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语文高频试题、高中语文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语言文字运用 识记字音: 形声字的分辨 多音字的分辨 习惯性误读字 辨识字形: 近义字的分辨 易混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近义实词辨析 近义虚词辨析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成语的使用 其他熟语的使用 标点符号的使用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扩展语段: 语句连贯排序 语言得体 仿写句式 选用变换句式 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文言文阅读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分析文言句段: 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通假字 翻译 断句 概括分析 文言语段综合训练 名句名篇默写 名句 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鉴赏 语言风格类题目 诗歌常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欣赏作品的形象 写作 序列训练: 立意准确 结构严谨 辩证分析 耀眼的亮点 常见题型 知识点 实用素材 作文升格

高中语文知识点总结《语言文字运用》高频试题特训(2017年最新版)(十)
2017-02-02 02:38:04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单选题  下列各组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坐落菲薄整饬祥和
B.陷阱愚讷伉俪扉页
C.蛊惑亵渎渊薮嫣红
D.黜免印鉴文理龃龉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迂)


本题难度:一般



2、单选题  下列词语中加粗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项是 [???? ] A.机/立??????????益/刚??????????给/口
B.囿/残垣??????????枕/印??????????称心/
C.渣/浸??????????梦/品??????????热/奢
D.工/英??????????舟/跹??????????波/投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3、单选题  下面是徐祯卿的《偶见》已打乱顺序,它的正确顺序是
①可奈玉鞭留不住②深山曲路见桃花③马上匆匆日欲斜④又衔春恨到天涯

A.①③④②
B.②③①④

C.③④①②
D.②③④①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试题分析:从诗歌的押韵的来看,绝句一般是一、二和四句押韵;再从绝句的章法结构来看,绝句一般为启承转合,有时一二两句写景,三四句转入抒情或议论。可此可确定答案。
点评:做这类题目,如果不知道原诗的内容,就要依据诗歌的章法结构来判断。对此,首先要知道诗歌各种体裁的章法结构。比如绝句和律诗,讲究起承转合。绝句前两句写景,后两句抒情;律诗前四句写景,后四句抒情。


本题难度:一般



4、单选题  下列各句中加粗的成语运用恰当的一项是(? )
A.老人步履艰难地翻过一个山头,狂风吹得他有些摇晃,使他越发显得老气横秋。
B.政委充满信心地说:“这伙敌人固然凶残狡诈,但魔高一尺,道高一丈,我坚信我们的侦察兵一定能完成任务!”
C.吕秀莲之流不断散布台独言论,干着分裂祖国的勾当,这些危言危行总有一天会成为套在他们脖子上的绞索。
D.西部大开发既是一项紧迫的任务,也是一项十分艰巨的工程,不可能一挥而就。只有长期努力,才能取得成功。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A项中“老气横秋”原指老练而自负的气派,后多形容摆老资格或缺乏朝气,这里应用“老态龙钟”;C项中“危言危行”的“危”指正直,这里说反了;D项中的“一挥而就”常指写文章快捷,这里运用明显不恰当。


本题难度:一般



5、语言运用题  某班级教室墙上挂着一副对联:“有梦少年存志远,无声春雨润红花。”从对联角度看还不够妥帖,请根据对联相关知识对这副对联进行修改调整,并说明理由。(6分)
修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修改:“红花”改为“花红”(或“志远”改为“远志”也可)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修辞和仿写。要求写对联,就要根据对联的要求来写:字数相对,词性相同,结构对称,内容相应。特别要注意内容“有梦”和“无声”的对应特点,“有”和“无”是相反的。


本题难度:简单



Tags:高考 语文 语言文字运用 题库 知识点 汇总 高中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中语文基础知识《语言文字运用..

网站客服QQ: 960335752 - 14613519 - 7913157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