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语文高频试题、高中语文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语言文字运用 识记字音: 形声字的分辨 多音字的分辨 习惯性误读字 辨识字形: 近义字的分辨 易混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近义实词辨析 近义虚词辨析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成语的使用 其他熟语的使用 标点符号的使用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扩展语段: 语句连贯排序 语言得体 仿写句式 选用变换句式 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文言文阅读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分析文言句段: 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通假字 翻译 断句 概括分析 文言语段综合训练 名句名篇默写 名句 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鉴赏 语言风格类题目 诗歌常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欣赏作品的形象 写作 序列训练: 立意准确 结构严谨 辩证分析 耀眼的亮点 常见题型 知识点 实用素材 作文升格

高考语文答题技巧《语言文字运用》高频考点强化练习(2017年最新版)(十)
2017-01-19 12:58:41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单选题  【题文】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
A.莫言的获奖,很难改变今天中国文学创作整体良莠不齐的现实,也缓解不了我们的文化焦虑。
B.北京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这个泱泱大国的心脏,是世界上拥有文化遗产项目数最多的城市。
C.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信手拈来古人古事入词,达到了天衣无缝的境地,可谓化典入词的范例。
D.电影《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以7.26亿(人民币)的高票房完美收官,赵薇坐而论道,引起各大媒体的关注。


参考答案:【答案】B


本题解析:【解析】
试题分析:B、泱泱大国:指气魄宏大的大国家。A、良莠不齐:指好人坏人都有。C、“信手拈来”的意思是随手拿来,多形容写文章时词汇或材料丰富,不费思索,就能写出来,其后不能跟宾语。D、坐而论道:坐着空谈大道理。指口头说说,不见行动。不合语境,应为“侃侃而谈”。
考点: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本题难度:一般



2、单选题  阅读下面语段,按要求回答问题:
历史的遗产一旦被看作鲜活的对象并与自己的人生体验相结合,就成了活生生的东西,也就不会有尸臭了。一些学者专家教授的文章之所以那么僵硬呆板枯燥无趣,味同嚼蜡不堪卒读,并不完全是一个文字表述能力问题。归根结底,还是没有把自己的研究对象看作活物,他们在研究木乃伊的同时把自己也变成了木乃伊。
  这段文字主要说明的是()。

A.历史的遗产与人生体验的关系
B.研究者与研究对象的关系

C.研究者的文字表述问题
D.一些历史研究文章呆板无趣的原因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此文段属于非常典型的总—分式文章结构。其中首句“历史的遗产一旦被看作鲜活的对象并与自己的人生体验相结合,就成了活生生的东西”就是这段材料的主旨句。后面则是对这一中心句的具体阐述和例证。材料主要强调了研究对象应该是“活生生”的东西,也就要和自己的人生体验相结合,即人文研究者的人生体验对研究历史遗产的重要性。


本题难度:一般



3、单选题  下列句子中,有两个错别字的一项是 [???? ] A.思想情感的瞬息万变,波澜叠起,和艺术结构的腾挪跌荡,跳跃发展,在这首诗里被完美地统一起来。
B.巴尔扎克曾说,苦难对于天才是一块踮脚石,对能干的人是一笔财富,对弱者是一个万丈深渊。
C.前些年,抨击全国统一高考“一刀切”,抹杀地方教育发展个性,不利于开展素质教育的声音甚嚣尘上,由此拉开了全国各省高考自主命题的大幕。
D.这是一个只有夜晚的人的真相:他无法相信色采斑斓的,哪怕是虚拟的白天。尽管偶尔到来的有关美好的人与事也曾让他有过短暂的惊讶。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4、单选题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无误的一项是
A.徐志摩曾说:“走着走着,就散了,回忆都淡了;看着看着,就累了,星光也暗了;听着听着,就醒了,开始埋怨了;回头发现,你不见了,突然我乱了。”多么让人黯然失色的诗句。
B.前一阵子,报刊电视等媒体不厌其烦地讨论低龄化写作的问题。9岁出诗集,13岁写长篇,成了让人惊心动魄的话题。
C.洋快餐刚进入中国时,对中国消费者吃完走人,留下一片杯盘狼藉的现象并不习惯,但为了开拓市场,他们不得不迁就中国消费者。
D.著名歌唱家刘欢演唱的蜀军为诸葛武侯举哀时响起的那首《赞诸葛》真是长歌当哭,如泣如诉,让人潸然泪下。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试题分析:A“黯然失色”指相比之下,事物仿佛失去原有的色泽、光彩。对象错,此处应用“黯然神伤”。B“惊心动魄”形容使人感受很深,震动很大,侧重震惊程度深,此处用这个词程度过重。C“杯盘狼藉”指杯子盘子乱七八糟地放着,形容吃喝以后桌面杂乱的样子。使用正确。D“长歌当哭”指用长声歌咏或写诗文来代替痛哭,借以抒发心中的悲愤,此处望文生义。成语是高考常考考点,其测试重点是:一感情色彩的误用,二望文生义,三适用对象弄错,四具有双重含义的成语,五语境或逻辑错误。复习过程中要注意多积累,注意从整体上把握成语的含


本题难度:一般



5、单选题  填在下面横线上的句子,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很多研究都把城市分为一线城市、二线城市,三、四线城市,这直接说明了中国的房地产发展,________。首先,________。城市资源分配不平衡,________,行政资源分布影响了市场资源分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土地资源稀缺肯定会导致这些地段的房价的上涨。
①而土地的限量供给导致这些城市资源的稀缺
②房价上涨和等级化的城镇管理体制有直接的关系
③在高等级的城市买房,主要也是购买那里的优质资源和优质公共服务
④高房价主要集中在高等级城市,特别是直辖市、省级城市和副省级城市
⑤高等级城市核心区域土地资源永远是稀缺的
⑥从最低等级城市向最高等级城市集中,等级越高的城市优质资源越集中
A.④②①⑤⑥③
B.②④①⑤⑥③
C.④②⑥③①⑤
D.②④⑥③①⑤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试题分析:②承接上文提出“房价上涨和等级化的城镇管理体制有直接的关系”,④具体讲“高房价主要集中在高等级城市”,⑥说明城市资源分配不平衡,高等级城市拥有优质资源,③衔接⑥,肯定在高等级的城市买房促使房价上涨,①⑤指出土地资源稀缺,放在⑥③后面说明房价上涨的根本原因。


本题难度:一般



Tags:高考 语文 语言文字运用 题库 知识点 汇总 高中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中语文答题技巧《文学类文本阅..

网站客服QQ: 960335752 - 14613519 - 7913157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