。但是她们的歌声笑声在当时的杨果听来竟是那样伤感。与莲荷丛中采莲女相对照的,他自己是孤孤单单的一个人。一边是欢歌笑语,一边是独卧江楼,感到冷清孤寂。由鸳鸯美梦的惊破,联想到自己与故国的分离,独处一方。这种孤寂,怎一个“愁”字了得?他不禁心绪不宁、愁情满怀,在江楼上辗转反侧,再也无法入睡了,内心的骚动烦躁莫名其妙地变成了对采莲女歌声的不满。睹物思人,无名的烦恼骚动发泄到采莲女的歌声上以后,不禁怅然叹道:“夜如何?有人独上江楼卧。”
小题2:
试题分析:南朝旧曲就是指南朝陈后主的《玉树后庭花》。如果唱这支曲子,无疑会加重作者的伤感。“司马泪痕多”,是指白居易在宪宗元和年间被贬为江州司马,一次浔阳江头送客,听了一位商人之妇弹琵琶并诉说了她的不幸后作长诗《琵琶行》,倾诉他同情、感伤的胸怀。眼前情景就像当时的情景,因此他化用《琵琶行》结句“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以自喻。
这首小令用欢乐场景来映衬伤感之情,篇幅虽短,表达的感情却很丰富,通俗朴实,自然婉转,韵味无穷。
本题难度:简单
2、阅读题 补写出下面古诗文中的空缺部分。(任意选做五小题)(5分)
1.吾尝终日而思矣,????????????????????。(《荀子·劝学》)
2.羁鸟恋旧林,????????????????。(陶渊明《归园田居》)
3.??????????????,少长咸集。(王羲之《兰亭集序》)
4.庄生晓梦迷蝴蝶,???????????????????。(李商隐《锦瑟》)
5.????????????????,隔江犹唱后庭花。?(杜牧《泊秦淮》)
6.纵一苇之所如,??????????。?(苏轼《赤壁赋》)
7.????????????雁字回时,月满西楼。?(李清照《一剪梅》)
8.楼船夜雪瓜洲渡,???????????????。?(陆游《书愤》)
参考答案:
1.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2.池鱼思故渊
3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3、阅读题 阅读李清照词《鹧鸪天》,完成后面问题。
鹧鸪天
李清照
暗淡轻黄体性柔,情疏迹远只香留。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
梅定妒,菊应羞,画栏开处冠中秋。骚人可煞无情思,何事当年不见收。
1.词的上片盛赞桂花“自是花中第一流”,从首二句对桂花的正面描写看,这是由于桂花具有??????????的特点,下片中的“骚人”指的是???????,其代表作中多以香花作喻,却独独不见桂花。
2.试结合词中桂花的形象,分析作者所抒发的思想感情。
参考答案:
1.色淡香浓(或色淡味香)屈原
2.桂花
本题解析:无
本题难度:一般
4、阅读题 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七绝 ? 为李进同志题所摄庐山仙人洞照
毛泽东
暮色苍茫看劲松,乱云飞渡仍从容。
天生一个仙人洞,无限风光在险峰。
注:李进即江青。本诗作于1961年9月9日,这天正是毛泽东发动秋收起义34周年。毛泽东看到李进所摄庐山仙人洞照片,由照片上那苍劲的松柏想到自己一生的斗争生涯以及目前正面临的重重困难,感触颇深,慨然命笔。
小题1:人们一直对“劲”字备加赞赏,请分析为什么。(4分)
小题2:诗的结尾句“无限风光在险峰”蕴含了丰富的哲理,请你谈谈你的理解。(4分)
参考答案:
小题1:“劲”字不仅高度概括了松树的外在形象,而且概
本题解析:
小题1: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炼字方面表达技巧的的理解能力。此题考查“劲”字的作用,诗中“劲”字修饰的是松,写出了松的外形之劲,也写出了松的精神之劲;同时劲松也有借景抒情的作用,书法了抒情主人公面对三年困难时期的恶劣环境,处变不惊、从容面对的英雄气概。所以,本题可以从两方面,三点来回答。
小题2: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诗句哲理式含意的能力。该题题干要求分析最后一句的哲理,其实就是从诗句中概括出它的含意,只不过比一般含意分析更深一些,要用哲理性的句子进行概括,这实在增加了试题难度。我们赏析该诗,似乎应该把题照的主人江青摈除掉,结合多年政治背景(三年困难时期,同学们大多没有这方面的知识,江青又是回来反革命集团主犯,以此诗作为考题实在为难学生了),单看毛泽东面对困难犹如黄山松一样历经千辛万苦,克服重重困难,才能展现出苍劲壮美的形象。哲理性概括就是句子要有辩证精神,给人以智慧的启迪。
本题难度:一般
5、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水调歌头 多景楼①
陆 游 江左占形胜,最数古徐州②。连山如画,佳处缥缈著危楼。鼓角临风悲壮,烽火连空明灭,往事忆孙刘。千里耀戈甲,万灶宿貔貅。?
露沾草,风落木,岁方秋。使君宏放,谈笑洗尽古今愁。不见襄阳登览,磨灭游人无数,遗恨黯难收。叔子③独千载,名与汉江流。
【注】①多景楼在镇江北固山上甘露寺内。1164年10月初,出任镇江府通判的陆游陪同镇江知府方滋(即“使君”)登楼游宴,写下此词。时金兵方踞淮北,镇江为江防前线。②古徐州:指镇江。③叔子:西晋大将羊祜,字叔子,镇守襄阳,曾登临兴悲。
(1)试分析“江左占形胜,最数古徐州。连山如画,佳处缥缈著危楼”写景上的特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往事忆孙刘”中的“孙刘”指谁?作者“忆”他们的目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词作借古抒怀,写了叔子“襄阳遗恨”这一“古愁”,那么作者的“今愁”又有哪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这几句由大到小(或“由整体到局部”),由远到近,运用比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