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阅读题 李膺字元礼,颍川襄城人也。膺性简亢,无所交接,唯以同郡荀淑、陈寔为师友。
南阳樊陵求为门徒,膺谢不受。陵后以阿附宦官,致位太尉,为节志者所羞。荀爽尝就谒膺,因为其御,既还,喜曰:“今日乃得御李君矣。”其见慕如此。
再迁,复拜司隶校尉。时,张让弟朔为野王令,贪残无遗,至乃杀孕妇,闻膺厉威严,惧罪逃还京师,因匿兄让第舍,藏于合柱中。膺知其状,率将吏卒破柱取朔,付洛阳狱。受辞毕,即杀之。自此诸黄门常侍皆鞠躬屏气,休沐不敢复出宫省。帝怪问其故,并叩头泣曰:“畏李校尉。”
是时,朝廷日乱,纲纪颓弛,膺独持风裁,以声名自高。士有被其容接者,名为登龙门。后张俭事起,收捕钩党,乡人谓膺曰:“可去矣”。对曰:“事不辞难,罪不逃刑,臣之节也。吾年已六十,死生有命,去将安之?”乃诣诏狱。考死,妻子徙边,门生、故吏及其父兄,并被禁锢。
(选自《后汉书·李膺传》)
李膺恒以疾不送迎宾客,二十日乃一通客。唯陈仲弓来,辄乘舆出门迎之。
膺居阳城时,门生在门下者,恒有四五百人。膺每作一文出手,门下共争之,不得堕地。陈仲弓初令大儿元方来见,膺与言语讫,遣厨中食。元方喜,以为合意,当复得见焉。膺同县聂季宝,小家子,不敢见膺。杜周甫知季宝,不能定名,以语膺。呼见,坐置砌下牛衣上。一与言,即决曰:“此人当作国士。”卒如其言。
膺坐党事,与杜密、荀翊同系新汲县狱。时岁日,翊引杯曰:“正朝从小起。”膺谓曰:“死者人情所恶,今子无吝色者何?”翊曰:“求仁得仁,又谁恨也?”膺乃叹曰:“汉其亡矣,汉其亡矣!夫善人天地之纪,而多害之,何以存国?”????????????????(选自《太平广记》)
【注释】①亢:高傲。?②张让:东汉末年专权的宦官。?③陈仲弓,即上文中的陈寔。
小题1:对下列语句中加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南阳樊陵求为门徒,膺谢不受谢:表示歉意,道歉
B.考死,妻子徙边考:通“拷”,拷打
C.杜周甫知季宝,不能定名,以语膺语:告诉
D.膺坐党事,与杜密、荀翊同系新汲县狱 坐:因犯……罪
小题2:下列各组语句中,全部表明李膺“性简亢”的一组是(3分)(??)
①无所交接,唯以同郡荀淑、陈寔为师友???④事不辞难,罪不逃刑,臣之节也
②南阳樊陵求为门徒,膺谢不受???????????⑤士有被其容接者,名为登龙门
③膺知其状,率将吏卒破柱取朔,付洛阳狱??⑥一与言,即决曰:“此人当作国士。”
A.①③⑥
B.②④⑥
C.①②⑤
D.③④⑤
小题3:下列对所选文段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李膺结交往来的人很少,但他的声名很高,社会上仰慕他的人很多。当时很多人希望能成为他的门徒,荀爽甚至以给他驾一次车为荣耀。
B.李膺做官威猛严峻,不畏惧权势。他做司隶校尉时,宦官张让权倾一时,其弟张朔依仗其势为非作歹,李膺带将吏把他从张让家里搜出逮捕,并依法杀掉。
C.李膺很有文才,他的文章被学生们争着阅读。他还善于识别人才,虽然聂季宝出身低微,但一谈话他就断定聂季宝是国家的栋梁,后果如其言。
D.李膺为人高傲,他不仅敢于打击宦官的嚣张气焰,甚至敢于冒犯皇帝。他把皇帝身边的太监吓得不敢出官门,把能得到他接纳的人称为“登龙门”,并因此获罪。
小题4:请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荀爽尝就谒膺,因为其御,既还,喜曰:“今日乃得御李君矣。”其见慕如此。(5分)
(2)膺谓曰:“死者人情所恶,今子无吝色者何?”翊曰:“求仁得仁,又谁恨也?”(5分)
2、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1~15题。
杨继宗,字承芳,阳城人。天顺初进士。授刑部主事。成化初,用王翱荐,擢嘉兴知府。以一仆自随,署斋萧然。性刚廉孤峭,人莫敢犯。而时时集父老问疾苦,为祛除之。大兴社学。民间子弟八岁不就学者,罚其父兄。遇学官以宾礼。师儒竞劝,文教大兴。御史孔儒清军,里老多挞死。继宗榜曰:“御史杖人至死者,诣府报名。”儒怒。继宗入见曰:“为治有体。公但剔奸弊,劝惩官吏。若比户稽核,则有司事,非宪体也。”儒不能难,而心甚衔之。濒行突入府署发箧视之敝衣数袭而已儒惭而去中官过者继宗遗以菱芡历书。中官索钱,继宗即发牒取库金,曰:“金具在,与我印券。”中官咋舌不敢受。入觐,汪直欲见之,不可。宪宗问直:“朝觐官孰廉?”直对曰:“天下不爱钱者,惟杨继宗一人耳。”
九载秩满,超迁浙江按察使。数与中官张庆忤。庆兄敏在司礼,每于帝前毁继宗。帝曰:“得非不私一钱之杨继宗乎?”敏惶恐,遗书庆曰:“善遇之,上已知其人矣。”闻母丧,立出,止驿亭下,尽籍廨中器物付有司。惟携一仆、书数卷而还。
继宗力持风节,而居心慈厚。为浙江按察时,仓官十余人坐缺粮系狱,至鬻子女以偿。继宗欲宽之而无由。一日,送月俸至,命量之,则溢原数。较他司亦然。因悟仓吏缺粮之由,将具实以闻。众惧,请于继宗,愿捐俸代偿。由是十人者获释。
(选自《明史·杨继宗传》,有删节)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御史杖人至死者,诣府报名
诣:到……去
B.尽籍廨中器物付有司
籍:典籍、书籍
C.成化初,用王翱荐,擢嘉兴知府
用:因为、由于
D.仓官十余人坐缺粮系狱
坐:因犯……罪(错误)
小题2: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杨继宗重视教育,任嘉兴知府期间,大力兴办社学,发展了当地的教育事业。
B.御史孔儒清军杖人至死,杨继宗指出孔儒干预有司之事。孔儒怀恨在心,临走时,突然进府衙搜查。
C.杨继宗刚正廉洁,不巴结宦官,不爱钱财,卸任临走时,曾因“敝衣数袭”而满脸羞愧。
D.杨继宗心地仁慈,他发现仓官因官粮短缺入狱而至卖儿卖女偿还时,就想宽赦他们,后来他发现了官粮短缺的原因,使仓官冤狱昭雪。
小题3: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
濒行突入府署发箧视之敝衣数袭而已儒惭而去中官过者继宗遗以菱芡历书
答案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若比户稽核,则有司事,非宪体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得非不私一钱之杨继宗乎?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参考译文
杨继宗,字承芳,阳城人。天顺初年考中进士。授任刑部主事。成化初年,因王翱推荐,被提拔为嘉兴知府。(杨继宗赴任时)只有一个仆人跟随,官署书斋也简易朴素。他生性刚正廉洁,孤直严肃,无人敢冒犯(他)。然而,他时常召集乡间父老询问疾苦,并为他们排忧解难。他又兴办社学。(明令规定:)民间子弟年满八岁不去读书的,处罚他们的父兄。他礼遇学官,府内教师儒生竞相劝学,文化教育得到大发展。御史孔儒(来嘉兴)清理军籍,许多百姓被打死。杨继宗张榜告示说:“有被御史杖责致死的,知情者到府衙举报姓名。”孔儒大怒。杨继宗进去拜见他说:“治官治民有一定的规矩。您只管清除奸邪弊端,对官吏惩恶扬善。像这种挨家挨户查核的事,是地方官府去做的,而不是御史的本分职事。”孔儒无法反驳,但内心十分忌恨他。临走时,他突然闯进府衙,打开杨继宗的箱子察看,里面只有几件破衣服,孔儒惭愧而去。有宦官经过嘉兴府,杨继宗送给他们的是菱角、芡实和历书。宦官索要钱财,杨继宗当即发出文牒(官文)取出府库中的金银,并说:“银两全在这里,请给我提银凭证。”宦官吃惊害怕不敢接受。杨继宗进京朝觐,宦官汪直想见他,他不去拜见。明宪宗问汪直:“朝觐官员中谁最廉洁?”汪直回答说:“天底下不爱钱的只有杨继宗一人。”
知府九年任满,破格提升杨继宗为浙江按察使。他多次冒犯宦官张庆。张庆的哥哥张敏在司礼监任职,经常在宪宗面前诋毁杨继宗。宪宗说道:“(你说的)莫不是那个不私图一文钱的杨继宗吗?”张敏惶恐不安,写信给张庆说:“好好对待杨继宗,皇上已经知道他这个人了。”(杨继宗)听到母亲去世的消息,立即出府,又在驿亭停下,把府中的器物一一登记交给主管机构。自己只带一个仆人、几卷书回家服丧。
杨继宗极力保持风纪节操,但心地仁慈厚道。他任浙江按察使时,有十几个仓官因官粮短缺获罪,被关进监狱,竟至卖儿卖女来抵偿缺额。杨继宗想宽赦他们但没有理由。有一天,送来了他的月俸,他让人称量一下,原来是超过了俸禄规定的数额。再量别的官吏俸禄,也都如此。杨继宗于是悟出了(明白了)仓库官粮短缺的原因,他准备据实奏报朝廷。几个经办人员害怕了,一起向杨继宗请求,愿意捐出自己的俸禄代替仓吏赔偿。十几个仓官因此获释。
3、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成衣
成衣匠①各省俱有,而宁波尤多。今京城内外成衣者,皆宁波人也。昔有人持匹帛②命成衣者裁剪。遂询主人之性情、年纪、状貌并何年得科第,而独不言尺寸。其人怪之。成衣者曰:“少年科第者,其性傲,胸必挺,需前长而后短;老年科第者,其心慵③,背必伛④,需前短而后长。肥者其腰宽,瘦者其身仄。性之急者宜衣短,性之缓者⑤宜衣长。至于尺寸,成法也,何必问耶!”
余谓斯匠可与言成衣矣。今之成衣者,辄以旧衣定尺寸,以新样为时尚,不知短长之理,先蓄觊觎⑥之心。不论男女衣裳,要如杜少陵诗所谓“稳称身”者,实难其人焉。
(选自清·钱泳《履园丛话》)
【注释】
①成衣匠:裁缝。②帛:丝绸。③慵:慵困,精神不振。④伛:弯曲(曲背)。⑤缓者:指性子慢的人。⑥蓄觊(jì)觎(yú)之心:靠平时细心体察来积蓄。
小题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成衣匠各省俱有
(2)并何年得科第
(3)余谓斯匠可与言成衣矣
(4)所谓“隐称身”者
小题2:下列句中与“今京城内外成衣者,皆宁波人也”句式相同的一句是()
A.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
B.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
C.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
D.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
小题3:对于“ 至于尺寸,成法也”这句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至于量尺寸,要遵守法律。
B.至于高矮尺寸,都有一定的法则。
C.至于高矮尺寸,要懂得衡量的方法。。
D.至于尺寸长短,要制定法规
小题4:这段文言文从“量体裁衣”主要说明什么?
小题5:这篇小短文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
4、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选择每题3分,翻译8分)
李靖,本名药师,雍州三原人也。少有文武才略,每谓所亲曰:“大丈夫若遇主逢时,必当立功立事,以取富贵。”左仆射杨素、吏部尚书牛弘皆善之。素尝拊其床谓靖曰:“卿终当坐此。”仕隋为马邑郡丞。会高祖(李渊)击突厥,靖察高祖,知有四方之志,因自锁上变,将诣江都,至长安,道塞不通而止。高祖克京城,执靖,将斩之。靖大呼曰:“公起义兵,本为天下除暴乱,不欲就大事,而以私怨斩壮士乎?”高祖壮其言,太宗又固请,遂舍之。太宗寻召入幕府。?
萧铣据荆州,遣靖安辑之,其年八月,集兵于夔州。铣以时属秋潦,江水泛涨,三峡路险,必谓靖不能进,遂休兵不设备。九月,靖乃率师而进,将下峡,诸将皆请停兵以待水退。靖曰:“兵贵神速,机不可失,若乘水涨之势,倏忽至城下,所谓疾雷不及掩耳,此兵家上策。纵彼知我,仓卒征兵,无以应敌,此必成擒也。”进兵至夷陵,铣将文士弘率精兵数万屯清江,靖纵兵击破之。至江陵,屯营于城下,铣甚惧,始征兵于江南,果不能至。靖又破其骁将杨君茂、郑文秀。铣遣使请降,靖即入据其城,号令严肃,军无私焉。
突厥诸部离叛,朝廷将图进取,以靖为代州行军总管,率骁骑三千自马邑出其不意,直趋恶阳岭以逼之。突利可汗不虞于靖,见官军奄至,于是大惧。相谓曰:“唐兵若不倾国而来,靖岂敢孤军而至?”一日数惊。靖候知之,潜令间谍离其心腹,其所亲康苏密来降。四年,靖进击定襄,破之,可汗仅以身遁。太宗尝谓曰:“昔李陵提步卒五千,不免身降匈奴,尚得书名竹帛。卿以三千轻骑深入虏庭,克复定襄,威振北狄,古今所未有。”
(节选自《旧唐书.李靖传》,有删节)
小题1:下列各句中划线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铣将文士弘率精兵数万屯清江屯:驻扎
B.突利可汗不虞于靖虞:预料,准备
C.见官军奄至,于是大惧奄:奄奄一息
D.靖又破其骁将杨君茂、郑文秀破:打败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靖纵兵击破之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B.不欲就大事,而以私怨斩壮士乎?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C.必当立功立事,以取富贵。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
D.至江陵,屯营于城下师不必贤于弟子。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靖年轻时就有文才武略,左仆射杨素认为他将来做官一定能做到自己现在的位置。
B.李靖在攻打萧铣的战斗中,看重行军的速度,抓住了先机,最终取得了战争的胜利。
C.李靖通过侦察知道可汗军营受惊扰的情况后,暗中派间谍使离间计,终使可汗亲信主动投降。
D.唐太宗认为,李靖在平定突厥各部的叛乱中,战功卓著,可以和汉代的李陵相媲美。
小题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共8分)
①高祖壮其言,太宗又固请,遂舍之。太宗寻召入幕府。(4分)?
②卿以三千轻骑深入虏庭,克复定襄,威振北狄,古今所未有。(4分)
5、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赵普,字则平,幽州蓟人。世宗用兵淮上,宰相范质奏普为军事判官。太祖尝与语,奇之。太祖北征至陈桥,被酒卧帐中,众军推戴,普与太宗排闼入告。太祖欠伸徐起,而众军擐甲露刃,喧拥麾下。及受禅,以佐命功,授右谏议大夫,充枢密直学士。太祖数微行过功臣家,普每退朝,不敢便衣冠。一日,大雪向夜,普意帝不出。久之,闻叩门声,普亟出,帝立风雪中,普惶惧迎拜。帝曰:“已约晋王矣。”已而太宗至,设重裀地坐堂中,炽炭烧肉。普妻行酒,帝以嫂呼之。因与普计下太原。普曰:“太原当西、北二面,太原既下,则我独当之,不如姑俟削平诸国,则弹丸黑子之地,将安逃乎?”帝笑曰:“吾意正如此,特试卿尔。”初,太祖侧微,普从之游,既有天下,普屡以微时所不足者言之。太祖豁达,谓普曰:“若尘埃中可识天子、宰相,则人皆物色之矣。”自是不复言。
普少习吏事,寡学术,及为相,太祖常劝以读书。晚年手不释卷,每归私第,阖户启箧取书,读之竟日。及次日临政,处决如流。既薨,家人发箧视之,则《论语》二十篇也。普性深沈有岸谷,虽多忌克,而能以天下事为己任。宋初,在相位者多龌龊循默,普刚毅果断,未有其比。
有群臣当迁官,太祖素恶其人,不与。普坚以为请,太祖怒曰:“朕固不为迁官,卿若之何?”普曰:“刑以惩恶赏以酬功古今通道也且刑赏天下之刑赏非陛下之刑赏岂得以喜怒专之。”太祖怒甚,起,普亦随之,久之不去,竟得俞允。?
《宋史·赵普传》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普与太宗排闼入告。闼:门
B.吾意正如此,特试卿尔。意:料想
C.初,太祖侧微,普从之游。游:交游
D.家人发箧视之。发:打开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以佐命功,授右谏议大夫。夫夷以近,则游者众。
B.因与普计下太原。不如因而厚遇之。
C.普刚毅果断,未有其比。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D.朕固不为迁官,卿若之何?既自以心为形役
小题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刑以惩恶赏/以酬功古/今通道也/且刑赏天下之/刑赏非陛下之/刑赏岂得以喜怒/专之。
B.刑以惩恶赏/以酬功古/今通道也/且刑赏/天下之刑赏/非陛下之/刑赏/岂得以/喜怒专之。
C.刑以惩恶/赏以酬功/古今通道也/且刑赏天下之刑赏/非陛下之刑赏/岂得以喜怒专之。
D.刑以惩恶/赏以酬功/古今通道也/且刑赏/天下之刑赏/非陛下之/刑赏岂得以喜怒/专之。
小题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2分)
(1)太祖数微行过功臣家,普每退朝,不敢便衣冠。(4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初,太祖侧微,普从之游,既有天下,普屡以微时所不足者言之。(4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晚年手不释卷,每归私第,阖户启箧取书,读之竟日。(4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