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语文高频试题、高中语文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语言文字运用 识记字音: 形声字的分辨 多音字的分辨 习惯性误读字 辨识字形: 近义字的分辨 易混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近义实词辨析 近义虚词辨析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成语的使用 其他熟语的使用 标点符号的使用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扩展语段: 语句连贯排序 语言得体 仿写句式 选用变换句式 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文言文阅读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分析文言句段: 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通假字 翻译 断句 概括分析 文言语段综合训练 名句名篇默写 名句 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鉴赏 语言风格类题目 诗歌常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欣赏作品的形象 写作 序列训练: 立意准确 结构严谨 辩证分析 耀眼的亮点 常见题型 知识点 实用素材 作文升格

高考语文复习资料《语言文字运用》高频考点巩固(2017年最新版)(十)
2017-01-19 13:32:14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单选题  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
A这次谈判双方针锋相对,已经到了图穷匕见的最后阶段了。
B在讨论会上,他的一番话却暗有所指, 项庄舞剑,意在沛公。
C面临如此大敌,你我两军应戮力同心,将军岂可因小人之言而弃友军而去?
D小李和小王两人义结金兰。大刚说,恭喜两位结为秦晋之好。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D秦晋之好,指的是结为儿女亲家


本题难度:一般



2、单选题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据经营者透露,近年来新兴的书吧,以其丰富的藏书,优雅的音乐,良好的服务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消费者慷慨解囊。
B.在常人看来,一些细节问题不足挂齿,但细节决定成败,一个细节的疏忽往往会造成不堪设想的后果。
C.第21届南昌菊展在人民公园举行,园内展出了3万余盆菊花,真让人感受到了什么叫如花似锦。
D.在改革浪潮刚刚兴起的时候,这一群中年人相遇相识在深圳;十年后,他们又在西雅图萍水相逢,不禁心潮起伏。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A 慷慨解囊:毫不吝啬地拿出钱来帮助别人,是针对别人而不是自己,在句中使用对象有误;B 不足挂齿:不值得一提;C 如花似锦形容风景、前程等非常美好。在句中使用有望文生义和不符合语境的问题;D 萍水相逢,比喻素不相识的人偶遇,用于初识。)


本题难度:一般



3、单选题  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 A.邂逅 布署 座右铭 礼上往来
B.赋予??名分??度假村??一筹莫展
C.渲泄??筹措??萤光屏??稗宫野史
D.视野??领略??发劳骚??再接再励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4、单选题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大家还指出,国务院批评石油部主要领导在成绩面前骄傲自满,是造成“重庆井
喷”事故的原因之一。
B.我们的报纸、杂志、电视和一切出版物,更有责任作出表率,杜绝用字不规范现
象,增强使用文字的规范意识。
C.完全出于不可抗拒的自然灾害而造成环境污染损害的,免于承担责任。
D.新能源以及可再生能源的研制与开发,将越来越提到各国的议事日程上,因为它
关系到人类走出人口剧增、环境恶化和未来发展的重要出路。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A项“批评”前加“所”,“批评”后加“的”;B项中“出版物”和“杂志”是包容关系,不能并列;D项“走出”后缺少宾语“的困境”。)


本题难度:一般



5、阅读题  请找出下列三项中有语病的一项,并针对语病进行修改,修改后须保持原意。
(1)二氧化碳被视为全球变暖的“元凶”。但德国研究人员发现,通过一种金属催化剂的帮助下,二氧化碳和氢气可在较温和的条件下生成有工业用途的甲醇。
(2)《孔雀》是杨丽萍对生命和人性的一次终极叩问,大胆颠覆了传统舞剧的表达方式,堪称中国版的《天鹅湖》。
(3)目前秦始皇帝陵博物院的近90个兵马俑被“植入”了智能芯片,这些兵马俑将“开口说话”,随时“传达”自己的身体状况,还可防“大盗”。
有语病的一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针对性修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 把“通过”改为“在”


本题解析:
试题分析:第(1)句的语病主要是句式杂糅,“通过……下”不对,可改为“在……下”。


本题难度:一般



Tags:高考 语文 语言文字运用 题库 知识点 汇总 高中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中语文知识点总结《语言文字运..

网站客服QQ: 960335752 - 14613519 - 7913157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