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阅读题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固字孟坚,年九岁,能属文诵诗赋。及长,遂博贯载籍;九流百家之言,无不穷究。性宽和容从,不以才能高人,诸儒以此慕之。永平初,东平王苍以至戚为骠骑将军辅政,开东阁①,延英雄。时固始弱冠,奏记说苍,荐桓梁、晋冯诸人,苍纳之。
父彪卒,归乡里。固以彪所续前史未详,乃潜精研思,欲就其业。既而有人上书显宗,告固私改作国史者。有诏下郡,收固系京兆狱。尽取其家书。固弟超恐固为郡所覆考,不能自明,乃驰诣阙上书。得召见,具言固所著述意,而郡亦上其书。显宗甚奇之,召诣校书部,除兰台令使。帝乃复使终成前所著书。
自为郎后,遂见亲近。时京师修起宫室,浚缮城隍,而关中耆老犹望朝廷西顾②。乃上《两都赋》,盛称洛邑制度之美,以折西宾淫侈之论。
时北单于遣使贡献,求欲和亲,诏问群僚。议者或以为“匈奴变诈之国,无内向之内,不可”。固议曰:“汉兴已来,临世历年,兵缠夷狄,尤事匈奴。绥御之方,其涂不一,或修文以和之,或用武以征之,或卑下以就之,或臣服而致之。虽屈中无常,所因时异,然未有拒绝弃放,不与交接者也。虏命名再来,然后一往,既明中国主在忠信,且知圣朝礼义有常,绝之未各其利,通之不闻其害。设后北虏稍强,能为风尘,方复求为交通,将何所及?不若因今施惠,为策近长。”
固后以母丧去官。永元初,大将军窦宪出征匈奴,以固为中护军,与参议。北单于闻汉军出,遣使款居延塞,欲修呼韩邪故事,朝见天子,请大使。宪上遣固行中郎将事,将数百骑与虏使俱出居延塞迎之。会南匈奴掩破北庭,固至私渠海,闻虏中乱,引还。及窦宪败,
固先坐免官。
固不教学诸予,诸子多不遵法度,吏人苦之。初,洛阳令种兢尝行,固奴干其车骑,吏椎呼之,奴醉骂,兢大怒,畏宪不敢发,心衔之。及窦氏宾客皆逮考,兢因此捕系固,遂死狱中。
(取材于《后汉书?班固传》,有删改)
【注释】①东阁:招待宾客的地方。②西顾:指近都长安。
小题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召诣校书部,除兰台令史除:铲除
B.绥御之方,其涂不一涂:通“途”
C.方复求为交通交通:情感上的沟通和交流
D.固奴干其车骑干:冲撞、冒犯
小题2:下列各组渊语中,加点的词意义、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告固私改作圈史者为天下笑者,何也
B.固以彪所续前史未详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C.绝之未知其利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D.兢因此捕系固不如因善遇之
小题3:下列语句括号中是补出的文字,补出后语句的意思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乃驰诣阙上书,(班超)得召见
B.(班固)自为郎后,遂见亲近
C.时北单于遣使贡献,求欲和亲,(北单于)诏问群僚
D.畏宪不敢发,(种兢)心衔之
小题4: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班固性情谦和,年少有才,博学多知,善写文章,受人景仰。
B.班固子继父业,私续“前史”,虽经坎坷,终成前所著书。
C.班固富有远见,遇事能够权衡利弊,善于进谏,以理服人。
D.班吲冈连坐被免官,后得平反昭雪,终因家奴连累死在狱中
参考答案:
小题1:A
小题2:D
小题3:C
本题解析:
小题1:无
小题2:无
小题3:无
小题4:无
本题难度:一般
2、单选题 下列加粗词语的意义和用法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 A.冬夏晴雨,姿态万变,信造化之尤物也
B.乃分其骑以为四队,四向
C.吾知公长者
D.各抱地势,钩心斗角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笑林引
明·江盈科
人生大块中,百年耳,才谢乳哺,入家塾,即受蒙师约束;长而为民,则官法束之;为士,则学政束之;为官,则朝仪束之。终其身处乎利害毁誉之途,无由解脱。 庄子所谓一月之间,开口而笑者,不能数日。 嘻,亦苦矣!
予乡谭子玉夫,生长闾阎,耕凿自给,进不羶名,退不营利,鹑衣草食,泊如也。 性畅快,喜谈说,每耕锄之暇,即与田夫野叟酌浊醪,纵谐谑。 闻人作谑语,辄笔记之,渐次成册,题曰《笑林》。 余读之,大都真而雅者十三,赝而俚者十七,间或悖教拂经,不可以训,然其旨归皆足为哄堂胡卢①之助。 使经济之儒、礼法之士览之,当未及终篇,遂付秦焰。 至于迂散闲旷、幽忧抑郁之夫,取而读焉,亦自不觉其眉之伸,颐之解,发狂大叫,而不能自已。 嗟乎! 沙弥不栉,世不废夫梳掠,刖者不履,世不废夫鞋靸。 盖有不用者,亦自有用之者。则兹编亦何得遂畀祖龙②?
或曰:“谭子而得志,亦有用于天下否? ”余曰:“顾所遇何如耳。 苏代以土偶止田文之行,淳于③以豚蹄加齐宣之璧,曼倩④以鹿触之言悟汉武之杀卒,优伶以廕阴室之说止二世之漆城,此岂非谐语之收功,反出于正言格论之上者哉? 而又安可废? ”难者又曰:“谭子野人耳,不妨为此。 子,孔氏之徒也,默成象,语成爻,乃亦贵此乎? ”余曰:“果若子言,则牛刀割鸡,夫非出尼老之口者哉? 彼谭子者,特谐谑之滥觞耳,若夫索河源于昆仑,不可谓非尼老作俑。 ”
(《雪涛阁集》)
【注】
①胡卢:大笑。②祖龙:秦始皇之别名,此指焚书之火。③淳于:此处指淳于髡。④ 曼倩:即东方朔。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每耕锄之暇暇:空闲
B.不可以训训:教导
C.沙弥不栉栉:梳头
D.难者又曰难:责问
小题2: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终其身处乎利害毁誉之途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B.亦自不觉其眉之伸
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
C.谭子而得志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D.苏代以土偶止田文之行
武以始元六年春至京师
小题3:以下各组句子中,均表明笑话“不可废”的原因的一项是(??)。
①即与田夫野叟酌浊醪,纵谐谑
②间或悖教拂经
③然其旨归皆足为哄堂胡卢之助
④亦自不觉其眉之伸,颐之解
⑤刖者不履,世不废夫鞋靸
⑥此岂非谐语之收功,反出于正言格论之上者哉
A.①③⑤
B.②④⑥
C.①②⑤
D.③④⑥
小题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2分)
(1) 使经济之儒、礼法之士览之,当未及终篇,遂付秦焰。(4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谭子野人耳,不妨为此。(4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彼谭子者,特谐谑之滥觞耳,若夫索河源于昆仑,不可谓非尼老作俑。(4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小题1:B
小题2:C
小题3:D
本题解析:
小题1:
试题分析:此类题目一定要在答题时把实词放回到原文中进行结合具体语境和上下文来理解。B 项“训 ”,意思为“准则”或“法则,典范”。
小题2:
试题分析:A“他终生处于利与害、批评与赞美之中”,介词,在;“君子广泛地学习而且每天对自己的言行进行反省”,介词,对。B“也就自己不自觉地眉头伸展”,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翻译;助词,定语“茫然”后置的标志。C“假如谭子能够实现愿望”,连词,表假设;“做人如果没有信用”,连词,表假设。D“苏代用土偶人的比喻制止了田文出行”,介词,用;“苏武在始元六年春天回到长安”,介词 ,在……时候。
小题3:
试题分析:①“就与田间的农民、山中的老人乡民喝上一杯浊酒”,表明谭玉夫“性畅快,喜谈说”。
②“时常有背离名教违反经典的”,表明《笑林》中的故事“不可以训”。可排除①②。
小题4:
试题分析:此类题目在翻译时首先要找出关键字或句式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除一些带有比喻性的词语然后再整体翻译,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达到词达句顺。
【参考译文】
人生在宇宙中,不过一百年罢了。 刚脱离哺乳,进入家塾读书,就受到启蒙老师的约束;长大成为一般百姓,官府法令就约束他;做了读书人,学校纪律就约束他;做了官, 朝廷礼仪就约束他。 他终生处于利与害、批评与赞美之中,没有办法解脱。 庄子所说的一个月之中,能够张开嘴笑的日子,不过几天而已。 唉,也是够苦的啊!
我家乡的谭玉夫,生长在乡里,耕田而食,凿井自饮,自给自足,进取(出仕)不追逐名利,(退隐)不谋求利益,衣服破旧,饮食粗陋,却淡然处之。 他性情畅快,喜欢谈论,每当耕种的闲暇时,就与田间的农民、山中的老人乡民喝上一杯浊酒,纵情说笑话。 他听到有人讲笑话,就用笔记下,渐渐汇集成了一册,题名《笑林》。 我读了它, 大约真实而且高雅的有十分之三,虚假而且鄙俗的有十分之七,时常有背离名教违反经典的,不能够作为准则,但它们的目的都是足以成为哄堂大笑的谈资。 假使讲经世济用的儒者、讲义礼法度的士子看了,应当不等看完,就一把火烧掉。 至于闲散旷达、忧愁抑郁的人,拿来看了,也就自己不自觉得眉头伸展,开颜欢笑,发狂大叫,自己不能控制自己。 唉! 和尚不梳头,世上不会废除梳头,受了断足之刑的人不穿鞋,世人不会废止穿鞋。 大概有不用的,也自然会有使用的。 那么这部书又怎么能就扔给秦始皇烧掉呢?
有人说:“假如谭子能够实现愿望,也能对天下有用吗? ”我说:“就看他的际遇是怎样的了。 苏代用土偶人的比喻制止了田文出行,淳于髡用猪蹄的比喻让齐宣王增加了礼物,东方朔用杀鹿者有三重死罪的说法使汉武帝醒悟不再杀人 优旃用找不到遮蔽的房子的疯话制止了秦二世漆城,这难道不是笑话的效力反而在正经严肃的议论之上吗?又怎么可以废止呢?”责问的人又说:“谭子是个农夫罢了,做这个没关系。 您,是孔子的门徒,动静言行都是人们的榜样,也以此为珍贵吗? ”我说:“果真像您说的,那么杀鸡焉用牛刀,不是出自孔子的口中吗? 那个谭子,只不过是说笑话的受影响者,如果向昆仑山寻找黄河的源流,不能说不是自孔子开始。 ”
本题难度:一般
4、单选题 下列各句中加粗字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
A.不与秦塞通人烟(边塞)
B.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迂回、绕道)
C.使人听此凋朱颜(使……凋谢,这里指憔悴)
D.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倘若)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5、单选题 对下边句中加粗字的解读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虽有槁暴,不复挺者( 有,通“又”)
B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已(己,通“矣”,罢了)
C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知zhi ,通“智”,智慧)
D .君子生非异也( 生xing ,通“性”,资质,禀赋)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