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语文高频试题、高中语文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语言文字运用 识记字音: 形声字的分辨 多音字的分辨 习惯性误读字 辨识字形: 近义字的分辨 易混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近义实词辨析 近义虚词辨析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成语的使用 其他熟语的使用 标点符号的使用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扩展语段: 语句连贯排序 语言得体 仿写句式 选用变换句式 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文言文阅读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分析文言句段: 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通假字 翻译 断句 概括分析 文言语段综合训练 名句名篇默写 名句 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鉴赏 语言风格类题目 诗歌常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欣赏作品的形象 写作 序列训练: 立意准确 结构严谨 辩证分析 耀眼的亮点 常见题型 知识点 实用素材 作文升格

高考语文提分技巧《语言文字运用》考点预测(2017年押题版)(五)
2017-01-24 21:51:52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语言运用题    某中学举行主题为“婉约词韵·豪放诗情”的宋词朗诵比赛,请为主持人写一段开场白。要求紧扣主题,表达得体,有文采,不超过70个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语言运用题  根据下面内容,以单句的形式给“悲剧”下定义。(3分)
①悲剧是主要的戏剧种类之一,为各国戏剧家广泛采用。
②悲剧的基本特点是表现主人公和现实之间不可调和的冲突及其悲剧的结局。
③古代的悲剧发源于古希腊祭祀酒神的仪式。
④当时悲剧的内容大都取材于神话、传说和史诗。
????????????????????????????????????????????????????????????????????????
??????????????????????????????????????????????????????????????????????
????????????????????????????????????????????????????????????????????????



3、单选题  【题文】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bèi)懒 (yán)然(há)蟆陵(jiàn)或一轮
B.参(xǐng) 畏(xǐ) (kuī)周室 养生(sàng)死
C.肯(qìng)欢(xuè)(piān)舟子雕栏玉(qì)
D.披(mí)(qiǎo)然(pù)霜露(yuán)墙周庭



4、单选题  下列句子排列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①同是观察工具,望远镜可以观数里、数十里之外,看微生物则不行,这时挥洒自如的是显微镜
②俗话说: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③以人而论,权大位显,如王如皇者亦有他的局限,比如他就不能享村夫之趣、平民之乐。
④虽然大有大的好处,但它却不能占尽全部的风光。
⑤比如同是长度单位,以“里”去量路程可以,去量房屋之大小则不成。
⑥用“尺”量房屋之大小可以,去量一本书的薄厚则难为了它
⑦《红楼梦》中凤姐说得好:“大有大的难处” 。

A.②⑦⑤⑥③①④
B.④⑦⑤⑥①③②

C.⑦④⑤⑥③①②
D.②④⑤⑥①③⑦



5、语言运用题  阅读下列材料,按要求答题。(10分)
所谓“空巢”,从字面上讲就是“空寂的巢穴”,比喻小鸟离巢后的情景,现在被引申为子女离开后家庭的空虚、寂寞的状态。换句话说,空巢家庭即是指无子女共处,只剩下老年人独自生活的家庭。根据统计,目前,我国有8500万老人过着“空巢”生活。以往在中国老年家庭才有的“空巢现象”,而今正呈现“中年化”趋势,专家称之为“中年空巢现象”。专家表示,在独生子女婚育期的到来、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住房条件的改善以及人们观念的改变等背景下,我国的“空巢家庭”越来越多,带来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特别是父母们普遍遭遇失落、焦虑等情感困惑。2011年1月5日,新修订的《老年法草案》对“空巢”老人权益及生活问题给予了关注,在“精神慰藉”一章中规定,“家庭成员不得在精神上忽视、孤立老年人”,特别强调“与老年人分开居住的赡养人,要经常看望或问候老人”。“常回家看看”有可能成为法律义务,一时间为社会所热议。
(1)请对我国家庭出现的“空巢现象”的特点作简要的概括。(3分)
答:?????????????????????????????????????????????????????????????????
(2)对“常回家看看”以法律的形式加以规定,你有怎样的感想或看法?请简要阐述。(150字左右)(7分)
答:??????????????????????????????????????????????????????????????????



Tags:高考 语文 语言文字运用 题库 知识点 汇总 高中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中语文答题技巧《文学类文本阅..

网站客服QQ: 960335752 - 14613519 - 7913157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