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语文高频试题、高中语文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语言文字运用 识记字音: 形声字的分辨 多音字的分辨 习惯性误读字 辨识字形: 近义字的分辨 易混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近义实词辨析 近义虚词辨析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成语的使用 其他熟语的使用 标点符号的使用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扩展语段: 语句连贯排序 语言得体 仿写句式 选用变换句式 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文言文阅读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分析文言句段: 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通假字 翻译 断句 概括分析 文言语段综合训练 名句名篇默写 名句 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鉴赏 语言风格类题目 诗歌常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欣赏作品的形象 写作 序列训练: 立意准确 结构严谨 辩证分析 耀眼的亮点 常见题型 知识点 实用素材 作文升格

高考语文答题技巧《语言文字运用》试题强化练习(2017年最新版)(十)
2017-02-02 02:37:05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语言运用题  概括下面语段的主要信息,不超过45个字(含标点符号)。(5分)
长征三号丙改二型火箭将在今年下半年发射,届时将搭载“嫦娥五号试验器”,执行探月工程三期再入返回验证试验的发射任务。为确保“嫦娥五号试验器”准确进入预定轨道,长征三号丙改二型火箭进行了多项技术攻关。整体上火箭“身体长高、翅膀变长”,芯级火箭增高1.5米,两个助推器加长0.8米。长征三号丙改二型火箭同时采用“天基测量”技术和最新的高码率传输技术,可以向地面技术人员传输火箭飞行过程的实时遥测数据,实现了“实时问诊”和“宽带传输”。


参考答案:(5分)长征三号丙改二型火箭将搭载“嫦娥五号试验器”执行发射


本题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属于压缩语段类题目,这类题目解答时要认真阅读所给文段,明确共几段话,每段话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段与段之间是什么关系。如果是一段话,就要明确有几句话,可分为几层,每句话说什么,每层说的什么,句与句之间是什么关系,层与层之间什么关系。然后筛选重点句子(或词语),归纳主要意思。(注,重点词语可参照:“谁在什么情况下干什么结果如何”或“什么怎么样”的模式来寻找。)最后根据字数限制组织语言答题。本题所供语段可分为两层,第一层是第一句话(以句号为准),要点是“长征三号丙改二型火箭……搭载‘嫦娥五号试验器’,执行……发射任务”;余下的内容为第二层,第二句话是第二层的总述,第三、四句话是对第二句话的具体说明,因此,概括第二层的意思,只需抓住第二句话就可以了,要点是“长征三号丙改二型火箭进行了多项技术攻关”。把两层意思综合在一起,就得到了本题的答案。


本题难度:一般



2、单选题  下列各句中加点熟语的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A.相关人员表示,日前银盆路因煤气管道施工而挖成的大小沟渠如今已经夷为平地,并对因此而给广大市民出行带来的不便表示歉意。
B.人们耳熟能详的司法用语"坦白成宽,抗拒从严",引起了法学界人士的质疑。他们提出,应尽早实行刑事沉默权制度。
C."减负"的关键在于把握"度",中小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一定要减下来,但要防止矫枉过正,走向另一个极端。
D.说话者并不真的认为自己做错了事,只不过是表示一个"高姿态",缓和一下双方的矛盾,这样就可以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夷为平地:指把地面以上的物体全部摧毁清除。此处不当。B耳熟能详:指听得多了,能够说得很清楚、很详细。C、矫枉过正:比喻纠正错误超过了应有的限度D、高姿态:宽容不与人计较的态度。


本题难度:简单



3、单选题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林语堂先生说,中国的诗歌通过对大自然的感情,医治人们心灵的创痛。????????????????年华如水静流,中国人是多情的、善感的。虽然我们不都是诗人,可总会在人生的某种时刻,忽然间诗情上涌:??????????。那就让我们从寻找中国诗歌的意象开始,从一草一木,从春花秋月开始起程,沿着诗歌的通幽曲径,抵达我们的心灵深处。
①总会有那样一个节点,我们品味人生,心绪万千
②成年跌宕时,我们谁不曾在诗酒中流连
③我们谁不曾登高看水阔山长?我们谁不曾渴望逃离喧嚣,寻访静谧的田园
④我们谁没有经过春来秋往的涤荡?我们谁没有经历日月交叠的轮转
⑤总会有那么一个契机,我们想寻找真实的自己
⑥少年飞扬时,我们谁不曾向往长剑狂歌的豪侠倜傥

A.⑥②④③⑤①
B.⑥③②④①⑤
C.④②⑥⑨⑤①
D.④③⑥②①⑤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试题分析:①⑤为陈述句,可知是第二组句子,依据后文“那就让我们从寻找中国诗歌的意象开始”,抓住关键词“寻找”可知前文应为①⑤,故而排除A和C。第一组中,依据句式结构和时间“少年”“成年”应为⑥②,也可排除C;依据句式“谁不曾”可知②③⑥应相近,但③中的“寻访田园”不能在⑥的“少年”后,排除B;依据结构可知④“谁没有”置于最前,后接“谁不曾”,由后文“年华如水静流”可知⑥②应在前与之衔接,故答案为D。解答连贯题,概括来说,第一,要综观材料,把握材料的中心;第二,要弄清材料的陈述对象,语段的结构特点、感情基调,主要句子的句式特点等;第三,语句的连贯不能只注重语言形式的连贯,应看句子的内容是否前后照应,意思是否连贯顺畅。具体来说注重三个“抓”:抓中心,抓思路,抓标志。


本题难度:一般



4、单选题  【题文】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 ①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B ①其闻道也亦先乎吾
②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②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C ①师不必贤于弟子                   D ①师之不传也久矣
②苛政猛于虎                        ②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参考答案:【答案】
C


本题解析:【解析】
均释为介词“比”。A却;就是B于;语气词,呢D句间停顿的语助词;句末语气词,表判断。


本题难度:一般



5、单选题  下列各句中没有成分残缺或赘余语病的一句是(????)
A.一项调查结果表明:目击暴力事件越多的青年,存在暴力倾向的可能性大,本身也容易成为暴力事件的受害者。
B.大连市委对政协工作的领导落到了实处,充分发挥各民主党派参政、议政的作用。
C.要想取得优异的成绩,必须付出劳动。
D.我们这所农村职业高中学校举办的数学、物理、化学三个短训班,分别开设了农用数学、农业机电和农作物栽培管理等课程,使数学直接为农业现代化服务。


参考答案:
D


本题解析:
A (只用一个"越"不行,应该是"越……越……越……"前后相连。"大"前加上"越"字,"本身也"后加上一个"越"字。)
B(在"对"前加"把")
C:(在"劳动"前加"艰苦的")


本题难度:一般



Tags:高考 语文 语言文字运用 题库 知识点 汇总 高中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中语文知识点复习《语言文字运..

网站客服QQ: 960335752 - 14613519 - 7913157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