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阅读题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后面的题目。(6分)
题龙阳县青草湖①
唐温如
西风吹老洞庭波,一夜湘君②白发多。
醉后不知天在水,满船清梦压星河。
【注】①青草湖:位于洞庭湖的东南部,因湖的南面有青草山而得名。“青草湖”与洞庭湖一脉相连,所以,诗中又写成了“洞庭湖”了。②湘君:尧的女儿,舜的妃子。死后化为湘水女神。
(1)后人评说这首诗极有“太白遗风”,请你据此对本诗的表现手法作简要分析?(3分)
(2)诗的前半部写景萧瑟,后半部记梦美好,是否矛盾?为什么?(3分)????????????????????????????????????????????????????????????????????????????
参考答案:(l)本诗运用拟人和夸张的手法,想象奇特,如开头一句用一“老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2、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晚 次 鄂 州①
卢 纶
云开远见汉阳城,犹是孤帆一日程。
估客②昼眠知浪静,舟人夜语觉潮生。
三湘③衰鬓逢秋色,万里归心对月明。
旧业已随征战尽,更堪江上鼓鼙声!
【注】①《全唐诗》于本篇题下注“至德中作”。至德,唐肃宗李亨年号,本诗写作时间当在安史之乱前期。由于战乱,诗人被迫浪迹异乡,流徙不定。在南行途中,他写了这首诗。②估客:贩货的行商。③三湘:湖南境内,即诗人此行的目的地。
小题1:对于此诗首联的层次变化,清代学者方东树解释:“起句点题,次句缩转……”请简要分析首联中诗人的情感变化。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2:简要分析诗人在颈联和尾联中抒发的情感。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小题1:浓云散开,江天晴朗,举目远眺,仿佛能看到汉阳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
小题1:解答此题,要抓住诗句中一些关键的、富有感情色彩的词语,再联系标题,感知诗人的感情变化。首联中,起句“云开远见”四字流露出了一股喜悦之情,次句中“犹是”“孤帆”却透露出沉郁的心情。
小题2:解答此题,要抓住诗中的意象,抓住能表明主旨或情感的关键词语,还要联系诗人所处的社会背景,方能准确感知诗人的情感。“归心”“旧业已随征战尽”明显地表露出诗人的思乡和忧国之情。将三湘景色形容成“衰鬓逢秋色”,不忍听到“江上鼓鼙声”,更是展现出了作者浓厚的哀伤。
本题难度:一般
3、阅读题 【题文】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后面问题。
溪行逢雨与柳中庸 (唐)李端
日落众山昏,萧萧暮雨繁。
那堪两处宿,共听一声猿。
三峡吟 (宋)徐照
山水七百里,上有青枫林。
啼猿不自愁,愁落行人心。
【注】①上有青枫林:《楚辞·招魂》中有“湛湛江水兮上有枫,目极千里兮伤春心”句。
【小题1】这两首诗都以____ __写愁。(2分)
【小题2】简要分析这两首诗抒情手法的差异。(3分)
参考答案:【答案】
【小题1】猿声。
【小题2】第一首寓情
本题解析:【解析】
【小题1】
试题分析:解答此题,要注意找出两首诗中与“愁”有关的共同意象。两诗中共有的意象有山和猿声,但《三峡吟》中的“山”与“愁”关系不大,因此得出答案。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小题2】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诗歌的表现手法,答题时须知:用景写情,使用典故,抒情、说理都是表现手法。答案应根据它们在诗中筛选相关内容。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本题难度:一般
4、阅读题 白云泉?白居易
天平山上白云泉,云自无心水自闲。
何必奔冲山下去,更添波浪向人间。
①简要分析诗中抒情主人公的形象特点。(4分)
②本诗在艺术手法上有何突出特点?试简要分析。(3分)
参考答案:
小题1:①本诗抒情主人公是一个胸怀淡泊、精神闲适、渴
本题解析:
小题1:试题分析:白云随风飘荡,舒卷自如,无牵无挂;泉水淙淙潺流,自由奔泻,从容自得。诗人无意描绘天平山的巍峨高耸和吴中第一水的清澄透澈,却着意描写“云无心以出岫”的境界,表现白云坦荡淡泊的胸怀和泉水闲静雅致的神态。句中连用两个“自”字,特别强调云水的自由自在,自得自乐,逍遥而惬意。这里移情注景,景中寓情,“云自无心水自闲”,恰好是诗人思想感情的自我写照。本诗抒情主人公是一个胸怀淡泊、精神闲适、渴望摆脱俗务,具有出世归隐思想的仕人。
点评:分析人物形象,就要借助诗歌中人物外貌、神态、举止的描写,体会作品主人公鲜活的形象,进而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及思想感情。答题思路为:①首先分析诗歌中的景物形象、事物形象或人物形象。②进而分析诗人所寄寓的思想感情。
小题2:试题分析:这首七绝犹如一幅线条明快简洁的淡墨山水图。诗人并不注重用浓墨重彩描绘天平山上的风光,而是着意摹画白云与泉水的神态,将它人格化,使它充满生机、活力,点染着诗人自己闲逸的感情,给人一种饶有风趣的清新感。诗人采取象征手法,写景寓志,以云水的逍遥自由比喻恬淡的胸怀与闲适的心情;用泉水激起的自然波浪象征社会风浪,“兴发于此而义归于彼”,言浅旨远,意在象外,寄托深厚,理趣盎然。诗的风格平淡浑朴,清代田雯谓“乐天诗极清浅可爱,往往以眼前事为见得语,皆他人所未发。”
点评:“表达技巧”分为四个理解层面由低到高(字词一句子—段落一篇章),分别是修辞手法(比喻、比拟、夸张、借代等)、表达方式(记叙、说明、描写、抒情、议论,诗歌中主要是描写和抒情)、表现手法(对比、衬托、象征、比兴等)、谋篇布局手法(开头、结尾、过渡、照应等)。“秋逼暗虫通夕响”以动衬静。
本题难度:一般
5、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小题。
山园小梅(其一)
林?逋
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
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须檀板共金樽。
【注】:(1)林逋北宋诗人。他种梅养鹤成癖,终身不娶,世称“梅妻鹤子”。(2)暄妍:明媚美丽。(3)霜禽:一指“白鹤”;二指“冬天的禽鸟”,与下句中夏天的“粉蝶”相对。(4)合:应该。
小题1:诗的颔联化用南唐诗人江为的诗句“竹影横斜水清浅,桂香浮动月黄昏”,只是变更了两个字,便成点睛传世之笔。请你说说其中的妙处。(6分)
小题2:诗的中心意象为“山园小梅”,但诗人却没有简单的描写它,而是通过多种手法来突出。请分析诗中所用的主要手法,并概括写出作者想表达的心志。(5分)
参考答案:
小题1:将江为原句中具象可感的“竹”、“桂”变为为“
本题解析:
小题1: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考点,能力层次为D,侧重“鉴赏评价”能力的考查。本题在鉴赏过程中,要抓住诗歌里的意象,在此基础上感悟景物描写的特征,解答时一定要注意与诗句的结合。
小题1:本题考查“评价思想内容和观点态度”考点,能力层次为C,侧重“分析综合”能力的考查。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