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语文高频试题、高中语文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语言文字运用 识记字音: 形声字的分辨 多音字的分辨 习惯性误读字 辨识字形: 近义字的分辨 易混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近义实词辨析 近义虚词辨析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成语的使用 其他熟语的使用 标点符号的使用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扩展语段: 语句连贯排序 语言得体 仿写句式 选用变换句式 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文言文阅读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分析文言句段: 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通假字 翻译 断句 概括分析 文言语段综合训练 名句名篇默写 名句 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鉴赏 语言风格类题目 诗歌常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欣赏作品的形象 写作 序列训练: 立意准确 结构严谨 辩证分析 耀眼的亮点 常见题型 知识点 实用素材 作文升格

高中语文知识点总结《语言文字运用》试题强化练习(2017年最新版)(十)
2017-01-24 22:35:32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单选题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 ] ①我的任务是过桥去_____________对岸的桥头堡,查明敌人究竟推进到了什么地点。 ????
②它将是一个信号,表示那神秘莫测的遭遇战即将_____________,而老人始终坐在那里。
③骡车从桥边_____________地爬上陡坡,一些士兵帮着????推动轮辐。 ????
A.侦查/爆发/徜徉 ????
B.侦查/暴发/蹒跚 ????
C.侦察/暴发/徜徉 ????
D.侦察/爆发/蹒跚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2、语言运用题  【题文】“作业写到很晚,真是杯具!再酱紫,要生餐具了!”“神马都是浮云!”“童鞋都是些菌男霉女,但我肥肠稀饭哦!”近年来,类似的语言越来越多地出现在中小学生作文中,有人把这种现象叫“网络语‘入侵’作文”。不同的群体对这种现象有不同的看法,并有各自的道理。请选择作文学生、语文教师、语言学家中的二种人物,以他们的身份对这一现象进行简要评论。(5分)
⑴作文学生:                                        
⑵语文老师:                                       
⑶语言专家:                                        


参考答案:【答案】例:⑴作文学生:作文中使用一些网络语言有新鲜感,诙谐


本题解析:【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3、单选题  
下列句子表意明确、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对他大会上慷慨激昂地表示要反对腐败,私下里却贪污受贿的批评,表示赞同。
B.有关负责人强调,必须把制止有偿新闻、买卖书号等当作一项重要任务长抓不懈。
C.2006年金银彩色纪念币表面采用了热转印技术和剥光、喷砂,使得币面着色细腻,色彩
逼真,纤毫毕现,栩栩如生。
D.越来越多的下岗职工凭着再就业的优惠政策走上了创业之路,他们把国家贴息贷款的将
近一半以上作为自己重新创业的启动资金。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A语意不明,谁表示赞同?C“喷砂”后面应加上“技术”一类的词语,才能与前面的“采用”搭配。C.“将近”与“以上”前后矛盾。)


本题难度:一般



4、语言运用题  ×学校将筹办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庆典活动。请你在下面主持人的一段“开场白”中插入一个与语文课本或读本内容有联系的句子。(4分)
要求:能彰显“怀风云先烈,颂百年辛亥”的主题;两个分句中应至少有一个与语文课本或读本有联系;句式整齐琅琅上口。
同学们:百年前的中国,???,???。从此,中国打破了腐朽落后的封建专制,开启了救国图强的新的历史。百年后的今天,我们回望历史,缅怀先烈,更应继承先烈们的爱国遗志,以坚毅不拔之精神,迎接挑.战,开创中华民族灿烂辉煌的明天。


参考答案:
示例1:民主战士夏瑜血洒尘埃,武昌首义枪声震醒华夏。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5、单选题  【题文】下列各项中,词类活用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   )

A.(1)(2)(7)/(3)(4)(11)/(6)/(5)(8)/(9)/(10)/ (12)
B.(1)(2)(12)/(3)/(4)(6)/(5)(8)/(9)/(7)(11)/(10)
C.(1)(2)/(3)(4)(11)/(6)/(5)(8)/(7)(9)/(10)/ (12)
D.(1)(2)(7)(12)/(3)/(4)(6)/(5)(8)/(9)/(10)/(11)


参考答案:【答案】A


本题解析:【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Tags:高考 语文 语言文字运用 题库 知识点 汇总 高中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考语文复习资料《语言文字运用..

网站客服QQ: 960335752 - 14613519 - 7913157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