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语文高频试题、高中语文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语言文字运用 识记字音: 形声字的分辨 多音字的分辨 习惯性误读字 辨识字形: 近义字的分辨 易混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近义实词辨析 近义虚词辨析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成语的使用 其他熟语的使用 标点符号的使用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扩展语段: 语句连贯排序 语言得体 仿写句式 选用变换句式 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文言文阅读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分析文言句段: 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通假字 翻译 断句 概括分析 文言语段综合训练 名句名篇默写 名句 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鉴赏 语言风格类题目 诗歌常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欣赏作品的形象 写作 序列训练: 立意准确 结构严谨 辩证分析 耀眼的亮点 常见题型 知识点 实用素材 作文升格

高中语文知识点总结《语言文字运用》试题强化练习(2017年最新版)(二)
2017-01-24 22:35:32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语言运用题  在横线上填写两个分句,使前后语意连贯,句式一致。(2分)
我爱我们祖国的土地!狂风曾来扫荡过它,__________,霜雪曾来封锁过它;__________;大雨曾来冲刷过它,异族奴隶主的铁骑曾来践踏过它,帝国主义的炮弹曾来轰击过它。不过,尽管受了这些磨难,它还是默默的坚持着。


参考答案:冰雹曾来打击过它 大火曾来烧灼过它(其它回答符合要求即可,各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仿用句式,不但句式要求一致,而且语意也要前后连贯。意象要选取与狂风、霜雪同类的事物,以显示土地的坚韧。


本题难度:一般



2、单选题  【题文】下列各组词语中,有两个错别字的一组是          (   )
A.荣膺彪柄随遇而安差之毫厘,谬以千里
B.僵绳演绎养虎遗患江山易改,秉性难移
C.款识文身雍荣华贵盛名天下,其实难副
D.殒落凑合声名雀起取之无禁,用之不竭


参考答案:【答案】D


本题解析:【解析】本题考查现代汉语常用字字形的辨析能力。本题在词语及熟语中考查学生的对汉字字形的辨析能力。相对于选出有错别字的题来说,本题增加了难度。所以答题时要逐词分析,因义辨形。A没有。B缰绳C没有。D声名雀起-鹊


本题难度:一般



3、单选题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熟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A.她想起母亲生前常说:“我是不会给孩子们添任何麻烦的,人不能在死亡面前好强,还是未雨绸缪的好。”
B.由于父母离异,我再也没有了从前的朝气,学习成绩也直线下滑,于是干脆破罐子破摔,旷课去网吧,借虚拟世界来麻痹自己。
C.我,一介芸芸众生,没有睿智的头脑,也没有令人艳羡的家庭背景,更不具备惊艳的美色,但我有一双巧手和一颗不服输的心。
D.想通过投取巧甚至弄虚作假的办法来求得别人的尊重,无疑是缘木求鱼,其结果只能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C(芸芸众生,佛教指一切有生命的东西,一般也用来指众多的平常人。前面不能用数量词修饰。)


本题难度:一般



4、单选题  (内蒙古赤峰二中2009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阶段考试)填入下列句子横线处的语句,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句是()
(1)《文心雕龙?明诗》说“???????????????。”诗人此时闻声兴感,情怀发于不自觉,正是思与境谐的天然妙合。
(2)四句诗构成一幅完美的图画:????????。历历如在眼前,备感趣味澄鲜,余韵不尽。①人禀七情,应物斯感,感物吟志,莫非自然
②人禀七情,感物吟志,应物斯感,莫非自然
③小溪阴阴,鹅鸭戏水,细雨翻萍,形象鲜明
④小溪阴阴,细雨翻萍,鹅鸭戏水,形象鲜明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档案的原意是“分类保存以备查考的文件和材料”,此处比喻能显示身体某些特征的迹象。而①②说明的是骨骼在人体中的作用,③④⑤符合要求)


本题难度:一般



5、单选题  下列各句中,标点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 A.“包好,包好!”康大叔瞥了小栓一眼,仍然回过脸,对众人说:“夏三爷真是乖角儿,要是他不先告官,连他满门抄斩。现在怎样?银子!——这小东西也真不成东西!关在牢里,还要劝牢头^造**。”
B.《兵车行》《三吏》《三别》等,是杜甫著名的叙事诗,也是最具人民性和爱国精神的作品。
C.亨利·戴维·梭罗,美国作家、哲学家,著名散文集《瓦尔登湖》的作者,论文《论公民的不服从权利》(又译为《消极抵抗》)是他的另一篇佳作。
D.目睹国破家亡的李清照,在“寻寻觅觅、冷冷清清”的晚年里,无依无靠,呼告无门,贫困忧苦,可谓“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Tags:高考 语文 语言文字运用 题库 知识点 汇总 高中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考语文复习资料《语言文字运用..

网站客服QQ: 960335752 - 14613519 - 7913157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