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语文高频试题、高中语文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语言文字运用 识记字音: 形声字的分辨 多音字的分辨 习惯性误读字 辨识字形: 近义字的分辨 易混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近义实词辨析 近义虚词辨析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成语的使用 其他熟语的使用 标点符号的使用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扩展语段: 语句连贯排序 语言得体 仿写句式 选用变换句式 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文言文阅读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分析文言句段: 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通假字 翻译 断句 概括分析 文言语段综合训练 名句名篇默写 名句 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鉴赏 语言风格类题目 诗歌常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欣赏作品的形象 写作 序列训练: 立意准确 结构严谨 辩证分析 耀眼的亮点 常见题型 知识点 实用素材 作文升格

高中语文知识点复习《古代诗歌鉴赏》试题强化练习(2017年最新版)(十)
2017-01-19 14:06:43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登快阁
黄庭坚
痴儿了却公家事,快阁东西倚晚晴。
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
朱弦已为佳人绝,青眼聊因美酒横。
万里归船弄长笛,此心吾与白鸥盟。?   诗中的“落木”与杜甫的“无边落木萧萧下”中的“落木”有何异同?请结合两首诗的景和情作简要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相同点:都是描写秋天的典型意象,都写秋天落叶飘零的情状。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阅读题  阅读顾况《听角思归》,回答问题。
故园黄叶满青苔,梦后城头晓角哀。此夜断肠人不见,起看残月影徘徊。
试就诗中作者怎样运用记梦来表达乡思之情做简要的分析。


参考答案:诗人描写梦中的故园已经荒废,说明离家已久,思情更切,长夜漫漫


本题解析:(解答前应先考虑诗中哪些地方是记梦,哪些地方是写梦醒之后的景象,再和诗题中“思归”情结联系起来分析,就不难做出回答。)


本题难度:一般



3、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宋词,完成后面题目。(11分)
千秋岁①????
秦观
水边沙外,城郭春寒退。花影乱,莺声碎。飘零疏酒盏,离别宽衣带。人不见,碧云暮合空相对。???忆昔西池②会,鹓鹭③同飞盖。携手处,今谁在?日边清梦断,镜里朱颜改。春去也,飞红万点愁如海。
[注]①千秋岁:词牌名。此词作于词人被贬处州时。②西池:汴京(开封)金明池。③鹓鹭:两种鸟,这里借指同游的同僚、朋友。
小题1:词的头四句描写了怎样的景象?请简要描述。这四句在全词中有何作用?(5分)
小题2:“春去也,飞红万点愁如海”是传颂千古的名句,请结合全词内容赏析其表现手法。(6分)


参考答案:
小题1:浅浅的春寒从溪水边、城郭旁消退了,天气转暖,


本题解析:
小题1:
试题分析:词的开头,写的是城郊的春日风光。在“绿水之旁,沙岸之畔”,举目一望,城墙内外春寒已退,春色渐浓。“花影乱,莺声碎”,那是一片热闹的好春。这好象是眼前在处州的春景,但其实是他回忆中的春景。他记起在汴京时,同样是“水边沙外”,同样是“花影乱,莺声碎”,每逢这些佳日,便同一班友好(其中少一免有苏轼、黄庭坚等人),或骑马、或驰车,去到城郊园庭花木所在,诗酒流连,纵情玩赏。可是,如今却变成“飘零疏酒盏,离别宽衣带”了。由于人在外地飘零,彼此喝酒不在一起,所以彼此的酒杯也疏远了。也是由于离别,彼此相思,正如柳永说的“衣带渐宽都不悔,况伊消得人憔悴”。面对眼前春光,人却憔悴零落。只剩下自己一个,老友都四散分飞了。这时候,同自己相对的,只有天边的碧云,碧云逐渐同暮色结合起来,形成一片凄迷黯淡的气氛——这就是“碧云暮合空相对”,所以词的上片乐景衬哀情,奠定全文的感情基调。
小题2:
试题分析:“忆昔西池会,鹓鹭同飞盖”,是追想当年朋友们在汴京的一段快乐的叙会。“盖”是车子上遮阳的帷伞。“飞”是形容车子在奔驰。你看他们几个老朋友,坐着马车,在绿阴无限的官道上,指点江山,议论时政,何等徜徉自得,何其豪情胜概!不料转眼之间,政治局面发生巨变,朝廷中换上另一派政见不同的人物,原来的朋友们,一个都没有留下。他不禁惘然自失地问道:“携手处,今谁在?”于是,作者把这场巨大的政治失败,凝聚成为一句凄厉的绝叫声:春去也!飞红万点愁如海。所以说,这里的飞红,不仅仅指飞花,还应该指他的那帮因政治变故而离散的朋友们,因此这里用了“双关”的手法。


本题难度:一般



4、阅读题  阅读下面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回乡偶书
贺知章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纵笔三首①(其一)
苏轼
寂寂东坡一病翁,白须萧散满霜风。
小儿误喜朱颜在,一笑那知是酒红。   [注]①苏轼被贬至儋州(今属海南省)时作。
(1)《回乡偶书》前两句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试结合诗内容,简要分析其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两首诗的后两句都有一个,各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①用“少小离家”与“老大回”对比。②概括写出数十年久客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其他题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则将焉用彼相矣?(《季氏将伐颛臾》)
(2)谨庠序之教,???????????????????????????????????。(《寡人之于国也》)
(3)??????????????????????,只是朱颜改。( 李煜《虞美人》)
(4)??????????????????????,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晏殊《蝶恋花》)
(5)今宵酒醒何处?????????????????????????????。(柳永《雨霖铃》)
(6)寻寻觅觅,冷冷清清,??????????????????。(李清照《声声慢》)
(7)???????????????,百年多病独登台。????????????????,潦倒新停浊酒杯。(杜甫《登高》)


参考答案:
(1)危而不持,颠而不扶
(2) 申之以孝悌之


本题解析:
试题分析:此类题目要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尤其是注意一些生僻字,近似字的写法,不能出现错别字或漏字、多字。


本题难度:简单



Tags:高考 语文 古代诗歌鉴赏 题库 知识点 汇总 高中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中语文知识点总结《语言文字运..

网站客服QQ: 960335752 - 14613519 - 7913157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