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语文高频试题、高中语文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语言文字运用 识记字音: 形声字的分辨 多音字的分辨 习惯性误读字 辨识字形: 近义字的分辨 易混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近义实词辨析 近义虚词辨析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成语的使用 其他熟语的使用 标点符号的使用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扩展语段: 语句连贯排序 语言得体 仿写句式 选用变换句式 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文言文阅读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分析文言句段: 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通假字 翻译 断句 概括分析 文言语段综合训练 名句名篇默写 名句 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鉴赏 语言风格类题目 诗歌常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欣赏作品的形象 写作 序列训练: 立意准确 结构严谨 辩证分析 耀眼的亮点 常见题型 知识点 实用素材 作文升格

高考语文复习资料《文学类文本阅读》高频考点巩固(2017年最新版)(八)
2017-01-19 12:59:41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3题。 文脉是建筑的灵魂   建筑物是人类智慧的一种有形展现,是物化了的人生观,物化了的艺术品,物化了的科学技术。文脉给予建筑物以无限的生机与活力。一幢有特色、有文化内涵的建筑物是一座丰碑,体现着一种思想观念、一种生活态度、一种审美情趣、一种精神气势,其所蕴含的丰富哲学美学内涵可以折射出所处环境的文化传统、人文精神,同时也以其自身诠释着美的魅力。本土文脉是建筑物之魂,没有本土文脉的建筑物是没有生命力的。
  建筑物显示出的城市文脉、风貌特色、时代特征和人的精神,构成了建筑艺术的丰富内涵。工业化和经济全球化的迅速发展,正在导致人与优良传统的分离,地域文化的多样性和特色逐渐衰微、消失。特别是建筑物的标准化、商品化、国际化趋势,出现了无视各城市地域历史、民族特征、文明特点的文化趋同现象,与之相伴的就是“千城一面”“万楼一样”的无特色危机。这无疑是对建筑艺术的低水平诠释和低层次应用。我们要有一种民族文化自觉的意识、民族文化自尊的态度和文化创新的精神,注重把握时代前进的脉搏,挖掘历史文化的内涵,弘扬民族文化的优势,发挥地域文化的特色,以建筑艺术这一无声的语言充分体现独有的人文特色。
  风格是民族的特征,也是时代的特征。各时代、各民族的建筑风格凝聚着当时、当地几乎全部的上层建筑和意识形态的特点。如果无视历史文脉、民族特色的继承和发扬,建筑就会失去生命力,也就无以体现特点之美。地域文化是一个地方在特定的地理环境和历史条件下,世代经营、创造、演变的结果。在罗马、巴黎、纽约、东京等城市,人们都可以看到代表不同时代的声音和视觉形象的建筑符号。而中国各具特色的地域文化相互交融、相互影响,共同组合出大中华文化色彩斑斓的壮丽图景。云南大理苍山洱海的白族民居,以及大型公共活动场所的建筑物,一般都具有 “青瓦白墙彩画”“三坊一照壁”“四合五天井”等独特的建筑风格,近看清秀典雅,远眺雄伟壮观,既体现出集人文、历史、地理、生态、环境、建筑、艺术、民俗等为一体的文化大观,同时又有宜居的普遍功能。毫无疑问,这是白族文化的积淀和传承。
  建筑物所体现的文脉本身是一潭活水,而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本土文化的积淀和扬弃,随着时代的发展,地域文化也在发展变化,在新形式的创造与构成中发挥着影响。因此,要坚持与时俱进,积极学习吸取先进的科学技术,在保持、传承本土优秀文化的同时,对一些关键位置的建筑要根据其特定的功能和条件进行创意,吸收世界先进的文化精华。(选自顾伯平《城市建筑特色与文化自觉》,有删改)
1.下面不属于云南大理苍山白族民居的风格的一项是(???? )
A.与大型公共活动场所的建筑物一样,民居一般都具有“青瓦白墙彩画”“三坊一照壁”“四合五天井”的建筑风格。
B.近看清秀典雅,远眺雄伟壮观。
C.凝聚着各民族、各时代特定的上层建筑和意识形态的特点。
D.既体现出集人文、历史、地理、生态、环境、建筑、艺术、民俗等为一体的文化大观,同时又有宜居的普遍功能。
2.下面关于本文内容的概括和分析,错误的一项为(???? )
A.文脉给予建筑物以无限的生机与活力,有本土文脉的建筑物才会有生命力。
B.建筑艺术的丰富内涵包括城市文脉、风貌特色、时代特征和人的精神。
C.城市建筑的无特色危机是建筑物的标准化、商品化、国际化趋势导致的结果。
D.为使建筑更富有生命力,各民族建筑应珍视本民族的历史文脉、民族特色,保持、传承本土优秀文化,而不能受其他地域、民族文化的影响。
3.我们怎样做才能使建筑体现出独有的人文特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C
2.D
3.我们要有一种民族文化自觉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以下小题。
我的老师严侨
李敖
我在台中一中,最难忘的一位老师就是严侨。
严侨是福建福州人,是严复的长孙。身材瘦高、头生密发、两眼又大又有神。三十一岁时到台中一中,那是1950年8月间,他比别的老师稍晚来,但却很快使大家对他感到兴趣。他有一股魔力似的迷人气质,洒脱、多才、口才好、喜欢喝酒,和一点点疯狂气概,令人一见他就有对他好奇、佩服的印象。
有一次高班生踢足球,足球踢到场外,正巧严侨经过,此公也不走路了,突然直奔此球,奋身一脚,就给踢了回来。大家为之叫好,他也趁机加入,大踢特踢起来了。
1951年到了,我十六岁。暑假后进了高一上甲。正好严侨教数学,这样他就正式成了我班上的老师。
这时我的知识成长已经极为快速,在班上喜放厥词,好争好辩,颇为张狂。当时班上同学很吃我不消,王文振甚至写匿名信丢在我书包里痛骂我;施启扬(后来做了国民党的“司法院长”)喜欢同我辩,但他实在很笨,又做少年老成状,令我总要用口舌修理他。由于我张狂好辩,在严侨课堂上,也就常常在数学以外,扯到别处去。
严侨上课,才华四溢,大而化之,许多机械的题目,他自己干脆不做,反倒自己坐到学生座位上,叫吴铸人等数学极好的同学“站板”(站到黑板前)去做。
他常在课堂上聊天。有一天居然说:“我要把你们的思想搅动起来!”还有一次为了证明他说得对,他近乎打赌地说:“我若说错了,我就把我的名字倒写!”说着就用极熟练的笔画,把倒写的严侨两字写在黑板上,俨然是“镜子书法”(mirror writing)专家,我们鼓掌呼啸,师生之情,融成一片。
那个时候,我们的数学作业有专门印好的“数学练习簿”,我在练习簿中做习题不在行,但扯别的倒有一套。我来了一段“簿首引言”,引用 Oscar W.Anthoy的一段话,说:“数学是人类智力的灵魂……它超越了空间与时间的领域,告诉我们宇宙是这样的悠远,光线曾经历百万年的行程,方才照射到大地上……”后来,“数学练习簿”发回来了,在“它超越了空间与时间”的一行下,被严侨打了一条红杠子,下有朱笔批曰:“我想它超越不了空时!”——这就是严侨的可爱处,他是数学老师,但他在精改习题以外,还会跟学生的引文打笔仗!
严侨真是迷人的老师,我愈来愈欣赏他。
我花了几天的时间,写了一封长信,信中细述我成长的历程、我对现实的不满、我对国民党的讨厌等等,交了给他。严侨看了,对我有所劝慰。他跟我的交情,自然也就不同一般师生了。1952年我升高中二年级后,编到高二戊,数学改由黄钟老师来教。
严侨虽然不再教我数学,但他和我的交情却与日俱深。
他家住在一中斜对面宿舍,就是育才街五号,是一栋日式木屋,分给两家住,前面住的是郭大傅老师,他是江西兴国人,国立中正大学毕业。二十年后,在景美军法处坐牢,和我见过面。真没想到他还有这样迟来的红帽),后面就是严侨家。因为一栋房子硬分成二户,所以变得狭长阴暗,不成格局。
严侨约我去他家看他,我有时去。在黄钟住院后,一天严侨正好去探望,碰到我,我告诉他医生说黄老师恐怕已没希望了,严侨颇多感触。那时已是晚上,严侨要回家了,约我同行。在路上,他低声而神秘地告诉我:“你不要回头看,我感觉到好像有人跟踪我,是蓝色的。”(国民党特务源出蓝衣社,他指蓝色,当然是指“国特”。)我顿时若有所悟。
隔天黄钟死了,严侨再去医院,感触更多。当天晚上我送他回家,他约我进去坐,在昏暗的灯光下,他劣酒下肚,终于告诉我,他是“那边来的”——原来他是共产党!
黄钟的死,给严侨带来了极大的感触,他似乎感到人生无常、好人难长寿。
黄钟死后,严侨的酒好像愈喝愈多了。因为没有钱,严侨喝的酒是烟酒公卖局出品的最劣等米酒。他喝酒的方式是粗犷的,没有情调、没有小菜,用牙齿把瓶盖一口咬下,就咕嘟咕嘟,大喝起黄汤来。严侨喝酒虽多,但我从没看过他有泥醉的现象,他只是喝得很兴奋而已。黄汤下肚后,往往大背和醉酒有关的诗词。他最喜欢:背辛弃疾的那首《西江月》(遣兴)
醉里且贪欢笑,
要愁那得工夫?
近来始觉古人书。
信著全无是处。
昨夜松边醉倒,
问松:“我醉何如?”
只疑松动要来扶。
以手推松曰:“去!”
每背到最后一句的时候,他也总是伸开十指,双手向前推去,郑重表示不要“松”来扶他。中国国学非严侨所长,他“以手推松曰‘去!’”,自然不知道《汉书·龚胜传》中这一典故,也不知道龚胜七十九岁成了殉道者的悲剧,但他那醉后一推曰“去!”的真情,如今事隔半个多世纪,却使我记忆犹新,永远难忘。
(摘自《经典美文》)
小题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4分)
A.严侨有一股魔力似的迷人气质,洒脱、多才、口才好、喜欢喝酒,还有一点点疯狂气概,令人一见他就有对他爱慕、佩服的印象。
B.文章写严侨采用了多种手法,有肖像的简笔勾勒,也有语言、动作的形象描述,还融入了严侨上课、生活的细节,有力突出了人物个性。
C.文章的标题是“我的老师严侨”,但却用许多笔墨写接替严侨教数学的黄钟老师,这些“节外生枝”的内容,冲淡了主题思想。
D.作者对严侨上课时表现出的“才华四溢”、课堂艺术的“大而化之”、率真迷人的个性、认真负责的精神是十分敬佩和赞赏的。
E.文章结尾写严侨“喝酒”的细节很值得玩味,既表现出他生活的窘境、内心的苦闷.也反映出他玩世不恭的生活态度。
小题2:结合文章内容,简要概括作者笔下的严侨性格的特点。(4分)
小题3:文中说“严侨真是迷人的老师,我愈来愈欣赏他”,请联系文章内容,指出作者这样说的原因。(6分)
小题4:作者对自己的老师严侨,怀念、赞赏、同情兼而有之,请你结合文意就其中某一方面谈谈自己的看法。(6分)


参考答案:
小题1:BD
小题2:①性情洒脱,有一些疯狂的


本题解析:
小题1:
试题分析:A“爱慕”原文无依据。C“冲淡了主题思想”有误,写黄钟是为了表现严侨生活的另一个侧面——生活的窘境,心灵的苦闷。E没有表现“玩世不恭的生活态度”。
小题2:
试题分析:分析人物形象,需要从人物的言行入手,分析言行背后的心理因素,从而把握人物的性格。例如严侨老师喝酒的行为,表现出他粗犷豪放的一面,其他不一一赘述。
小题3:
试题分析:筛选文中信息,需要学生在读懂原文的基础上,按照要求寻找到相关信息,进行归纳概括即可。严侨老师的性格、教学方式、与学生


本题难度:一般



3、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问题。
??????? 学术研究的目的,最终是要影响社会,影响大众的生活。实际上,我们赖以生存和生活的许多常识,当初都是高深的学术观点。抽烟有害,如今尽人皆知,当初却不过是实验室里的结论;人权的意识和观念,在中国也日渐普及,起先却仅仅是象牙塔里的呼声。学术的通俗化,其实一直以各种方式在进行着。过去的学者,是很注重这方面的工作的,他们往往一方面从事很专业很艰深的研究,一方面又致力于将自己专业艰深的成果尽可能向社会普及。这种普及性的著作,也能成为经典。费孝通、萨孟武,都是在学术上颇有造诣的学者,他们都另有多种专业性很强的学术著作行世;至于他们的《乡土中国》《水浒传与中国社会》这样的著作,则是在非专业的报刊上发表文章的结集,都是民国时期的“通俗经典”。
??????? 以这种眼光来看今日学术与大众的“零距离接触”,称之为学术娱乐化或许更合适。将学术娱乐化的目的,无非是名与利,迎合和讨好大众,就是他们的基本策略。大众最想听什么,听了什么最开心,他们就说什么。而将学术通俗化绝不这样。不妨以萨孟武的《水浒传与中国社会》为例。在这本通俗性的学术著作中,萨孟武对梁山泊集团予以坚块的批判和否定。他强调,以宋江为首的粱山泊^造**集团,不过是一个“流氓集团”。他从多方面分析了这种“流氓集团”与中国社会的关系,指出这种“流氓集团”在中国历史上屡屡起着极其恶劣的作用。这样一种对“梁山好汉”的评说,显然与大众心目中原有的情感观念相冲突,而萨孟武的目的,就是要摧毁改变大众长期以来对“粱山好汉”的仰慕崇拜,就是想清扫中国社会长期存在的“水浒气”。如果让今天的那些热衷于将学术娱乐化的“学者”来讲《水浒传》,他们绝不会这样讲。他们一定会极力歌颂“粱山好汉”的“义”与“勇”,一定不敢对他们的滥杀无辜、打家劫舍有半句微词。为了最大限度地获取名与利,他们就必须最大限度地迎合社会上的“水浒气”。为了讨得大众更多的喜爱,也不妨顺便称林冲为“帅哥”,说李逵是“猛男”。而大众呢,大众自然乐得合不拢嘴。在这合不拢嘴的过程中,大众身上原有的“水浒气”,就被进一步强化了。
文中两次列举《水浒传与中国社会》,各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答、第一次举《水浒传与中国社会》为例,是论证过去的学者很注重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单选题  下列关于《复活》的情节与内容叙述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在法庭上见到马斯洛娃之前,聂赫留多夫正和贵族柯察金一家打得火热。人们议论说他要娶柯察金家的小姐米西。同时,他也正和一个首席贵族的妻子私通。
B.“自从那个可怕的夜晚,她不再相信善了。”“那个可怕的夜晚”指的是复活节的晚上,聂赫留多夫与马斯洛娃发生了肉体关系,并塞给马斯洛娃一百卢布,便到部队去了,马斯洛娃的精神受到打击。
C.根据陪审员的决定得出的意见是:马斯洛娃没有盗窃、没有抢劫,却无缘无故毒死了一个人。庭长认为这很荒唐,但一位严厉的法官一定要判马斯洛娃有罪,庭长怕耽误约会,便匆忙结案。
D.聂赫留多夫回到莫斯科,就去医院告诉马斯洛娃上诉被驳回,维持原判。医院看门人告诉他,马斯洛娃因为和一个医士调情而被送回了监狱去了。事实上,所谓马斯洛娃与医士调情,不过是她反抗了一个医士对她的调戏。
E.聂赫留多夫一方面把自己的土地以极低的租金租给农民,然后又把租金散发给了农民。之后他来到彼得堡全力为马斯洛娃上诉,受到了亲友的反对,只有姐姐和姐夫支持他。


参考答案:BE


本题解析:
试题分析:B那一晚发生的事应该是“车站一幕”。E姐姐和姐夫也反对。
点评:选择题所涵盖的内容非常多,既有文学文化常识,也有作品主题、故事情节、人物性格、写作特色类,还有对作品的品读、分析等。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将相关知识记牢,这样就能轻松的将正确项与错误项区分开来;若有些知识出现遗忘或疏漏,那就要运用排除法,以确定最终选项。


本题难度:一般



5、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在信中,我这样叙说:“这一天,我像在一支雄伟而瑰丽的交响乐中飞翔。我在海洋上远航过,我在天空上飞行过,但在我们的母亲河长江上,第一次,为这样一种大自然的威力所吸慑了。”
  朦胧中听见广播到奉节。停泊时天已微明。起来看了一下,峰峦刚刚从黑夜中显露出一片灰蒙蒙的轮廓。启碇续行,我到休息室里来,只见前边两面悬崖绝壁,中间一条狭狭的江面,已进入瞿塘峡了。江随壁转,前面天空上露出一片金色阳光,像横着一条金带,其余天空各处还是云海茫茫。瞿塘峡口上,为三峡最险处,杜甫《夔州歌》云:“白帝高为三峡镇,瞿塘险过百牢关。”古时歌谣说:“滟滪大如马,瞿塘不可下;滟滪大如猴,瞿塘不可游;滟滪大如龟,瞿塘不可回;滟滪大如象,瞿塘不可上。”这滟滪堆指的是一堆黑色巨礁。它对准峡口,万水奔腾一冲进峡口,便直奔巨礁而来。你可想象得到那真是雷霆万钧,船如离弦之箭,稍差分厘,便撞得个粉碎。现在,这巨礁,早已炸掉。不过,瞿塘峡中,激流澎湃,涛如雷鸣,江面形成无数漩涡,船从漩涡中冲过,只听见一片哗啦啦的水声。过了八公里的瞿塘峡,乌沉沉的云雾,突然隐去,峡顶上一道蓝天,浮着几小片金色浮云,一注阳光像闪电样落在左边峭壁上。右面峰顶上一片白云像白银片样发亮了,但阳光还没有降临。这时,远远前方,无数层峦叠嶂之上,迷蒙云雾之中,忽然出现一团红雾,你看,绛紫色的山峰,衬托着这一团雾,真美极了,就像那深谷之中向上反射出红色宝石的闪光,令人仿佛进入了神话境界。这时,你朝江流上望去,也是色彩缤纷:两面巨岩,倒影如墨;中间曲曲折折,却像有一条闪光的道路,上面荡着细碎的波光;近处山峦,则碧绿如翡翠。时间一分钟一分钟过去,前面那团红雾更红更亮了。船越驶越近,渐渐看清有一高峰亭亭笔立于红雾之中,渐渐看清那红雾原来是千万道强烈的阳光。八点二十分,我们来到这一片晴朗的金黄色朝阳之中。
1.“在信中,我这样叙说:‘这一天,我像在一支雄伟而瑰丽的交响乐中飞翔。我在海洋上远航过,我在天空上飞行过,但在我们的母亲河长江上,第一次,为这样一种大自然的威力所吸慑了’”这是《长江三峡》的开头段,作者这样写的作用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文章的第二自然段前半部分,作者主要描绘了瞿塘峡的什么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除了“壮美”的特点,作者在第二段的后半部分,还描绘了瞿塘峡的什么特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中引用了杜甫的《夔州歌》,主要作用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雄伟而瑰丽”是本文的“文眼”,因为它是对三峡景色总的概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Tags:高考 语文 文学类文本阅读 题库 知识点 汇总 高中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中语文答题技巧《文学类文本阅..

网站客服QQ: 960335752 - 14613519 - 7913157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