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语文高频试题、高中语文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语言文字运用 识记字音: 形声字的分辨 多音字的分辨 习惯性误读字 辨识字形: 近义字的分辨 易混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近义实词辨析 近义虚词辨析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成语的使用 其他熟语的使用 标点符号的使用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扩展语段: 语句连贯排序 语言得体 仿写句式 选用变换句式 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文言文阅读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分析文言句段: 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通假字 翻译 断句 概括分析 文言语段综合训练 名句名篇默写 名句 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鉴赏 语言风格类题目 诗歌常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欣赏作品的形象 写作 序列训练: 立意准确 结构严谨 辩证分析 耀眼的亮点 常见题型 知识点 实用素材 作文升格

高中语文答题技巧《语言文字运用》高频试题巩固(2017年最新版)(十)
2017-01-19 15:02:19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单选题  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句是(???? )
A.不会吧?你居然不认识她?她可是响誉国际顶顶大名的小提琴家耶!
B.一篇题为《题纲挈领有效复习》的文章这样说道:记忆的内容要注意“抓大放小”,不能“胡子眉毛一把抓”。在最后这段时间里,不要纠缠于细微的知识点,而要抓住大的方面。
C.大度是一种做派,一种浅薄者绝难企及的人生境界。蔡元培鄙弃罢黜百家的文化专制,提倡学术自由。当然自有倾向,但含而不露,相信自己稳操胜券,故从容不迫
D.单位加强自身建设的整改意见,虽然洋洋洒洒数万字,但是缺少的就是立杆见影的措施和办法,虚化的东西太多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A顶-鼎,B题-提,D杆-竿


本题难度:一般



2、单选题  下列词语形、音、义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收迄戮力同心拾人牙惠溘然长逝(hè,忽然)
B.脉膊闲情逸致釜底抽薪妍媸毕露(chī,美)
C.星辰标炳青史真知卓见杀一儆百(jìng,使人警觉)
D.坐落鸿篇巨制意气用事编纂(cuǎn,编辑)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A迄→讫,惠—慧,溘 kè; B膊→搏,媸—丑; C标→彪,卓—灼, 儆jǐng


本题难度:一般



3、单选题  下列句子句式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胡为乎遑遑欲何之?

A.之二虫又何知
B.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

C.州司临门,急于星火
D.都督阎公之雅望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A与例句均为宾语前置句,B.被动句,C.状语后置句,D.定语后置句。对于特殊句式,平时复习要学分归类。


本题难度:一般



4、其他题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任选3题,多选只按前3题计分)(6分)
小题1:女也不爽,士贰其行。????????????????????????????。(《诗经·氓》)
小题2: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陶潜《归园田居》)
小题3:??????????,檐牙高啄。各抱地势,????????????。(杜牧《阿房宫赋》)
小题4:唯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苏轼《赤壁赋》)


参考答案:
小题1:士也罔极,二三其德。
小题2:暧暧远人


本题解析:
试题分析:此类“名句默写”题目要注意通假字与较难字的写法,尤其是注意一些生僻字,近似字的写法,不能出现错别字或漏字、多字。答题时,要先默背一遍,然后再把答案写出来。此题中易出错的字有:罔、暧、缦、墟。


本题难度:简单



5、语言运用题  请在横线上补写出恰当的句子。(6分)
一口井,望不到底,不一定是其深。如果井水混浊,浅井也望不到底。
一口井,一眼见底,不一定是其浅。???????????????????????????
一个人,看上去复杂,不一定是深刻。如果内心是一片混浊的城府,浅薄的人,看上去也复杂。
一个人,看上去简单,不一定是浅薄。????????????????????????????????????。


参考答案:如果井水清澈,深井也一眼见底。
如果内心是一片清澈的单


本题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中的例句运用了对比和比喻的手法,解答本题时只要把握了对比的手法就可以了。
点评:本题借修辞手法的运用来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与应用的能力,让学生有意识的将语言表达得更加优美,更有深度,本题形式值得推广,但本题的难度太小。


本题难度:一般



Tags:高考 语文 语言文字运用 题库 知识点 汇总 高中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考语文复习资料《语言文字运用..

网站客服QQ: 960335752 - 14613519 - 7913157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