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阅读题 文言文阅读,完成第小题。(每题2分,共6分)
杨邦乂,字唏稷,吉州吉水人。少处郡学,目不视非礼,同舍欲隳其守,拉之出,托言故旧家,实娼馆也。邦乂初不疑,酒数行,娼女出,邦乂愕然,疾趋还舍,解其衣冠焚之,流涕自责。博通古今,以舍选登进士第,遭时多艰,每以节义自许。历婺源尉,蕲、庐、建康三郡教授,改秩知溧阳县。会叛卒周德据府城,杀官吏。邦乂立县狱囚赵明于庭,欲诛之,因谕之,曰:“尔悉里中豪杰,诚能集尔徒为邑人诛贼,不惟宥尔罪,当上功畀爵。”明即请行,邦乂饮之卮酒,使自去。越翼日,讨平之。
建炎三年,金人至江上。高宗如浙西,留右仆射杜充为御营使,驻扎建康,命韩世忠、王燮诸将悉听充节制。充性酷而无谋,士心不附。渡冈沙,充遣陈淬等及金人战于马家渡。自辰至未,战数合,胜负未决。燮拥兵弗救,淬被擒,燮兵遁,充率麾下数千人降。金人济江,鼓行逼城。时李槐以户部尚书董军饷,陈邦光以显谟阁直学士守建康,皆具降状,逆之十里亭。金帅完颜宗弼既入城,槐、邦光率官属迎拜,惟邦乂不屈膝,以血大书衣裾曰:“宁作赵氏鬼,不为他邦臣。”宗弼不能屈。翼日,遣人说邦乂,许以旧官。邦乂以首触柱础流血,曰:“世岂有不畏死而可以利动者?速杀我。”翼日,宗弼等与槐、邦光宴堂上,立邦乂于庭,邦乂叱槐、邦光曰:“天子以若捍城,敌至不能抗,更与共宴乐,尚有面目见我乎?”有刘团练者,以幅纸书“死活”二字示邦乂曰:“若无多云,欲死趣书‘死’字。”邦乂奋笔书“死”字,金人相顾动色,然未敢害也。已而宗弼再引邦乂,邦乂不胜愤,遥望大骂曰:“若女真图中原,天宁久假汝,行磔汝万段,安得污我!”宗弼大怒,杀之,剖取其心,年四十四。事闻,赠直秘阁,赐田三顷,官为敛葬,即其地赐庙褒忠,谥忠襄,官其四子。???????????(节选自《宋史·杨邦乂传》,有改动)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同舍欲隳其守隳:毁坏
B.诚能集尔徒为邑人诛贼徒:徒党,同一类人
C.皆具降状,逆之十里亭逆:叛逆
D.若女真图中原,天宁久假汝假:给予帮助
小题2: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直接表明杨邦义节义品性的一组是(??)
①少处郡学,目不视非礼???????????②邦乂饮之卮酒,使自去
③惟邦乂不屈膝???????????????????④立邦乂于庭
⑤邦乂奋笔书“死"字??????????????⑥即其地赐庙褒忠,谥忠襄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③④⑤
D.④⑤⑥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杨邦乂在郡里求学时,被同学托言是到故友家而被骗到娼馆,酒行了几遍后才知道真相,先是惊愕,后马上快步回到宿舍,脱下衣服帽子烧掉,痛哭流涕深深自责。
B.杨郭乂做溧阳知县时,为对付占府城杀官吏的叛卒周德而对犯人赵明恩威并施,在杨邦乂赦罪报功封爵的许诺下,赵明第二天就主动请缨,几天时间,就平定了叛乱。
C.宋朝将领在金兵面前或逃或败或降,使得金兵渡过长江直逼建康城;宋朝大臣们也屈膝迎拜金帅完颜宗弼;而杨邦乂却在衣襟上写下血书,表达誓死效忠大宋的决心。
D.宗弼软硬兼施,又用许诺恢复杨邦乂原有的官职来诱降他,杨邦乂不为所动,抱定必死的决心,即使如此,金人也不敢加害他,后来他又怒骂宗弼,才被杀死并剖心。
小题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 邦乂立县狱囚赵明于庭,欲诛之,因谕之。(5分)
译文:?????????????????????????????????????????????????????????????????
???????????????????????????????????????????????????????????????????????
(2) 天子以若捍城,敌至不能抗,更与共宴乐,尚有面目见我乎!(5分)
译文:?????????????????????????????????????????????????????????????????
???????????????????????????????????????????????????????????????????????
参考答案:
小题1:C
小题2:A
小题3:B
本题解析:
小题1:
试题分析:此类题目一定要在答题时把实词放回到原文中进行结合具体语境和上下文来理解。逆:迎接。
小题2:
试题分析:①③⑤表明其“节” (气节,操守) ②表明其“义”, ④是敌人的行为,⑥是对邦乂节义的褒扬,不是“直接”。
小题3:
试题分析:“第二天”有误,应该是当即行动,另“过了几天”,也与原文的“越翼日”(过了第二天)不符。
小题4:
试题分析:此类题目在翻译时首先要找出关键字或句式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除一些带有比喻性的词语然后再整体翻译,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达到词达句顺。
译文:
杨邦乂(乂:yì,1.治理,安定;2.贤才),字晞稷,吉州吉水人。邦乂少时在郡学,眼睛不看有违于礼义的东西,同学想毁坏他的操守,拉他出去,托言是故友家,其实是妓女馆。邦乂开始没有怀疑,酒行了几遍,妓女出来了,邦乂陡然一惊,快步回到舍宿,脱下衣服帽子烧掉,痛哭流涕自我责斥。博通古今,以上舍资格登进士第,遭逢时事多艰难,每每以气节忠义自许。历任婺源县尉,蕲州、庐州、建康三郡教授,改官秩知溧阳县。恰逢叛兵周德占据府城,杀害官吏。邦乂让县里监狱中的囚犯赵明站立在院子里,(本)想要杀掉他,(却又)趁机告诉他,说:“你熟悉乡里的豪杰,如确实能聚集你的同党替县里百姓诛杀盗贼,不但宽宥你的罪行,而且还可上报功劳赐封官爵。”赵明马上请求行动,邦乂给他一大杯酒让他喝,接着让他自己离去。过了第二天,就讨平了叛兵。
建炎三年(1129),金人到达长江上,高宗去浙西,留下右仆射杜充为御营使,驻扎在建康,命令韩世忠、王燮诸将都听杜充节制。杜充性情残酷而且无谋,军心不附。渡冈沙河后,杜充派遣陈淬等人与金人战于马家渡。从辰时到未时,双方多次交战,不分胜负。王燮拥兵不去援救,陈淬被金人擒获,王燮的军队逃跑,杜充率领部下几千人投降。金人渡过长江,击鼓前进直逼建康城。当时李棁(zhuō)以户部尚书的身份监督军饷,陈邦光以显谟阁直学士的身份驻守建康,都写好降书,在十里亭迎接金人。金人主帅完颜宗弼已进入城内,李棁、陈邦光率领下属官员迎接跪拜,只有杨邦乂不下跪,用血在衣襟上写了几个大字:“宁做赵氏鬼,不为他邦臣。”宗弼不能使他屈服。第二天,宗弼派人劝说邦乂,许诺恢复他原有的官职。邦乂用头碰柱子底下的石礅,鲜血直流,说: “世上难道有不怕死而可以用利惑动的吗?快点杀掉我。”第二天,宗弼等人与李棁、陈邦光在厅堂上举行宴会,让邦乂站在院子里,邦乂叱骂李棁、陈邦光说:“天子用你们守卫城池,敌人来了你们不能抵抗,反与敌人一起宴饮玩乐,还有脸见我吗?”有个刘团练,用一幅纸写上“死活”二字给邦乂看,说:“你不要多说话,想死赶快写‘死’字。”邦乂奋笔写上“死”字,金人互相看着变了脸色,但不敢加害于他。不久宗弼又拉出邦乂,邦乂不胜愤恨,远远看着宗弼大声骂道: “你们女真图谋中原,上天岂会长久帮助你,定将把你碎尸万段,你怎么能玷污我!”宗弼大怒,杀害邦乂,剖肚取出他的心脏,时年四十四岁。事情被朝廷听到,赠他直秘阁,赐给田地三顷(三百亩),官府为他殓尸下葬,就其葬地赐庙号褒忠,谥号“忠襄”,授予他的四个儿子官职。
本题难度:一般
2、阅读题 阅读《垓下之围》片段,完成考题。(共22分)
于是项王乃欲东渡乌江。乌江亭长舣船待,谓项王曰:“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愿大王急渡。今独臣有船,汉军至,无以渡。”项王笑曰:“天之亡我,我何渡为!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乃谓亭长曰:“吾知公长者。吾骑此马五岁,所当无敌,尝一日行千里,不忍杀之,以赐公。”乃令骑皆下马步行,持短兵接战。独籍所杀汉军数百人。项王身亦被十余创,顾见汉骑司马吕马童,曰:“若非吾故人乎?”马童面之,指王翳曰:“此项王也。”项王乃曰:“吾闻汉购我头千金,邑万户,吾为若德。”乃自刎而死。
太史公曰:吾闻之周生曰“舜目盖重瞳子①”,又闻项羽亦重瞳子。羽岂其苗裔邪?何兴之暴也!夫秦失其政,陈涉首难,豪杰蜂起,相与并争,不可胜数。然羽非有尺寸,乘势起陇亩之中,三年,遂将五诸侯灭秦,分裂天下,而封王侯,政由羽出,号为“霸王”,位虽不终,近古以来未尝有也,及羽背关②怀楚,放逐义帝而自立,怨王侯叛己,难矣。自矜功伐,奋其私智而不师古。谓霸王之业,欲以力征经营天下。五年卒亡其国,身死东城,尚不觉寤而不自责,过矣。乃引“天亡我,非用兵之罪也”,岂不谬哉!
[注]①重瞳子:传说舜的双眼各有二个瞳子。②背关:指项羽背弃关中有利地形。
小题1:下列句中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何兴之暴也!暴:暴虐
B.吾闻汉购我头千金,邑万户购:悬赏
C.然羽非有尺寸尺寸:一点点凭借或资本
D.乃引“天亡我,非用兵之罪也”,岂不谬哉!引:援引,说。
小题2: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线词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2分)
A.①乃引“天亡我,非用兵之罪也”,岂不谬哉!②臣乃得有以报太子
B.①自矜功伐,奋其私智而不师古②因人之力而敝之
C.①天之亡我,我何渡为!②顷之未发,太子迟之
D.①欲以力征经营天下②倚柱而笑,箕踞以骂
小题3:对文章分析评价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司马迁认为项羽的功业表现在“非有尺寸,乘势起垄亩之中”,“政由羽出,号为霸王”;他的过失表现在他“怨王侯叛己”,“自矜功伐”,“不师古”。叙事简要,极富概括性。
B.司马迁认为项羽的主要过错是“身死东城,尚不觉寤而不自责”,行文中含有责备与痛惜之情,使文章文情并茂。
C.这段文字对项羽一生作了总的评价,既赞扬了项羽的灭秦之功,又指出他“自矜功伐”等方面的过错,显示了司马迁评价历史人物实事求是的公正态度。
D.这段文章对项羽一生的功过褒贬适当,褒多于贬,反映了司马迁对这位失败的英雄的偏爱和敬重。
小题4:把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每题4分,共16分)
⑴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籍独不愧於心乎?
???????????????????????????????????????????????????????????????????
(2)吾闻汉购我头千金,邑万户,吾为若德。
???????????????????????????????????????????????????????????????????????????????
(3)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
(4)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父母宗族,皆为戮没。
???????????????????????????????????????????????????????????????????????????
参考答案:
小题1:A
小题1:B
小题1:C
本题解析:
小题1:试题分析:A项,暴:突然。
点评:判断文言实词的意义,要在对选项所给句子理解的基础上根据上下文的语境进行分析推断。
小题1:试题分析:A项,乃:连词,转折,却/副词,才;B项,而:连词,转折;C项,之:主谓之间,取独/音节衬词,无实义;D项,介词,凭借/连词,表修饰。
点评:理解文言虚词,首先是要对18个文言虚词的用法能够了解,然后根据题目中选项中所给四个教材中的句子,,进行初步判断,再将其余四个句子代入文中在分析句子结构的基础上进行比较。
小题1:试题分析:A项,“怨王侯叛己”不是司马迁认为的项羽的过失,B项,司马迁认为项羽的主要过错是“自矜功伐,奋其私智而不师古”,D项,“褒多于贬”没有依据,无论是从篇幅,还是从表述的力度,都看不出这一点。
小题1:试题分析:(1)注意“王”是使动用法,“使……称王”,“纵” 表假设,译为“即使”,“独”表反问,译为“难道”。( 2)注意“头千金,邑万户”是定语后置,同时这两句话前省略介词“以”,即“以头千金,邑万户”,状语后置,“若”是第二人称代词,你。(3)句中注意“以为”是“把……当作”,“东道主”是古今异义词,译为“东方道路上接待过客的主人”,“行李”是古今异义词,译为“出使的人”,“乏困”是古今异义词,译为“缺少的东西”。(4)句中注意“遇”译为“对待”,“深”译为“狠毒”,“皆为戮没”是由“为”引出的被动句式,“戮”译为“杀戮”“没”指“没为奴隶”。
点评:翻译句子应该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结合文中上下文的意义,要求能字字对应,字字落实。
本题难度:一般
3、单选题 对下列加粗词的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 ①盘盘焉,囷囷焉
②而望幸焉
③架梁之椽,多于机上之工女
④其皆出于此乎
A.①②用法相同,③④用法不同。
B.①②用法不同,③④用法相同。
C.①②用法不同,③④用法不同。
D.①②用法相同,③④用法相同。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4、阅读题 阅读下面《孟子》选段,回答问题。
孟子曰:“人不可以无耻。无耻之耻,无耻矣。”(《尽心》上六)
孟子曰:“耻之于人大矣!为机变之巧者,无所用耻焉。不耻不若人,何若人有?”(《尽心》上七)
孟子曰:“可以取,可以无取,取伤廉;可以与,可以无与,与伤惠;可以死,可以无死,死伤勇。”(《离娄》下二三)
1.下列各项中,对上面选段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孟子认为羞耻之心,人皆有之。只有无耻卑鄙之徒才不知世间有羞耻二字。
B.孟子认为羞耻之心对于人至关重要!不以自己不如别人为羞耻,就赶不上别人。
C.孟子认为如果及早知耻,以羞耻为动力,化羞耻为力量,亡羊补牢,未为晚矣。
D.孟子认为行事过程中处在两难的情况下要以知耻为行事标准,否则有损于义。
2.结合上面的选段,谈谈孟子说的“人不可以无耻”中耻的对象是什么,请简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D
2.羞耻心固然重要,但对于哪些事情引为羞耻,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1~4题。
……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
乃瞻衡宇,栽欣栽奔。僮仆欢迎,稚子候门。三径就荒,松菊犹存。携幼入室,有酒盈樽。引壶觞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园日涉以成趣,门虽设而常关。策扶老以流憩,时矫首而遐观。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景翳翳以将入,抚孤松而盘桓。
归去来兮,请息交以绝游。世与我而相违,复驾言兮焉求?悦亲戚之情话,乐琴书以消忧。农人告余以春及,将有事于西畴。或命巾车,或棹孤舟。既窈窕以寻壑,亦崎岖而经丘。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
已矣乎!寓形宇内复几时?曷不委心任去留?胡为乎遑遑欲何之?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怀良辰以孤往,或植杖而耘耔。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
1.解释下面句中疑问代词的词义,并将该句译成现代文句。
(1)复驾言兮焉求 焉:_____________________
(2)曷不委心任去留 曷:_____________________
(3)胡为乎遑遑欲何之 何: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析第2段景物描写中“松菊犹存”“出岫之云”“倦飞之鸟”“抚孤松” 等意象的象征意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3段中,作者隐居乡村的生活乐趣,从哪些方面可以看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如何正确理解结尾处“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两句话的含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1)焉:什么。我还乘车出去追求什么呢?(2)曷:何不。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