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单选题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在灾害面前,我们只要团结一致同心协力,三人成虎,万众一心,就一定能取得抗震救灾的最后胜利。
B.这件事不能光让班长一个人忙,大家必须一起推波助澜,才能把事情做好。
C.事实说明,传统文化并非明日黄花,而是与今天和未来息息相关。
D.“海归”人才优势明显,他们就业其实很有市场,只是部分人好大喜功的求职方式堵住了自己的路。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无
本题难度:简单
2、单选题 【题文】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峥嵘
参考答案: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语言运用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马,蹄可以践霜雪,毛可以御风寒,龁①草饮水,翘足而陆②,此马之真性也。及至伯乐,曰:“我善治马。”烧之,剔之,刻之,雒③之,连之以羁絷,编之以皂栈,马之死者十二三矣;饥之,渴之,驰之,骤之,整之,齐之,前有橛饰④之患,而后有鞭筴之威,而马之死者已过半矣。......然且世世称之曰“伯乐善治马”,此亦治天下者之过也。
(节选自《庄子·外篇·马蹄》)
①龁(hé):咬嚼。②陆:跳跃。③雒:通作“烙”,指用烙铁留下标记。④橛饰:橛(jué):马口所衔之木,今用铁制,谓马口铁。饰:指马络头上的装饰。
文段展现了庄子怎样的思想?(4分)找出所学内容中与之相似的事例。(2分)结合现实生活,谈谈这一思想的积极意义。(6分)
参考答案:
表现了庄子反对束缚和羁绊,提倡返归自然的政治主张。(
本题解析:
试题分析:仔细研读文段,可将其分为三部分:第一句为第一部分,叙述“马之真性”;第二、三句为第二部分,叙述伯乐对马之真性的约束与摧残;最后一句为第三部分,属点睛之笔,表明统治者治理天下和伯乐治马是一样的道理。由此分析即可。
本题难度:一般
4、语言运用题 【题文】下面的图表是某校高三语文组对学生三次模拟考试主观题得分情况的分项统计结果。请仔细阅读,用简明的语言完成后面的题目。(不得出现数字)(4分)
< border="1" cellpadding="0" cellspacing="0">
项目名称(分值)
| 一模得分
| 二模得分
| 三模得分
| 三次平均得分比例
|
古文翻译(10分)
| 4.5
| 7
| 5.3
| 56%
|
名句名篇默写(5分)
| 4
| 4.2
| 4.7
| 86%
|
文学作品鉴赏(33分)
| 18
| 22
| 20
| 60.6%
|
语言表达运用(15分)
| 11.2
| 6
| 10
| 60.4%
|
作文(60分)
| 43
| 45
| 47
| 75%
(1)从表中数据可以得出一个结论: (50字内) (2)针对这一结论,你给该校学生的复习建议是: (40字内)
参考答案:【答案】 (1)该校学生名句名篇默写和作文题得分率较高
本题解析:【解析】 试题分析:表格是得出结论或反映问题的主要依据。在审表格时,要特别重视数据变化。数据的变化往往说明了某项问题,而这可能正是这个材料的重要之处,这也是得到结论的源头。我们可对表格中的数据进行横向和纵向的比较,在比较中发现变化,发现差距,发现问题,从而得出结论。 考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本题难度:一般
5、阅读题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任意选做五小题)(5分) (1)__________,可以无悔矣。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2)床头屋漏无干处,__________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3)__________,以手抚膺坐长叹。(李白《蜀道难》) (4)诵明月之诗,__________。(苏轼《赤壁赋》) (5)斩木为兵,__________。(贾谊《过秦论》) (6)__________,依依墟里烟。(陶潜《归园田居》) (7)__________,枉用相存。(曹操《短歌行》) (8)__________!欲人之无惑也难矣!(韩愈《师说》)
参考答案: (1)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2)雨脚如麻未断绝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