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填空题 解释下列加粗的词语。
(1)七月既望(????)
(2)击空明兮泝流光(????)
(3)渺渺兮予怀(????)
(4)斗牛之间(????)
(5)倚歌而和(????)
(6)山川相缪(????)
(7)酾酒临江(????)
(8)正襟危坐(????)
参考答案:(1 )阴历每月十五日
(2 )逆流而上
(3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问题。
刘三吾,茶陵人。初名如孙,以字行。兄耕孙、焘孙皆仕元。耕孙,宁国路推官,死长枪贼难。焘孙,常宁州学正,死僚寇。三吾避兵广西,行省承制授静江路儒学副提举。明兵下广西,乃归茶陵。洪武十八年,以茹嫦荐召至,年七十三矣,奏对称旨,授左赞善,累迁翰林学士。时天下初平,典章阙略。帝锐意制作,宿儒凋谢,得三吾晚,悦之。一切礼制及三场取士法多所刊定。
三吾博学,善属文。帝制《大诰》及《洪范注》成,皆命为序。敕修《省躬录》《书传会选》《寰宇通志》《礼制集要》诸书,皆总其事,赐赉甚厚。帝尝曰:“朕观奎壁间尝有黑气,今消矣,文运其兴乎。卿等宜有所述作,以称朕意。”帝制诗,时令属和。尝赐以朝鲜玳瑁笔。朝参,命列侍卫前;燕享,赐坐殿中。与汪睿、朱善称“三老”。既而三吾年日益老,才力日益减,往往忤意,礼遇亦渐轻。二十三年,授晋世子经,吏部侍郎侯庸劾其怠职。降国子博士,寻还职。
三吾为人慷慨,不设城府,自号“坦坦翁”。至临大节,屹乎不可夺。懿文太子薨,帝御东阁门,召对群臣,恸哭。三吾进曰:“皇孙世嫡承统,礼也。”太孙之立由此。户部尚书赵勉者,三吾婿也,坐赃死。三吾引退。许之。未几,复为学士。三十年偕纪善白信蹈等主考会试。榜发,泰和宋琮第一,北士无预者。于是诸生言三吾等南人,私其乡。帝怒,命侍讲张信等覆阅,不称旨。或言信等故以陋卷呈,三吾等实属之。帝益怒,信蹈等论死,三吾以老戍边,琮亦遣戍。帝亲赐策问,更擢六十一人,皆北士。时谓之“南北榜”,又曰“春夏榜”云。建文初,三吾召还,久之,卒。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以茹瑞荐召至——荐:推荐,举荐
B.奏对称旨,授左赞善——称:称赞
C.才力日益减,往往忤意——忤:违背
D.三吾以老戍边,琮亦遣戍——遣:放逐
2.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现刘三吾品节的一组是(???? )
①行省承制授静江路儒学副提举
②一切礼制及三场取士法多所刊定
③三吾为人慷慨,不设城府
④至临大节,屹乎不可夺
⑤泰和宋琮第一,北士无预者
⑥皇孙世嫡承统,礼也
A.①③⑤
B.②④⑥
C.①②⑥
D.③④⑥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刘三吾早年与其兄刘耕孙、刘焘孙都曾在元朝为官,当明军攻下广西后,回到故乡茶陵,后由茹瑞推荐给朝廷。
B.因天下初定,朝廷典籍制度极为缺乏,朱元璋见到刘三吾大有相见恨晚之意,非常欣赏其才华,朝廷礼制及科举考试制度均由其制定。
C.刘三吾深受皇帝倚重,受命编写《大诰》与《洪范注》,并负责修订《省躬录》《书传会选》《寰宇通志》《礼制集要》诸书,得到丰厚的赏赐。
D.刘三吾曾受命主持会试,因所取皆为南方人,引发诸生不满,皇帝派翰林侍讲张信重新阅卷,但不满意其结果,后将信蹈等官员处死,刘三吾发配戍边。
4.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既而三吾年日益老,才力日益减,往往忤意,礼遇亦渐轻。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帝亲赐策问,更擢六十一人,皆北士。时谓之“南北榜”。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B?
2.D
3.C
4.(1)不久,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阅读题 关云长温酒斩华雄 忽探子来报:“华雄引铁骑下关,用长竿挑着孙太守赤帻,来寨前大骂搦战。”
绍曰:“谁敢去战?”袁术背后转出骁将俞涉曰:“小将愿往。”绍喜,便着俞涉出马。
即时报来:“俞涉与华雄战不三合,被华雄斩了。”众大惊。太守韩馥曰:“吾有上将潘凤,可斩华雄。”绍急令出战。潘凤手提大斧上马。
去不多时,飞马来报:“潘凤又被华雄斩了。众皆失色。
绍曰:“可惜吾上将颜良、文丑未至!得一人在此,何惧华雄!”言未毕,阶下一人大呼出曰:“小将愿往斩华雄头,献于帐下!”
众视之,见其人身长九尺,髯长二尺,丹凤眼、卧蚕眉,面如重枣,声如宏锺,立于帐前./ 绍问何人。
公孙瓒曰:“此刘玄德之弟关羽也。”
绍问现居何职。瓒曰:“跟随刘玄德充马弓手。”
帐上袁术大喝曰:“汝欺吾众诸侯无大将耶?量一弓手,安敢乱言!与我打出!”
曹操急止之曰:“公路息怒。此人既出大言,必有勇略;试教出马,如其不胜,责之未迟。”/ 袁绍曰:“使一弓手出战,必被华雄所笑。”
操曰:“此人仪表不俗,华雄安知他是弓手?”
关公曰:“如不胜,请斩某头。”操教酾热酒一杯,与关公饮了上马。
关公曰:“酒且斟下,某去便来。”出帐提刀,飞身上马。
众诸侯听得关外鼓声大振,喊声大举,如天摧地塌,岳撼山崩,众皆失惊。正欲探听,鸾铃响处,马到中军,云长提华雄之头,掷于地上。其酒尚温。
曹操大喜。只见玄德背后转出张飞,高声大叫:“俺哥哥斩了华雄,不就这里杀入关去活拿董卓,更待何时!”
袁术大怒,喝曰:“俺大臣尚自谦让,量一县令手下小卒,安敢在此耀武扬威!都与赶出帐去!”
曹操曰:“得功者赏,何计贵贱乎?”
袁术曰:“既然公等只重一县令,我当告退。”
操曰:“岂可因一言而误大事耶?”命公孙瓒且带玄德、关、张回寨。众官皆散。曹操暗使人赍牛酒,抚慰三人。(节选自《三国演义》)
1、这段文字主要表现什么?为了突出这个中心,文中主要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请联系文章内容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中袁术与曹操性格有什么不同?请联系文章内容加以说明,若在此基础上,能够引述《三国演义》中其他章节的内容来论证自己的观点,可酌情加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几位将领都被华雄斩首的危急情势下,关羽毛遂自荐却不被接受,为什么?请联系社会现实,谈谈你对这种现象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文章中心是要表现关羽武艺高强,主要用了衬托手法。先用其他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单选题 下列加粗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A.方且治之——且北方之人,不习水战
B.匠石之齐——沛公引兵之薛
C.事之以皮帛而不受——皆以美于徐公
D.而几死之散人——提刀而立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5、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段文言文,完成1—4题。
吴世忠,字懋贞,金溪人。弘治三年进士。授兵科给事中。两畿及山东、河南、浙江民饥,有诏振恤所司俟勘覆。世忠极言其弊,因条上兴水利、复常平①二事,多施行。已,请恤建文朝殉难诸臣②,乞赐爵谥,崇庙食,且录其子孙,复其族属,为忠义劝。章下礼官,寝不行。尚书王恕被讦求去,上疏请留之。
大同总兵官神英、副总兵赵昶等,因马市令家人以违禁彩缯易马,番人因阑入私易铁器。既出塞,复潜兵掠蔚州,陷马营,转剽中东二路。英等拥兵不救.镇守中官孙振又不以实甲。十一年,事发,世忠往勘。上疏备陈大同边备废弛、士卒困苦之状。因极言英等贪利畏敌。荡无法度。英落职?振召还,昶及参将李屿等俱逮问。
寇犯延绥、大同,世忠言:“国初设七十二卫,军士不下百万。近军政日坏,精卒不能得一二万人。此兵足忧也。太仓之储,本以备军。近支费日广,移用日多。倘兴师十万,犒赐无所取给。此食足忧也。正统己巳之变尚有石亨、杨洪,迩所用赵昶、刘淮之属,先后皆败。今王玺、马异又以失事告。此将帅足忧也。国家多事,大臣有以镇之。迩者忠正多斥,贪庸获存。既鲜匡济之才,又昧去就之节,安能慑强敌壮国势乎?国势乎?此任人足忧也。政多舛乖,民日咨怨。京军敝力役,京民苦催科,畿甸觊恩尤切。顾使不乐其生至此,临难谁与死守?此民心足忧也。天变屡征,火患频发。云南地震压万余家?大同马灾踣二千匹。此天意足忧也。”
正德四年闰九月,召为光禄少卿,旋改尚宝司卿。其年冬,与通政丛兰等出理边屯,世忠往蓟州。明年奏言:“占种盗卖,积弊已久。若一一究问,恐人情不安,请量为处分。’’从之。刘瑾败,言官劾其尝请清核屯田,助瑾为虐。世忠故方鲠,朝议宽之,得免。再迁大理少卿。八年,擢右佥都御史巡抚延绥。冠在河套,逐之失利,乃引疾归。
(选自《明史?列传第七十二》有删改)
注:①常平:官方粮仓。②建文朝殉难诸臣:建文四年,朱棣夺位,改号永久?建文朝部分遗臣自杀殉难。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有诏振恤,所司俟勘覆???俟:等待
B.复其族属,为忠义劝???劝:劝说
C.番人因阑人私易铁器???易:交换
D.镇守中官孙振又不以实闻???闻:报告
2.下列句子中,直接表现吴世忠为他人着想的一组是(3分)?
①请恤建文朝殉难诸臣,乞赐爵谥,崇庙食
②上疏备陈大同边备废弛、士卒困苦之状
③极言英等贪利畏敌,荡无法度??
④云南地震压万余家,大同马灾踣二千匹
⑤明年奏言:“占种盗卖,积弊已久。若一一究问,恐人情不安,请量为处分。”
⑥刘瑾败,言官劾其尝请清核屯田,助瑾为虐
A.①②④??? B.①③⑤?????? C.①②⑤??? D.②⑤⑥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在两畿及山东、河南、浙江发生饥荒时,吴世忠主张兴修水利、恢复官仓,以期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这些措施大多得到施行。
B.吴世忠将神英等官员拥兵不救蔚州的实情上奏皇帝,皇帝认为神英等人贪图私利畏惧敌人,放纵自我无视法令制度,将他们一一逮捕。
C.吴世忠认为当朝在“兵、食、将帅、任人、民心”等方面都存有忧患,而且天象变化,灾难频发,实在令人担心。
D.吴世忠为官多有建树,虽因刘瑾事件遭弹劾,但因一向正直被朝廷宽免。后在河套之战中失利,于是托病归乡。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尚书王恕被讦求去,上疏请留之。(3分)
(2)迩者忠正多斥,贪庸获存。(3分)
(3)既鲜匡济之才,又昧去就之节,安能慑强敌壮国势乎?(4分)
参考答案:1.B
3.B
2.C
本题解析:
1.(劝:劝勉,鼓励)
2.(③不是直接表现,④为了说明“天意足忧”,⑥为下句“得免”衬笔)
3.(参见第二段最后两句,吴世忠上奏极言神英等人贪图私利畏惧敌人,放纵自我无视法令制度,皇帝让他们各得其“罚”)
4.(1)尚书王恕被人攻击[弹劾]请求辞职,(吴世忠)上书请求(皇帝)挽留他。(3分,“讦”、?“去”、“请”各1分)
(2)近来忠心正直的人多被斥退[排挤],贪婪平庸的人却得以留用。(3分,“迩”、“斥”、“贪庸”各1分)
(3)既缺少匡时济世的人才,又不明白取舍人才的标准,怎么能够震慑强敌壮大国势呢?(4?分,“鲜”、“昧”、“去就”、“安……乎”各1分)
附文言文参考译文:
吴世忠,字懋贞,金溪人。弘治三年进士。授官兵科给事中。两京地区及山东、河南、浙江百姓饥荒,皇帝下诏赈济抚恤,有关部门等候勘查核实。吴世忠极言其弊,于是条列上奏兴修水利、恢复官仓二事,多被施行。不久,请求抚恤建文朝殉难众臣,请求赐爵位谥号,立庙祭祀以示尊崇,并且录用他们的子孙,恢复他们的族属,以鼓励忠义。奏章下发礼官,被停止不施行。尚书王恕被弹劾请求辞职,吴世忠上书请求挽留他。
大同总兵官神英、副总兵赵昶等,通过马市令家人用违禁彩缯换马,番人因此混入境内私换铁器。已经出塞,又秘密派军队抢掠蔚州,攻陷马营,转而剽掠中东二路。神英等掌握军队不救援,镇守中官孙振又不按实际情况上报。十一年,事情被揭发,吴世忠前往审查。上疏详细陈述大同边备废弛,士卒困苦的情况。于是极言神英等人贪利畏敌,完全没有法度。神英被削职,孙振被召回,赵昶及参将李屿等都被逮捕审问。
敌寇侵犯延绥、大同,吴世忠说:“开国之初设七十二卫,军士不下一百万。近来军政日益败坏,精兵不到一二万人。如此之军队值得忧虑,太仓的储备,本来是准备军需的。近来支出费用日益增加,挪用日益增多。倘若发兵十万,犒劳赏赐无处取以供给。如此之粮食值得忧虑。正统己巳之变时还有石亨、杨洪,近来所任用的赵昶、刘淮之辈,先后都战败。现在王玺、马异又因战斗失败被控告。如此之将帅值得忧虑。国家多事,有赖大臣镇抚。近来忠心正直的人多被斥退,贪婪平庸的人却得以留用。既少有匡时济世之才,又不明白取舍人才的标准,怎么能够威慑强敌壮大国势呢?如此任人值得忧虑。政事多错乱,百姓日益嗟叹怨恨。京城的军队疲惫于工程劳役,京城人民苦于催收赋税,京城郊区希望得到皇恩更加急切。然而使他们生活得如此的不快乐,临难时谁来死守?如此之民心值得忧虑。天变多次应验,火患频繁发生。云南地震压坏万余人家,大同马灾倒毙二千匹。如此天意值得忧虑。”
正德四年闰九月,召为光禄少卿,不久改任尚宝司卿。这年冬,与通政丛兰等出京治理边防屯军,吴世忠前往蓟州。第二年上奏说:“占地耕种盗卖,积下的弊端已久。如果一一追究查问,恐怕人心不安,请酌情处置。”皇上依从了他的建议。刘瑾事败,谏官弹劾吴世忠曾请求清核屯田,帮助刘瑾干坏事。吴世忠本来方正耿直,朝廷讨论宽恕他,得以免除罪罚。再次晋升太理少卿。八年,提升右佥都御史巡抚延绥。敌寇在河套,吴世忠追击失利,于是称病辞职回乡。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