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语文高频试题、高中语文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语言文字运用 识记字音: 形声字的分辨 多音字的分辨 习惯性误读字 辨识字形: 近义字的分辨 易混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近义实词辨析 近义虚词辨析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成语的使用 其他熟语的使用 标点符号的使用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扩展语段: 语句连贯排序 语言得体 仿写句式 选用变换句式 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文言文阅读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分析文言句段: 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通假字 翻译 断句 概括分析 文言语段综合训练 名句名篇默写 名句 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鉴赏 语言风格类题目 诗歌常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欣赏作品的形象 写作 序列训练: 立意准确 结构严谨 辩证分析 耀眼的亮点 常见题型 知识点 实用素材 作文升格

高中语文知识点总结《古代诗歌鉴赏》高频考点强化练习(2017年最新版)(八)
2017-01-24 21:44:56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阅读题  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雨后池上??(刘敛)
一雨池塘水面平,淡磨明镜照檐楹。东风忽起垂杨舞,更作荷心万点声。
请从动静结合角度说说这首诗的表达(构思)方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景物写得清新明丽,让人领略到一股轻松愉悦的氛围,可见它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2、单选题  阅读任先青的短诗,然后做文后13—18题。
鲁迅
黑胡须发达如野草的季节
你在赵太爷钱太爷之流的流域里
散步忧闷
月,依然千年前那样索然无味
夜,却已深沉得入木三分
河滩上随手捡起一个人生
在手里团啊团啊团成一个阿Q
看惯手术刀的目光严酷地雕刻
雕刻这个卵形空洞的灵魂
(手笔虽神奇如魔棍?毕竟沉重??做不得幽默大师)
于是你悲哀地耸了耸眉
猛然
将这卵形把玩之物甩了出去
在铁屋子硬壁上摔个粉碎淋漓的液汁
让国人?看个怵目惊心
之后,你慢慢转过身
目光,出奇的冷峻!
小题1:
本诗记录了鲁迅写作中篇小说《阿Q正传》的过程,形象生动地再现了鲁迅的伟大形象,请根据诗的内容,填写下列内容。
胡须:??????????????????????????????????
目光:??????????????????????????????????
眉:????????????????????????????????????
小题2:
“赵太爷”“钱太爷”在《阿Q正传》中都是剥削者的代表,第一节诗写了一个怎样的社会?
答:??????????????????????????????????????????????????????????????????????????????????
小题3:
“在手里团啊团啊团成一个阿Q”说明了什么?
A.构思的过程?? B形象地描述?? C严谨地考证?? D写作的苦楚
小题4:
为何说鲁迅的目光是“看惯手术刀的目光”?

A.因为鲁迅的杂文是手术刀
B.因为鲁迅学过医,用过手术刀

C.因为他的小说似手术刀
D.因为他的笔就是手术刀
小题5:
“让国人/ 看个怵目惊心”的意思是

A.让人们震惊,认识社会与自我
B.让人们吃惊、害怕

C.让人们认识“把玩之物”
D.让人们回味生活
小题6:
这首诗是自由诗,从整个诗来看,也大体押韵,请看一看押的什么韵?
答:?????????????????????????????????????????????????????????????????????????????????


参考答案:
小题:
胡须:黑如野草;目光:看惯手术刀、出奇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3、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鹧鸪天
范成大
嫩绿重重看得成,曲阑幽槛小红英。酴醿架上蜂儿闹,杨柳行间燕子轻。
春婉娩,客飘零,残花残酒片时清。一杯且买明朝事,送了斜阳月又生。
注 酴醿:一种观赏植物。
(1)词的上片运用哪些手法来描写春日风光的?试作简要分析。
答:?????????????????????????????????????????????????????????????????????
(2)结合词的下片简要分析作者表达的情感。
答:?????????????????????????????????????????????????????????????????????


参考答案:(1)运用色彩对比、动静相衬的手法来描写春日风光的,“嫩绿”


本题解析:
(1)第一题考查的是诗歌的写景手法。
起句“嫩绿重重看得成”,就以“嫩绿”为全画敷下了基本色调。它可以增强春天的意象,唤醒读者对春天的情感。“重重”,指枝上的嫩叶重重叠叠,已有绿渐成阴的感觉。   “看得成”(“得”一作“渐”),即指此而言。当然只有这第一句,还不成其为画,因为它只不过涂了底色而记。当第二句“曲阑幽槛小红英”出现时,情形就完全不同了。这一句,至少有以下几方面的作用:一是构成了整个风景画的框架;二是有了色彩的鲜明映衬;三是有了一定的景深和层次感。“曲阑幽槛”,把画面展开,打破“


本题难度:一般



4、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各题。(6分)
归园田居·其一
  ?????????????陶渊明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⑴诗中的“尘网”“羁鸟”“池鱼”“樊笼”等词语各比喻什么?作者运用这些比喻,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
?????????????????????????????????????????????????????????????????????????????
????????????????????????????????????????????????????????????????????????????
⑵“暧暧”和“依依”在诗中是近义词,能不能互换?为什么?(3分)
?????????????????????????????????????????????????????????????????????????????
????????????????????????????????????????????????????????????????????????????


参考答案:⑴“尘网”与“樊笼”比喻官场,“羁鸟”“池鱼”比喻自己。运用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5、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诗词,根据提示完成赏析。(7分)
春夜闻笛①
唐 李益
寒山②吹笛唤春归,迁客相看泪满衣。
洞庭一夜无穷雁,不待天明尽北飞。
采桑子③
南宋 朱敦儒
扁舟去作江南客,旅雁孤云。万里烟尘,回首中原泪满巾。
碧山相映汀洲冷,枫叶芦根。日落波平,愁损辞乡去国人。
注释:①李诗是诗人谪迁江淮时所作。②寒山,今江苏徐州市东南,是东晋以来淮泗流域战略要地,屡为战场。③周必大在《二老堂诗话》说朱敦儒“靖康离乱,避地自江西走二广” 。
(1)两首诗传情达意都借助了“雁”这一意象。李诗借大雁春来北飞,言迁客欲归不得(雁归而人留),寄喻得体,衬托有方。朱诗?????????????????????????????????????。(3分)
(2)两诗中都有一“泪”字,但抒发的情感并不相同,请简要分析。(4分)


参考答案:(1)借旅雁自比,以万里反衬自身的孤单,写虽在战乱中来到江南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Tags:高考 语文 古代诗歌鉴赏 题库 知识点 汇总 高中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考语文知识点总结《常见题型》..

网站客服QQ: 960335752 - 14613519 - 7913157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