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问题。
县令丞簿史题名碑记
【明】边贡
武乡吴侯令阳信,以最①称。收令与丞与簿若②史者之姓名若干人列之碑,而树之于其听政堂之东,时正德辛巳夏四月之望也。
顷之,村父老十数辈,长眉曳筇杖,聚观之,按其名而数焉。至某也,则瞿焉,曰:“是某也,真父母也。吾祖也,吾父也,尝事焉。吾赋税外无私征焉,吾举室休休焉。吾儿时尚及见也。今安得斯人者来焉,为父母焉。”言已,则已慨焉,歙焉,啜啜焉,泣焉,咄③而思焉,爪其姓名弗忍移焉,恍焉若聆厥咳焉,盖与坐斯人于县堂而跪且拜焉者无以异也。又数之曰:“某也,某也。”则众也漠焉,若弗闻焉。又数之至某也,某也,则日:“是某也,三老④役焉,某也者廷掾⑤役焉,亦载名于斯也!”目以笑焉。又数之至某也,则出口唾焉,曰:“是吏而盗者也。”已,又嗔焉,怒焉,以杖戳焉,若将铲其名。
无或以告野史氏。野史氏喟焉,曰:“嘻!恶用是碑也乎哉!又恶用记乎哉!夫父老者之言斯尽矣。虽然,不可以不记也,亦不可以不碑也。使后之为令丞与簿若史者过而观焉,将问之父老曰:‘某循者乎?某良者乎?为若思也?某寻而常者乎?为若笑也?某酷者也?贪者也?为若怒焉者乎?’又思之曰:‘后之父老之指吾名也,将嗔焉乎?唾焉乎?漠焉而已乎?’盖问对之顷有感发焉,顾瞻之际有惩创焉,是侯之功也已。”
侯名琦,字汝器,丁丑进士。其心也直以恒,其守也正以固,其政也仁以明,有父母之道焉。征最以去,予固知后之父老之观斯碑者,将爪其姓名而思焉,泣焉,欺且慨焉,为之庙社以春秋焉,盖不止恍焉若坐其人于县堂而跪且拜焉而已也。
【注】①最:古代考核政绩的等级,以上等为最。?②若:和,与。?③咄:表示惊诧的叹词。?
④三老:古代掌教化的乡官,帮助县令、丞、尉推行政令。?⑤廷掾:县的佐吏。
小题1: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则众也漠焉漠:冷淡
B.无或以告野史氏或:有人
C.某循者乎循:遵循
D.有父母之道焉道:风尚
小题2:下列都属于阳信父老对历届宣吏的评议的一组是(3分)(??? )
①是某也,真父母也???②今安得斯人者来焉?????③其心也直以恒???
④又恶用记乎哉????⑤廷则出口唾焉???⑥以杖戳焉,若将铲其名
A.①②⑤
B.①④⑥
C.②③④
D.③⑤⑥
小题3: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吴侯为阳信县令时,将该县若干届县令、县丞、主簿和典史的名字刻在石碑上,把碑树在听政堂东面,引起了父老的聚观与评议。
B、第二段大量使用“焉”字,音律整齐,具有韵味。它以虚诃的独特表现力,生动地描绘了村中父老的神情变化和对父母官的爱戴与怀念。???
C作者认为,尽管父老的议论已经对众官吏作出了评价,但还是要题名立碑,因为这样可以提醒警示后代的官员,让他们反思自己。
D、作者在文章末尾补充交代了吴侯的情况,同时表彰了吴侯的为人和政绩,并肯定他也将得到父老乡亲们的爱戴和怀念。
小题4: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吾赋税外无私征焉,吾举室休休焉。(3分)???
(2)恶用是碑也乎哉!(3分)
参考答案:
小题1:C
小题2:A
小题3:B
本题解析:
小题1:
试题分析:循:遵纪守法
小题2:
试题分析:③④不属于父老的评议
小题3:
试题分析:对于父母官的爱戴怀念仅仅是评议的一方面
小题4:
试题分析:注意重要的文言现象:(1)征:动词活用为名词,征收的税。举:全。休休:安闲。
(2)恶:哪里。是:这。
参考译文:
武乡人吴侯任山东阳信县令,以政绩优异出名。他收集了阳信县历年的县令、县丞、主簿和典史等若干人姓名,刻在石碑上,把石碑树在县衙听政堂的东侧,时间是正德辛巳年农历四月十五。
很快,村里十几位眉毛长长的老人,拄着竹杖,聚在石碑前观看,用手摸着碑上的名字数说着。数到了某人的名字,这些老人就面露惊奇之情,其中一位说:“这个人,真的是父母官啊。我的祖父、父亲,曾经在他手下做事。我们除了应缴的赋税外,没有缴过县令私自征收的税,我们全家生活安闲。我在小时候还见到过他。如今从哪里能找到这样的人来当我们的父母官啊。”说完,就已经感慨起来,接着唏嘘起来,抽噎起来,默默地流着眼泪。老人带着惊奇的表情沉思着,手指摸着他的名字舍不得移动,恍然听到了这个人的咳嗽声,跟这个人在大堂上坐着,自己向他跪拜的情景一模一样。又有人指着石碑上的名字:“某人,某人。”但众人表情冷漠,好像没有听到过这个人。又数到某人,某人,就说:“这个人,做过‘三老’,这个人,做过廷掾,他们也在这碑上留名了啊!”老人们彼此对视着直笑。又数到某人的时候,老人们就出口唾骂,说:“这人名义上是做官的,实际上是一个强盗。”说完,又瞪着眼睛看着这个名字,怒气冲冲,用竹杖戳着此人名字,像是要把它从石碑上铲掉一样。
有人把这件事告诉了我,我对此有所感叹,说:“唉!哪里用得着这块碑啊!又哪里用得着把这些人的名字都记录下来啊!父老乡亲们的话已经把他们的为人都说得够详尽了啊。虽然这样,可还是不可不记下他们的名字,不可不树起这块碑。因为这样做可以让后代做县令、县丞、主簿和典史的人,走过这里时看上一看,去问一问父老:‘我是清官吗?我是好官吗?我会被你们想念吗?我是平庸的官吗?会被你们嘲笑吗?我是酷吏吗?是贪官吗?会被你们怒骂吗?’又想到:‘后代的父老会指着我的名字怒目相视吗?会唾骂我吗?还是冷漠地对待我而已?’后代为官者问答之时有感慨,观看这些人的名字的时候能让自己警惕,这可是吴侯的功劳啊。”
吴侯,名琦,字汝器,丁丑年的进士。他始终保持着直率的性格,他的操守正直而始终不变,他的为政仁爱而清明,有父母官的风尚。因为政绩优异而被征召离开了阳信,我知道后代的父老观看这块碑的时候,一定会摸着他的名字想念着他,会为他流泪,会唏嘘,会感叹,会在春秋时节祭祀社神时纪念他,那就不止是恍然见到他坐在大堂上众人朝他跪拜的样子了。
本题难度:一般
2、阅读题 用斜线“/”给下面画线的文言文断句(限6处)。(6分)
纲少好文章,于今二十五载矣。窃尝论之:日月参辰,火龙黼黻,尚且着于玄象,章乎人事,而况文辞可止,咏 歌 可 辍 乎 不 为 壮 夫 扬 雄 实 小 言 破 道 非 谓 君 子曹 植 亦 小 辩 破 言 论 之 科 刑 罪 在 不 赦。
(萧纲《答张缵谢示集书》)
参考答案:咏歌可辍乎/不为壮夫/扬雄实小言破道/非谓君子/曹植亦小辩破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3、阅读题 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19分)
裴仁基,字德本,河东人也。祖伯凤,周汾州刺史。父定,上仪同。仁基少骁武,便弓马。平陈之役,以亲卫从征,先登陷阵,拜仪同,赐物千段。以本官领汉王谅府亲信。谅反,仁基苦谏见囚;谅败,超拜护军。
李密据洛口,帝令仁基为河南道讨捕大使,据武牢拒密。仁基见强寇在前,士卒劳弊,所得军资,即用分赏。监军御史萧怀静止之,众咸怒怀静。怀静又阴持仁基长短,欲有奏劾。仁基惧,杀怀静,以其众归密,密以为河东郡公。其子行俨,骁勇善战,密复以为绛郡公,甚相委昵。
王世充以东都食尽,悉众诣偃师,求决战。密与诸将计。仁基曰:“世充尽锐而至,洛下必虚。可分兵守其要路,令不得东;简精兵三万,傍河西出,以逼东都。世充却还,我且按甲。世充重出,我又逼之。如此,则我有余力,彼劳奔命。兵法所谓彼出我归,彼归我出,数战以疲之,多方以误之者也。”密曰:“公知其一,不知其二。东都兵马有三不可当:器械精,一也;决计而来,二也;食尽求斗,三也。我按兵蓄力以观其弊,彼求斗不得,欲走无路。不过十日,世充之首可悬于麾下。” 单雄信等诸将轻世充,皆请战。仁基苦争不得。密难违诸将言,战,遂大败。仁基为世充所虏。
世充以仁基父子并骁勇,深礼之,以兄女妻行俨。及僭尊号署,仁基为礼部尚书,行俨为左辅大将军。行俨每战,所当皆披靡,号万人敌。世充惮其威名,颇加猜防。仁基知之,甚不自安,遂与世充所署尚书左丞宇文儒童、尚食直长陈谦、秘书丞崔德本等谋,令陈谦于上食之际,持匕首劫世充,行俨以兵应之,事定,然后辅越王侗。事临发,将军张童儿告之,俱为世充所杀。
(节选自《北史·裴仁基传》)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便弓马便:熟习。
B.简精兵三万简:挑选。
C.以逼东都逼:逼近。
D.世充却还却:表
示转折。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A.以其众归密其孰能讥之乎
B.王世充以东都食尽引以为流觞曲水
C.所得军资纵一苇之所如
D.将军张童儿告之不知东方之既白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裴仁基为激励士气,把军用物资分赏给部下,却遭萧怀静制止,这使两人的矛盾激化,并最终导致后者被杀,裴仁基本人叛变。
B.面对王世充的进攻,裴仁基和李密在战术上各有己见,但单雄信等将领支持李密,坚决反对裴仁基的主张,结
果因轻敌冒进带来大败。
C.裴仁基父子在战败被俘后,凭借自身的骁勇善战,依然享有很高的名望,但由于得不到王世充的真正信任,便企图劫持王世充而效力于越王。
D.根据文本,可以看出裴仁基性格的多面性:他遇事会“苦谏”“苦争”,不隐瞒自己的观点;另一方面,他也会因他人的猜忌而采取极端手段。
小题4: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谅反,仁基苦谏见囚;谅败,超拜护军。(5分)
译文:???????????????????????????????????????????????????????????????
(2)世充以仁基父子并骁勇,深礼之,以兄女妻行俨。(5分)
参考答案:译文:????????????????????????
本题解析:
小题1:(却:后退)????
小题1:(所:助词,与后面的动词结合,构成名词性短语。)
小题1:(“但单雄信等将领支持李密”不当。)
小题1:1.(译出大意给2分,“反”译为“谋反”给1分,“见囚”译为“被囚禁”给1分,“超拜” 译为“破格任命” 给1分。)2.(译出大意给2分,“以”译为“因为”给1分,“礼”译为“对……礼敬”,给1分,“妻”译为“做妻子”给1分。
本题难度:简单
4、单选题 下列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 ]
A.则必以此人为不知白黑之辩矣
B.夫奚说书其不义以遗后世哉
C.拖其衣裘、取戈剑者
D.其不仁兹甚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单选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于是余有叹焉。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有志矣,不随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然力足以
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已为有悔;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此余之所得也。
余于仆碑,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小题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于
是余有叹焉(叹惜)
B.夫夷以近(平安)
C.而人之所罕至焉(少)
D.其孰能讥之乎(怎么)
小题2:下列加点虚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A.①于是余有叹焉②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B.①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②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C.①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②吾尝终日而思矣
D.①其孰能讥之乎②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小题3:下列句中加点字,与现代汉语词义相同的一项是(???)
A.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
B.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
C.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D.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小题4:把第Ⅰ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5分)
(2)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5分)
参考答案:
小题1:C(叹:感慨。夷:平坦。孰:谁)
小题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