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语文高频试题、高中语文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语言文字运用 识记字音: 形声字的分辨 多音字的分辨 习惯性误读字 辨识字形: 近义字的分辨 易混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近义实词辨析 近义虚词辨析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成语的使用 其他熟语的使用 标点符号的使用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扩展语段: 语句连贯排序 语言得体 仿写句式 选用变换句式 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文言文阅读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分析文言句段: 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通假字 翻译 断句 概括分析 文言语段综合训练 名句名篇默写 名句 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鉴赏 语言风格类题目 诗歌常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欣赏作品的形象 写作 序列训练: 立意准确 结构严谨 辩证分析 耀眼的亮点 常见题型 知识点 实用素材 作文升格

高考语文知识点复习《古代诗歌鉴赏》高频考点强化练习(2017年最新版)(六)
2017-01-24 22:51:38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题宣州开元寺水阁 杜牧?
六朝文物草连空,天淡云闲今古同。鸟去鸟来山色里,人歌人哭水声中。
深秋帘幕千家雨,落日楼台一笛风。 惆怅无因见范蠡?,参差烟树五湖东。
?本诗作于杜牧任宣州团练判官期间,当时杜牧常去城中开元寺游赏。此篇抒写俯瞰宛溪、极目五湖的今古感慨。?范蠡:辅佐越国勾践一雪会稽之耻,功成名就之后激流勇退,泛舟五湖,经商成巨富,自号陶朱公,后人尊称“商圣”。
小题1:本诗中间两联采用了什么手法来描绘景物?请简要分析。(4分)
答: ?????????????????????????????????????????????????????????????????????????????????????
小题2:本诗结尾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请结合尾联简要赏析。(4分)
答: ?????????????????????????????????????????????????????????????????????????????????????


参考答案:
小题1:视觉和听觉相结合的手法,(1分)诗人抓住山色


本题解析:
小题1:三、四两句是景色描写。敬亭山象一面巨大的翠色屏风,展开在宣城的近旁,飞鸟来去出没都在山色的掩映之中。宛溪两岸,百姓临河夹居,人歌人哭,掺合着水声,随着岁月一起流逝。这两句似乎是写眼前景象,写“今”,但同时又和“古”相沟通。飞鸟在山色里出没,固然是向来如此,而人歌人哭,也并非某一片刻的景象。“歌哭”语出《礼记·檀弓》:“晋献文子成室,张老曰:‘美哉轮焉!美哉奂焉!歌于斯,哭于斯,聚国族于斯。’”“歌哭”言喜庆丧吊,代表了人由生到死的过程。“人歌人哭水声中”,宛溪两岸的人们就是这样世世代代聚居在水边。这些都不是诗人一时所见,而是平时积下的印象,在登览时被触发了。接下去两句,展现了时间上并不连续却又每每使人难忘的景象:一是深秋时节的密雨,象给上千户人家挂上了层层的雨帘;一是落日时分,夕阳掩映着的楼台,在晚风中送出悠扬的笛声。两种景象:一阴一晴;一朦胧,一明丽。在现实中是难以同时出现的。但当诗人面对着开元寺水阁下这片天地时,这种虽非同时,然而却是属于同一地方获得的印象,汇集复合起来了,从而融合成一个对宣城、对宛溪的综合而长久性的印象。这片天地,在时间的长河里,就是长期保持着这副面貌吧?这样,与“六朝文物草连空”相映照,那种文物不见、风景依旧的感慨,自然就愈来愈强烈了。
小题2: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歌情感和把握作者情感态度的能力。诗人的心头浮动着对范蠡的怀念,无由相会,只见五湖方向,一片参差烟树而已。五湖指太湖及与其相属的四个小湖,因而也可视作太湖的别名。从方位上看,它们是在宣城之东。春秋时范蠡曾辅助越王勾践打败吴王夫差,功成之后,为了避免越王的猜忌,乘扁舟归隐于五湖。作者借范蠡的典故,表达出对古人的崇高风范的追思和功成身退、纵情江湖的愿望。


本题难度:一般



2、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蓦山溪·自述
宋自逊
壶山居士,未老心先懒。爱学道人家,办竹几、蒲团茗碗。青山可买,小结屋三间,开一径,俯清溪,修竹栽教满。
客来便请,随分家常饭。若肯小留连,更薄酒,三杯两盏,吟诗度曲,风月任招呼。身外事,不关心,
自有天公管。
注 宋自逊生活在南宋覆亡前那段激烈动荡时期。
(1)请简要概括词的上片与下片分别写了什么内容。
答:???????????????????????????????????????????????????????????????????????????????????????????
(2)“身外事,不关心,自有天公管”是一种什么样的生活方式,你如何评价作者这种人生态度?
答:????????????????????????????????????????????????????????????????????????????????????????????


参考答案:(1)上片主要描写了词人简洁清幽的居住的环境,下片主要写自己


本题解析:(1)上片主要描述其居处,从中流露心境情怀。下片言处世的随和与闲吟的自在。(起笔自报家门,直陈心迹,态度散漫,老气横秋。“未老心先懒”,心懒,一种看透世情,失却斗争与进击之心的消极精神。颓莫大于心懒。然这种状态不会是天生如此,而或是人生灾厄、磨难使然。下片客来便请”,一个“便”字,既无热情,亦不冷面拒人于千里。抽身世外而并不与世隔阻,清高中含着通达。“若肯”二句,仍旧是待人以不即不离。
(2)是一种登山长啸,垂钓清溪的隐士生活方式。是一种无奈的逃避。(“吟诗”二句,既应开篇“懒”字,又呼出下文“不关


本题难度:一般



3、阅读题  
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回答问题。
溪居即事
崔道融
篱外谁家不系船,春风吹入钓鱼湾。
小童疑是有村客,急向柴门去却关。
溪兴
杜荀鹤
山雨溪风卷钓丝,瓦瓯篷底独斟时。
醉来睡着无人唤,流到前溪也不知。
1.两首诗都以溪居生活为题材,但主旨有异,请作简要分析。?(5分)
2.两首诗在语言风格上有着怎样共同的特点。请你结合《溪兴》,尝试着对“小童疑是有村客,急向柴门去却关”诗句中“疑”“急”的妙用作简要赏析。(6分)


参考答案:1.答案:《溪居即事》主要表现水乡的宁静优美、溪居生活闲适(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4、阅读题  
阅读下面一首清诗,回答后面的问题。(8分)
归舟
    赵执信
望齐门①外望青州②,一室欢声处棹讴。
十幅风帆半城月,最难图画是归舟。
注:①望齐门:苏州的东北门。②青州:山东地名,作者的家乡。
(1)从全诗看,首句“望齐门外望青州”的作用是什么?为何着两个“望”字?
(2)结合全诗,简要分析“最难图画是归舟”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参考答案:
(1)首句切入正题,既点明了出发地点,又标明了回归之


本题解析:无


本题难度:一般



5、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泊舟严滩①
真山民②
天色微茫入暝钟,严陵滩上系孤蓬。
水禽与我共明月,芦叶同谁吟晚风。
隔浦人家渔火外,满江愁思笛声中。
云开休望飞鸿影,身即天涯一断鸿。
注:①严滩: 即严陵滩,相传东汉初年隐士严子陵在这里隐身钓鱼,故名。?②真山民:真名不详,宋末进士,宋亡归隐。
(1)全诗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2分)
(2)首联一个“孤”字领起全诗。请具体分析诗人用哪些艺术手法来表现这一“孤”字。


参考答案:
(1)全诗表现了诗人因国家沦亡而漂泊无依、孤独凄苦(


本题解析:无


本题难度:一般



Tags:高考 语文 古代诗歌鉴赏 题库 知识点 汇总 高中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考语文答题技巧《辨析并修改病..

网站客服QQ: 960335752 - 14613519 - 7913157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