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语文高频试题、高中语文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语言文字运用 识记字音: 形声字的分辨 多音字的分辨 习惯性误读字 辨识字形: 近义字的分辨 易混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近义实词辨析 近义虚词辨析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成语的使用 其他熟语的使用 标点符号的使用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扩展语段: 语句连贯排序 语言得体 仿写句式 选用变换句式 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文言文阅读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分析文言句段: 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通假字 翻译 断句 概括分析 文言语段综合训练 名句名篇默写 名句 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鉴赏 语言风格类题目 诗歌常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欣赏作品的形象 写作 序列训练: 立意准确 结构严谨 辩证分析 耀眼的亮点 常见题型 知识点 实用素材 作文升格

高考语文知识点《语言文字运用》试题强化练习(2017年最新版)(五)
2017-01-24 21:48:52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单选题  下列各项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

A.9月11日,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和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双百”人物在北京举行代表座谈会。
B.为适应中长期经济社会发展要求,我国教育发展应该从结构和效率人手,继续加大国家教育投入总量,最大限度地提高人均受教育年限。
C.《闯关东》将史诗性品格融人传奇性故事,讲述了历史大迁徙中底层百姓的生命际遇,展现了“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精神美感。
D.本来实力就不甚强大的英国队并不被人在欧锦赛上看好的原因,是罗尔·邓、本-戈登和阿祖拜克等篮球悍将均缺席了本次欧锦赛造成的。



2、语言运用题  【题文】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
同一事物,用不同的名字指称,其背后的文化内涵耐人寻味。有一个有趣的例子,二胡、笛子这类乐器,①        :香港称“中乐”,新加坡称“华乐”,中国内地称“民乐”,台湾则称“国乐”。②       ,“中”字最能表现自己的政治立场;新加坡百分之 七八十居民是华裔,“华语”“华文”“华乐”流露的是寻根意识;中国内地则把“民乐”和“西乐”对举,③        ;台湾政权是由内地过去的,沿用了民国时期的一些词语,“国乐”便是其中之一。可见,语言说到底是社会的缩影。



3、单选题  下面语段中划线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公共汽车正在行驶中,前面一骑摩托车的男子突然变向横穿马路,眼看两车就要相撞。在这千钧一发之际,只听“嘎——”的一声,公共汽车司机紧急刹车,避免了一场车祸的发生。车上乘客目睹了这扣人心弦的一幕,议论纷纷,怨声载道。那翻倒在地的骑摩托车男子迅速爬起来,一阵东张西望之后,未见交警身影,继而义无反顾,翻身上车,扬长而去。司机不禁怒形于色,大声斥责那违反交通规则的男子。

A.扣人心弦
B.怨声载道
C.义无反顾
D.怒形于色



4、语言运用题  按要求,把下面的长句改写为由三个单句组成的语段。
[要求](1)以“檀香山神店谷纪念陵园”为语段的开头。(2)表达简明、连贯。
曾为结束十年内战,促进第二次国共合作,实行全民族抗战作出巨大贡献的张学良先生与前年谢世的夫人赵一荻合葬在檀香山神店谷纪念陵园内一处占地约200平方米的、绿草如茵的山坡上。
答:???????????????????????????????????????????????????????????????????????????????????
?????????????????????????????????????????????????????????????????????????????????????
???????????????????????????????????????????????????????????????????????????



5、语言运用题    汉字以形表意,独一无二。巧妙理解汉字,足见智慧。请你仿照示例,任选一个汉字写一段话,要求:紧扣字义,内容健康;语言生动,见解鲜明;30字以上。
  示例一 知。矢口为知。矢,箭也。也就是说,一开口说话,就要直指事物的本质,一语中的,这才叫知。
  示例二 尖。一头大一头小为尖。非也。实一小人也。一个投机钻营、削尖了脑袋往上爬者,非小人若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Tags:高考 语文 语言文字运用 题库 知识点 汇总 高中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考语文答题技巧《语言文字运用..

网站客服QQ: 960335752 - 14613519 - 7913157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