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单选题 比较下列各句中加粗的“而”字,对其意义与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
①吾尝终日而思矣
②余知而无罪也
③徐而察之,则山下皆石穴罅
④子产而死,谁其嗣之
A.①与③相同,②与④相同
B.①与③相同,②与④不同
C.①与③不同,②与④相同
D.①与③不同,②与④不同母题迁移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2、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宋绶,赵州平棘人。绶性孝谨清介,言动有常。为儿童时,手不执钱。家藏书万余卷,亲自校雠,博通经史百家。绶幼聪警,额有奇骨,为外祖杨徽之所器爱。徽之无子,家藏书悉与绶。绶母亦知书,每躬自训教,以故文章为一时所尚。年十五,召试中书,真宗爱其文,迁大理评事,听于秘阁读书。大中祥符元年,复试学士院,为集贤校理,与父皋同职。
时太后犹称制,五日一御承明殿,垂帘决事,而仁宗未尝独对群臣也。绶奏言:“唐先天中,睿宗为太上皇,五日一受朝,处分军国重务,除三品以下官,决徒刑。宜约先天制度,令群臣对前殿,非军国大事,除拜皆前殿取旨。”书上,忤太后意,改龙图阁学士,出知应天府。太后崩,帝思绶言,召还,将大用,而宰相张士逊沮止之,复加翰林侍读学士。
有诏罢修寺观,而章惠太后以旧宅为道观,谏官、御史言之。帝曰:“此太后奁中物也,谏官、御史欲邀名邪?”绶进曰:“彼岂知太后所为哉,第见兴土木违近诏,即论奏之。且事有疑似,彼犹指为过。或陛下有大阙失,近臣虽不言,然传闻四方,为圣政之累,何可忽也。太祖尝谓唐太宗为谏官所诋,不以为愧。何若动无过举,使无得而言哉?”
郭皇后废,帝命绶作诏曰:“当求德阀,以称坤仪。”既而左右引富人陈氏女入宫,绶曰:“陛下乃欲以贱者正位中宫,不亦与前日诏语戾乎?”后数日,王曾入对,又论奏之。帝曰:“宋绶亦如此言。”时大臣继有论者,卒罢之。
帝春秋富,天下久无事,绶虑宴乐有渐,乃言:“人心逸于久安,而患害生于所忽。故立防于无事,销变于未萌。事至而应,不亦殆欤?臣愿饬励群司,不以承平自怠。”又上:“驭下之道有三:临事尚乎守,当机贵乎断,兆谋先乎密。能守则奸不能移,能断则邪不能惑,能密则事不能挠。愿陛下念之!至若深居燕间,声味以调六气,节宣以顺四时,保养圣躬,宗社之休也。”再迁吏部侍郎。
时宰相吕夷简、王曾论议数不同,绶多是夷简,而参知政事蔡齐间有所异,政事由此依违不决,于是四人者皆罢。绶以尚书左丞、资政殿学士留侍讲筵。
元昊反,刘平、石元孙败没,帝以手诏赐大臣居外者,询攻守之策。绶画十事以献。复召知枢密院事,迁兵部尚书、参知政事。时绶母尚在,绶既得疾,不视事,犹起居自力,区处后事。??????????????????????????????????????????????(选自《宋史》)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以故文章为一时所尚尚:崇尚
B.书上,忤太后意忤:违背
C.绶虑宴乐有渐渐:加剧
D.保养圣躬,宗社之休也休:休整
小题2: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宋绶敢于谏言的一组是(3分)
①宜约先天制度,令群臣对前殿???②改龙图阁学士,出知应天府
③而宰相张士逊沮止之???????????④当求德阀,以称坤仪
⑤不亦与前日诏语戾乎???????????⑥人心逸于久安,而患害生于所忽
A.①②④
B.①⑤⑥
C.②③④
D.③⑤⑥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宋绶性格孝谨清介、聪明机警,少时便看淡钱财,家里藏书颇丰,得以博览群书,再加外祖杨徽之的施爱有加,母亲悉心调教,为日后取得功名打下了基础。
B.对太后垂帘听政之事,宋绶直言己见,招惹太后不满,将其改任为龙图阁学士,又调出朝廷任职应天府。后来皇帝打算重用他,又被张士逊阻挠。
C.各位大臣劝谏皇帝重视章惠太后修建道观一事无果,宋绶上谏时便晓皇帝以理,举出“唐太宗为谏官所诋,不以为愧”的例子阐述自己的观点。
D.因为几位大臣常常政见不一,朝事难以有效解决,宋绶等人被解除朝职,后来因为给无计可施的皇帝献计,宋绶又得以回朝任兵部尚书、参知政事等职。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故立防于无事,销变于未萌。事至而应,不亦殆欤?
答:
(2)绶多是夷简,而参知政事蔡齐间有所异,政事由此依违不决。
答:
参考答案:
小题1:D
小题2:C
小题3:A
本题解析:
小题1:
试题分析:此类题目一定要在答题时把实词放回到原文中进行结合具体语境和上下文来理解。“休”意思应是“吉祥”。
小题2:
试题分析:②句言其忤逆皇后后被外放,③句言其受重用被他人阻挠,④句言其所拟诏书内容。
小题3:
试题分析:“少时便看淡钱财”不当。
小题4:
试题分析:此类题目在翻译时首先要找出关键字或句式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除一些带有比喻性的词语然后再整体翻译,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达到词达句顺。
本题难度:一般
3、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的题。
魏节乳母者,魏公子之乳母。秦攻魏,破之,杀魏王瑕,诛诸公子,而一公子不得,令魏国曰:“得公子者,赐金千镒。匿之者,罪至夷。”节乳母与公子俱逃,魏之故臣见乳母而识之曰:“乳母无恙乎?”乳母曰:“嗟乎!吾奈公子何?”故臣曰:“今公子安在?吾闻秦令曰:‘有能得公子者,赐金千镒。匿之者,罪至夷。’乳母倘言之,则可以得千金。知而不言,则昆弟无类矣。”乳母曰:“吁!吾不知公子之处。”故臣曰:“我闻公子与乳母俱逃。”母曰:“吾虽知之,亦终不可以言。”故臣曰:“今魏国已破,亡族已灭。子匿之,尚谁为乎?”母吁而言曰:“夫见利而反上者,逆也。畏死而弃义者,乱也。今持逆乱而以求利,吾不为也。且夫凡为人养子者务生之,非为杀之也。岂可利赏畏诛之故,废正义而行逆节哉!妾不能生而令公子禽也。”遂抱公予逃于深泽之中。故臣以告秦军,秦军追,见争射之,乳母以身为公子蔽,矢着身者数十,与公子俱死。秦王闻之,贵其守忠死义,乃以卿礼葬之,祠以太牢,宠其兄为五大夫,赐金百镒。君子谓节乳母慈惠敦厚,重义轻财。夫慈故能爱,乳狗搏虎,伏鸡搏狸,恩出于中心也。诗云:“行有死人,尚或墐[注]之。”此之谓也。
【注】墐:(jì)埋。(节选自《列女传》)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匿之者,罪至夷/夷:灭族
B.则昆弟无类矣/类:幸存??
C.祠以太牢,宠其兄为五大夫/祠:供奉
D.废正义而行逆节哉/逆节:违背节义
2.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粗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A.有能得公子者,赐金千镒/乃使从者衣褐
B.遂抱公子逃于深泽之中/州司临门,急于星火 ???
C.乃以卿礼葬之/斧斤以时人山林
D.尚谁为乎/胡为乎遑遑欲何之
3.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直接表现乳母坚守忠义的一组是( )
①吾不知公子之处??
②知而不言,则昆弟无类矣??
③吾虽知之,亦终不可以言 ????
④今持逆乱而以求利??
⑤妾不能生而令公子禽也??
⑥节乳母慈惠敦厚,重义轻财 ????
A.①②⑥
B.③④⑤
C.①③⑤
D.②④⑥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
(1)夫见利而反上者,逆也。畏死而弃义者,乱也。
译文:??????????????????????????????????????????????????????????????????????????????????????
(2)乳母以身为公子蔽,矢着身者数十,与公子俱死。
译文:???????????????????????????????????????????????????????????????????????????????????????
(3)诗云:“行有死人,尚或墐之。”此之谓也。
译文:???????????????????????????????????????????????????????????????????????????????????????
参考答案:1.B
2.B
3.C
4.(1)那些见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论语》选段,回答下面问题。
子见南子①,子路不说。夫子矢②之曰:“予所否者,天厌之,天厌之!”(《雍也》第28章)
子畏于匡③,曰:“文王既没,文不在兹乎。天之将丧斯文也,后死者不得与于斯文也;天之未丧斯文也,匡人其如予何!”(《子罕》第5章)
注释:①南子:卫灵公夫人,行为淫乱,名声不好。②矢:同誓,发誓。③畏于匡:畏,受到威胁。
1.下列对选段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卫灵公的夫人南子派人召见孔子,讲究周礼的孔子还是去见了。这使子路认为孔子是自取其辱。
B.面对子路的不满,孔子发誓说,如果做了不正当的事,会遭到上天的惩罚,以此来表白自己的清白。 C.当孔子遭到厄运时,他也感到人力的局限性,而把决定作用归于天,这表明了孔子对天命的认可。
D.孔子在匡地被拘禁,身处危难之境,镇定自若,一句“匡人能把我怎么样呢”既鼓励了弟子,又镇住了匡人。
2.根据上面选段,你认为孔子心目中的“天”具有哪些能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D
2.在孔子心目中,“天”具有惩罚人的力量,具有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单选题 下列加粗词不全是偏义复词的一项是???? [???? ] A.陟罚臧否,不宜异同/昼夜勤作息????
B.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C.亦以明死生之大/我有亲父兄????
D.不知其浅深/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