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语文高频试题、高中语文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语言文字运用 识记字音: 形声字的分辨 多音字的分辨 习惯性误读字 辨识字形: 近义字的分辨 易混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近义实词辨析 近义虚词辨析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成语的使用 其他熟语的使用 标点符号的使用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扩展语段: 语句连贯排序 语言得体 仿写句式 选用变换句式 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文言文阅读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分析文言句段: 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通假字 翻译 断句 概括分析 文言语段综合训练 名句名篇默写 名句 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鉴赏 语言风格类题目 诗歌常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欣赏作品的形象 写作 序列训练: 立意准确 结构严谨 辩证分析 耀眼的亮点 常见题型 知识点 实用素材 作文升格

高中语文知识点复习《语言文字运用》高频试题特训(2017年最新版)(一)
2017-01-24 21:43:17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单选题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3分)
文章忌俗滥,生活也忌俗滥。??????????????????????????????????????
?????????????????????????????????。“风行水上,自然成纹”,文章的妙处如此。生活的妙处也是如此。
①东施没有心病,强学捧心颦眉的姿态,只能引人嫌恶。
②俗滥就是自己没有本色而蹈袭别人的成规旧矩。
③“虚伪的表现”就是“丑”,克罗齐已经说过。
④在西施是创作,在东施便是滥调。
⑤滥调起于生命的干枯,也就是虚伪的表现。
⑥西施患心病,常捧心颦眉,这是自然的流露,所以愈增其美。
A ⑤④③①②⑥??B ⑤③④⑥①②
C ②①⑥⑤④③? D ②⑥①④⑤③



2、单选题  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 A.现在透过柳丛,已可看到那座磨坊兀立在犹如无家可归的孤儿似的旷野之中,雨常常被雪珠所替代,风再温柔也无计于事。  
B.为促使救市方案极早通过表决,美国各地商会已致电所有国会议员,宣称“美国人民不会容忍那些漠不关心灾难发生的人”。  
C.面对自己一句“不为国家打球”而掀起的滔天巨浪,远在美国比赛的李娜倒是很淡定,直截了当地说:“没有事实不必解释”。  
D.冰峪沟的奇峰、步云山的温泉、鬼见愁的奇石、仙人居的云雾,这一刻,水乳交溶在梦里,让驴友们心醉神迷、不知西东。



3、单选题  【题文】从修辞角度看,下列句子与其它三句不同的一项是
A.你有你的铜枝铁干,像刀,像剑,也像戟。
B.雕刻在赵州桥栏板上的龙似乎都在游动,真像活的一样。
C.春天,丁香怒放,像天上飘下一朵朵淡紫色的云霞。
D.这幢朴素小屋,像一只小船,漂浮在花园绿色的海洋里。



4、单选题  下列各组词语中,只有一个错别字的一组是( )(2分)
A.化为乌有 眷恋 震摄 忧心冲冲
B.长吁短叹 璀璨 娇情 光阴荏苒
C.杞人忧天 饿殍 深隧 兼融并包
D.金科玉律 菲簿 内灸 笑容可鞠



5、单选题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实甫,名德信。元代戏曲作家,他所著的《西厢记》突破了元杂剧“四折一楔子”的传统结构,共五本二十一折。《长亭送别》为其中的第四本第三折。
B.鲁迅,原名周树人,浙江绍兴人,我国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1918年第一次以“鲁迅”的笔名发表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他的作品主要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等。
C.莎士比亚,文艺复兴时期英国剧作家,诗人。主要作品有:喜剧《威尼斯商人》,历史剧《亨利四世》,悲剧《罗密欧与朱丽叶》《哈姆雷特》《奥赛罗》《麦克白》。这四部悲剧就是他著名的“四大悲剧”。
D.庄子名周,战国中期宋国人。他继承并发展了老子的思想,为道家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庄子的文章,想像奇幻,构思巧妙,善用寓言和比喻,文笔汪洋恣肆,具有浪漫主义的艺术风格。



Tags:高考 语文 语言文字运用 题库 知识点 汇总 高中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考语文知识点汇总《古代诗歌鉴..

网站客服QQ: 960335752 - 14613519 - 7913157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