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语文高频试题、高中语文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语言文字运用 识记字音: 形声字的分辨 多音字的分辨 习惯性误读字 辨识字形: 近义字的分辨 易混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近义实词辨析 近义虚词辨析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成语的使用 其他熟语的使用 标点符号的使用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扩展语段: 语句连贯排序 语言得体 仿写句式 选用变换句式 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文言文阅读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分析文言句段: 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通假字 翻译 断句 概括分析 文言语段综合训练 名句名篇默写 名句 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鉴赏 语言风格类题目 诗歌常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欣赏作品的形象 写作 序列训练: 立意准确 结构严谨 辩证分析 耀眼的亮点 常见题型 知识点 实用素材 作文升格

高考语文复习资料《古代诗歌鉴赏》高频考点巩固(2017年最新版)(九)
2017-01-19 13:40:47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春日即事
[宋]李弥逊①
小雨丝丝欲网春,落花狼藉近黄昏。
车尘不到张罗地②,宿鸟声中自掩门。 ??????? [注]①李弥逊(1085?-1153),字似之,吴县(今属江苏省苏州市)人,历任中书舍人、户部侍郎等职。因竭力反对秦桧的投降政策而被免职。②张罗地:指门可罗雀、十分冷落的地方。
(1)请对首句中的“网”字进行赏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首诗表现作者什么样的情绪?请进行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绵谷回寄蔡氏昆仲
罗?隐
一年两度锦江游,前值东风后值秋。
芳草有情皆碍马,好云无处不遮楼。
山牵别恨和肠断,水带离声入梦流。
今日因君试回首,淡烟乔木隔绵州。
【注】锦江在成都南,绵州在成都东北,绵谷在绵州东北。
小题1:“前值东风后值秋”一句中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请简要说明。(2分)
???????????????????????????????????????????????????????????????????????????????
???????????????????????????????????????????????????????????????????????????????
小题2:颔联和颈联是如何融情入景的?请简要分析。(4分)
????????????????????????????????????????????????????????????????????????????????
????????????????????????????????????????????????????????????????????????????????
小题3:尾联在全诗中有什么作用?(4分)
????????????????????????????????????????????????????????????????????????????????
????????????????????????????????????????????????????????????????????????????????



3、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小题。
独不见
沈佺期
卢家少妇郁金堂,海燕双栖玳瑁梁。
九月寒砧催木叶,十年征戍忆辽阳。
白狼河北音书断,丹凤城南秋夜长。
谁为含愁独不见,更教明月照流黄。
小题1:简要概括这首诗的内容并指出作品的社会意义。(5分)
小题2:简要分析这首诗的写作手法及其作用。(任意确定两个特点,适度展开。)(6分)



4、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宋诗,完成题目。(7分)
新城道中①(苏轼)
东风知我欲山行,吹断檐间积雨声。岭上晴云披絮帽,树头初日挂铜钲。
野桃含笑竹篱短,溪柳自摇沙水清。西崦人家应最乐,煮芹烧笋饷春耕。
注释:①是宋代大文学家苏轼于公元1073年(宋神宗熙宁六年)旧历二月视察杭州属县,自富阳经过新城(今富阳新登镇)时所作。  ②新城——宋代杭州的一个属县,在今浙江省富阳。  ③絮帽——丝绵帽子。
④铜钲——古代一种铜制的乐器,又名丁宁,形状像钟,打击发声。
小题1:这首诗用了哪几种修辞手法?(4分)
小题2:尾联紧扣哪个字来写?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3分)



5、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清诗,回答问题。(8分)
山?行
[清]姚范
百道飞泉喷雨珠,春风窈窕绿蘼芜。
山田水满秧针出,一路斜阳听鹧鸪。
小题1:第二句中的“窈窕”和“绿”用得新奇生动,请作简要分析。(4分)
小题2:这首诗的前两句和后两句各是怎样呼应题目的?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4分)



Tags:高考 语文 古代诗歌鉴赏 题库 知识点 汇总 高中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考语文知识点汇总《正确使用熟..

网站客服QQ: 960335752 - 14613519 - 7913157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