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语文高频试题、高中语文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语言文字运用 识记字音: 形声字的分辨 多音字的分辨 习惯性误读字 辨识字形: 近义字的分辨 易混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近义实词辨析 近义虚词辨析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成语的使用 其他熟语的使用 标点符号的使用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扩展语段: 语句连贯排序 语言得体 仿写句式 选用变换句式 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文言文阅读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分析文言句段: 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通假字 翻译 断句 概括分析 文言语段综合训练 名句名篇默写 名句 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鉴赏 语言风格类题目 诗歌常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欣赏作品的形象 写作 序列训练: 立意准确 结构严谨 辩证分析 耀眼的亮点 常见题型 知识点 实用素材 作文升格

高考语文知识点总结《古代诗歌鉴赏》高频试题强化练习(2017年最新版)(十)
2017-01-25 00:01:46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8—9题。
金陵怀古?刘禹锡
潮满冶城渚,日斜征虏亭。蔡州新草绿,幕府旧烟青。
兴废由人事,山川空地形。《后庭花》一曲,幽怨不堪听。
【注释】冶城,东吴当年冶铸之地,位于金陵府治西北。征虏亭,东晋征虏将军谢石的哥哥谢万曾送客于此亭。《后庭花》,即指《玉树后庭花》。杜牧《泊秦淮》中有“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诗句。《玉树后庭花》是公认的亡国之音。
小题1:前两联主要运用了哪种艺术手法,请简要赏析。(5分)
小题2: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试作简要分析。(6分)


参考答案:
小题1:①对比。用吴国的雄图霸业以及东晋王谢贵族之家


本题解析:
小题1:
试题解析:这是一道考查赏析诗歌艺术手法能力的题目,答题时要紧扣诗歌的前两联、同时结合对注释的理解进行。“潮满冶城渚,日斜征虏亭”讲的是当年吴国的雄图霸业以及东晋王、谢贵族之家曾在这里饯行送别的热闹场面;“蔡州新草绿,幕府旧烟青”写的则是一片荒凉的景象:由此可可知用了对比手法。
小题2:
试题解析:解答此题,主要根据诗句内容和注释分析。诗中在开头两联运用对比手法为自己的感情做好铺垫后,用“兴废由人事,山川空地形”两句表达出自己吊古伤今之情,揭示出六朝兴亡的原因就在于人事;接着又用《后庭花》这样的亡国之音暗示唐朝统治者沉溺在声色享乐之中,希望统治者能够以史为鉴。


本题难度:简单



2、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一首词,回答问题。(8分)
长相思
李煜
一重山,两重山,山远天高烟水寒,相思枫叶丹。
菊花开,菊花残,塞雁高飞人未还,一帘风月闲。
小题1:这首词的主题是什么?“一重山,两重山”和“菊花开,菊花残”这两句话分别是从什么样的角度来表现主题的?请简要回答。(4分)
小题2:有人说作者的内心是凄冷的,也有人说作者的内心是温暖的,你认为呢?请结合词中的意象作简要回答。(4分)


参考答案:
小题1:这首词的主题是相思。“一重山,两重山”是从空


本题解析:
小题1: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鉴赏诗歌的思想内容。第一问可抓住词眼“相思”一词。第二问主要考查主题思想表现的方式。“一重山,两重山”一句关键要理解“重”字的含义,此处“重” 当以重叠解,一重山,两重山即为一层层的山、两层层的山“菊花开,菊花残”从时间的角度写菊开、菊残,对比中凸显主题。
小题2: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鉴赏诗歌的情感。首先应明确诗歌写到了哪些意象。词中写到的意象主要有山、水、枫叶、菊花、大雁以及月。其次应抓住描写意象的修饰语从不同角度分析,如“烟”“丹”“高飞”等。


本题难度:一般



3、阅读题  唐多令
邓 剡
雨过水明霞,潮回岸带沙。叶声寒,飞透窗纱。堪恨西风吹世换,更吹我,落天涯。
寂寞古豪华,乌衣日又斜。说兴亡,燕入谁家?惟有南来无数雁,和明月,宿芦花。
[注]邓剡,字光荐,号中斋,文天祥的同乡和朋友。本词为南宋灭亡之后,邓剡被俘,过建康(今南京)所写。
小题1:上片中“堪恨西风吹世换”用了哪种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3分)
小题2:下片中“惟有南来无数雁,和明月,宿芦花”一句营造了怎样的意境?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4分)


参考答案:
小题1:双关(1分)明写:恼恨“西风”使季节更换;(


本题解析:
小题1:试题分析:“堪恨西风吹世换,更吹我,落天涯”。 用了双关的手法,“西风”既作为一种自然物的实写,又象征着蒙古统治者侵略势力。时代变革、朝廷更换,邓剡抱定不再仕元的决心,天下之大,哪有立足之地?词人把自己比做被西风吹落天涯的枯叶,也很恰切。
点评:“表达技巧”分为四个理解层面由低到高(字词一句子—段落一篇章),分别是修辞手法(比喻、比拟、夸张、借代等)、表达方式(记叙、说明、描写、抒情、议论,诗歌中主要是描写和抒情)、表现手法(对比、衬托、象征、比兴等)、谋篇布局手法(开头、结尾、过渡、照应等)。“秋逼暗虫通夕响”以动衬静。
小题2:试题分析:词人又通过对空阔的水、天之间渐次观察,终于发现:“惟有南来无数雁,和明月,宿芦花。”淡淡几笔,就勾勒出另一幅凄清的寒汀芦雁图。词人置群雁于虽凄清而洁白的明月、芦花中,寄寓了他对乱离中的人民怀着无限同情。虽然是群雁,然而无首。没有凄居之处,真是可怜之极。
点评:鉴赏诗歌的意境,其实就是将诗文中带有诗人主观情感的客观物象一一找出来,然后看这些意象组成了什么样的意境,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


本题难度:一般



4、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题。(8分)
虞美人·梳楼
蒋捷
丝丝杨柳丝丝雨,春在溟蒙处。楼儿忒小不藏愁。几度和云飞去觅归舟。???
天怜客子乡关远,借与花消遣。海棠红近绿栏杆。才卷朱帘却又晚风寒。
小题1:请结合具体的句子分析词上阙表达的思想感情。(4分)
小题2:请联系整首词赏析诗句“海棠红近绿栏杆”。(4分)


参考答案:
小题1:①这首词的上阙表达了词人羁旅他乡的思归念远之


本题解析:
小题1:
试题分析:此题可根据景物描写的意象词及关键词句加以体会分析,“杨柳”有象征故乡之意,“丝丝”表现了绵长之意,故“丝丝杨柳丝丝雨”一句,能表达词人的凄苦的绵长与思念之情;“愁”“归舟”均可以联想到词人内心的愁绪及思归之情。
小题2:
试题分析:分析时可以从以下几步入手:①描述“海棠红近绿栏杆”句意内容;②“海棠红近绿栏杆”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③“海棠红近绿栏杆”在词中起了什么作用。然后在结合着诗歌的具体语境进行理解。


本题难度:一般



5、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次石湖书扇韵
姜夔②
桥西一曲水通村,岸阁浮萍绿有痕。
家住石湖人不到,藕花多处别开门。   ?[注]①石湖;南宋诗人范成大(1126-1193)晚年去职归隐石湖(在今江苏苏州),自号石湖居士。②姜夔(1155-1221?):字尧章,号白石道人,饶州鄱阳(今江西波阳)人。浪迹江湖,终生不仕。淳熙十四年(1187)夏,曾去拜见范成大,这首诗约作于此时。
(1)这首诗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是由哪些景物构成的?请简要叙述。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有人说,诗的后两句歌颂了范成大的品格,第三句中的的“人”是指趋炎附势的人。你对此有什么看法?请简要说明。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诗歌描绘了一幅江南水乡清幽恬静的画面,写了小桥、流水、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Tags:高考 语文 古代诗歌鉴赏 题库 知识点 汇总 高中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考语文知识点总结《古代诗歌鉴..

网站客服QQ: 960335752 - 14613519 - 7913157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