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语文高频试题、高中语文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语言文字运用 识记字音: 形声字的分辨 多音字的分辨 习惯性误读字 辨识字形: 近义字的分辨 易混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近义实词辨析 近义虚词辨析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成语的使用 其他熟语的使用 标点符号的使用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扩展语段: 语句连贯排序 语言得体 仿写句式 选用变换句式 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文言文阅读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分析文言句段: 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通假字 翻译 断句 概括分析 文言语段综合训练 名句名篇默写 名句 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鉴赏 语言风格类题目 诗歌常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欣赏作品的形象 写作 序列训练: 立意准确 结构严谨 辩证分析 耀眼的亮点 常见题型 知识点 实用素材 作文升格

高考语文答题技巧《语言文字运用》高频考点强化练习(2017年最新版)(十)
2017-01-24 22:24:21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单选题  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这点小错误还算不上什么,不足为训,您不要老记在心上,畏首畏尾是干不好工作的。
B.好好一个连长他不当,却自愿到一个负债近百万的服装厂当厂长,大家都觉得不可理喻。
C.美国对别国的人权问题说三道四,横加指责,而对本国侵犯人权的行为却讳莫如深。
D.你这样几天几夜通宵达旦的工作,可要注意身体啊!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不足为训:不能作为法则和典范。不可理喻:不能用道理来开导、说服他。亦形容蛮横无理。讳莫如深:把事情隐瞒得很严,惟恐别人知道。通宵达旦:整整一夜到天亮。


本题难度:一般



2、单选题  下列各项,划线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巴尔扎克在卷帙浩繁的《人间喜剧》中,塑造了各式各样的典型人物。
B全班同学对《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恪守不渝,得到了学校领导的充分肯定。
C真是无独有偶,你刚才谈的那个骗子行骗的手法,我在别的地方也碰到过。
D我们时常留心书店里有关市场经济理论的新书预告,却视而不见这方面书籍的出版。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A卷,书的册本或篇章。帙,用布锦织成的包书的套子。浩繁,众多的纷繁。形容书籍众多纷繁。B恪:谨慎,恭敬。渝:改变。严格遵守,始终不变。一般用于大的原则的事,严格遵守不动摇。C独:一个。偶:一对。不止一个,还有正好可与之配对成双的。D看到好象没有看到一样,形容漠不关心,麻木不仁。


本题难度:简单



3、单选题  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读谢冰心的散文,非常欣赏“雨后的青山,好像泪洗过的良心。”觉得她的比喻实在清闲鲜活。
B.人生必于忧患备尝之余,才能体会杜老“眼枯见骨”的哀痛。
C.散文是一种“实”“虚”结合,因“实”出“虚”的艺术。
D.杂文和随笔是极其亲近的两姐妹,它们都是说理性散文,重哲理、崇个性、富理趣、有文采……等,二者都是共同的。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A、“心”后的句号应该放在引号的外面;C、“结合”后应该是顿号;D、省略号与“等等”重复


本题难度:一般



4、单选题  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语句,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3分)
春夜,一轮晕月映着灿烂的垂樱,这就是闻名于世的园山夜樱花。我早就神往于这般美景了。这天,我赶到园山公园的时候,还见不到月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花仰望着月,________,月俯视着花,瞬间,一切都陡然静止下来,在这清丽的天地间只有月和花。
①近景是一株身着淡红色盛装的垂樱树
②远景是暮色苍茫的东山
③山顶上渐渐发亮,月亮悄悄地升上淡紫色的夜空
④地上竟然没有一瓣落花

A.④①②③
B.①④③②
C.②①④③
D.①②③④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试题分析:这一段文字叙述了月亮的变化(时间)以及眼前所见景色(空间),从“还见不到月亮”之时所见的“远景”到“近景”再到“地上”,视角从上到下;从“暮色苍茫”到月亮升空,时间在向前推移,因此答案为C。


本题难度:一般



5、单选题  【题文】选出加点虚词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               (    )
A.①归求救国之策②北驱予并往,不在使者之目
B.①翌日,资政殿学士行②几捕系死
C.①于其身也,耻师焉②北虽貌敬,实愤怒
D.①扬州城下,进退不由,例送死②以父母之遗体行,而死有余责


参考答案:【答案】 C


本题解析:【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文言虚词也是一词多义的和有多种用法的,解题时应加以注意。C.则:都是“却”,表转折关系。A而:承接关系/转折关系。B以:凭……身份/因为。D殆:接近于/危险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本题难度:简单



Tags:高考 语文 语言文字运用 题库 知识点 汇总 高中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考语文知识点汇总《文学类文本..

网站客服QQ: 960335752 - 14613519 - 7913157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