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然后回答问题。(6分)
南中咏雁?韦承庆
万里人南去,三春雁北飞。
未知何岁月,得与尔同归。
[注]据《旧唐书·韦承庆传》载,神龙初年,韦承庆在核审张易之弟张昌宗罪行的过程中,“失实,配流岭表。”诗当作于被贬途中。
诗人借咏雁抒发贬谪之悲。请从“雁”这一意象入手,对诗歌加以赏析。
参考答案:诗人通过描写在贬谪途中看到春雁北归,寄托和抒发自己的思乡之苦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2、阅读题 【题文】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两题。(共6分,每题3分)
边上闻笳① (其二) 杜牧
海②陆无尘边草新,荣枯不见绿杨春。
白沙日暮愁云起,独感离乡万里人。
【注】①边上:指边塞、边关。笳是一种乐器,流行于塞北游牧民族。②海:瀚海,即戈壁沙漠。
【小题1】诗歌前两句描写了哪些景物?描绘出了一幅怎样的画面?(3分)
【小题2】诗中“愁”从何而来?请结合全诗做简要分析。(3分)
参考答案:【答案】
【小题1】前两句写了塞外的沙漠、边关的小草和
本题解析:【解析】
【小题1】
试题分析:回答此题,应先根据题目从式的前两句中筛选出所描写的景物,然后再归纳概括画面。前两句写了塞外的沙漠、边关的小草和杨树,画出了一幅塞外初春的图画。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小题2】
试题分析:回答此题,要注意体会从全诗所描写的景物中所体现出来的“愁”意。比如从“海”“边草”“白沙”“荣枯不见绿杨春”等词句可见客居边关,环境萧索之愁;从“独”字可见离乡孤独之愁;从“离乡万里”可见作者思乡之愁;等等。
本题难度:困难
3、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小题。
鹧鸪天·兰溪舟中
韩?淲
雨湿西风水面烟。一巾华发上溪船。帆迎山色来还去,橹破滩痕①散复圆。
寻浊酒,试吟篇。避人鸥鹭更翩翩。五更犹作钱塘梦,睡觉方知过眼前。
[注]①滩痕:滩上水纹。
小题1:“帆迎山色来还去,橹破滩痕散复圆”这两句诗是历来被传诵的名句,任选其中一句赏析其动静之妙。(5分)
小题2:简要分析词的最后两句表达的思想感情或人生感悟。(6分)
参考答案:
小题1:“帆迎山色来还去”句写山,“帆迎”,描写了船
本题解析:
小题1:
试题分析:
“帆迎山色来还去,橹破滩痕散复圆”,这是历来传诵的名句。不仅因为它对仗工整,而且因为它形象生动。不直写舟在行进,而是通过人在舟中所见的景色变化来显示舟在轻快疾驶。这正是匠心独运之处。“帆迎山色来还去”中一个“迎”字,颇有拟人之态,一个“还”字,写出舟行之速。袁枚在《渡江大风》中写:“金焦知客到,出郭远相迎”,敦煌曲子词《浣溪沙》中写:“满眼风波多闪灼,看山恰似走来迎。子细看山山不动,是船行。”颇有异曲同工之妙。“橹破滩痕散复圆”中一“破”字,写出舟行疾速,遏浪向前之气势。一“复”字,写出了动静交替的景物幻变。仰见山色,俯视波痕,俯仰之间,拾来佳句,看似容易,实则来自词人对事物的细致观察,也来自锤词炼句、驾驭语言的工夫。这两句就成了光照全篇的中心。
小题2:
试题分析:
“五更犹作钱塘梦,睡觉方知过眼前。”结笔二句,一气贯注。五更舟中,梦见到了钱塘(杭州)。一觉睡醒,才知道钱塘果然到了眼前。结笔写顺流而下舟行之速,风趣得很。梦境与现境打成一片。此二句不禁令人联想起李白《早发白帝城》:“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品味起来,又觉韩词婉而李诗豪,似乎又可见到唐诗宋词之诸多异同。读此词,趣味甚多。船到钱塘,词也戛然收尾,留下了满幅的溪行馀韵。
本题难度:一般
4、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诗,写一篇短评。
??????????读山海经(其十)??陶渊明
?????精卫衔微木,将以填沧海。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
?????同物既无虑,化去不复悔。徒设在昔心,良晨讵可待。
参考答案:
?诗的前四句简略叙述了精卫填海和刑天争帝的动人故事。
本题解析:无
本题难度:一般
5、阅读题 阅读《夜归鹿门歌》,完成1、2题。 夜归鹿门歌
孟浩然
山寺钟鸣昼已昏,渔梁渡头争渡喧。
人随沙岸向江村,余亦乘舟归鹿门。
鹿门月照开烟树,忽到庞公栖隐处。
岩扉松径长寂寥,惟有幽人自来去。 1.诗的前两句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景?作者运用了什么表达技巧?请结合诗句作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忽到庞公栖隐处”中的“忽”字有什么表达效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诗的前两句作者描绘了一幅江边之景。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听着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