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语文高频试题、高中语文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语言文字运用 识记字音: 形声字的分辨 多音字的分辨 习惯性误读字 辨识字形: 近义字的分辨 易混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近义实词辨析 近义虚词辨析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成语的使用 其他熟语的使用 标点符号的使用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扩展语段: 语句连贯排序 语言得体 仿写句式 选用变换句式 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文言文阅读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分析文言句段: 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通假字 翻译 断句 概括分析 文言语段综合训练 名句名篇默写 名句 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鉴赏 语言风格类题目 诗歌常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欣赏作品的形象 写作 序列训练: 立意准确 结构严谨 辩证分析 耀眼的亮点 常见题型 知识点 实用素材 作文升格

高考语文提分技巧《常见题型》高频试题巩固(2017年最新版)(一)
2017-02-02 02:48:13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写作题  1925年,陶行知先生应南开中学之约,对中学生做了《学做一个人》的演说词。他说:“做一个整个的人。”他解释“做一个整个的人,有三种要素:
“一、要有健康的身体——身体好,我们可以在物质的环境里站个稳固。
“二、要有独立的思想——要能虚心,要思想透彻,有判断是非的能力。
“三、要有独立的职业——为的是要生利,生利的人,自然可以得到社会的报酬。”
看了陶行知先生关于“整个的人”的三种要素的解释,你有什么看法、联想;对做“整个的人”你有什么经历和体会。请以“做人”为话题,针对陶行知先生演说词中的观点,写一篇800字以上的文章,体裁自定,题目自拟。



2、写作题  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获诺贝尔文学奖后,莫言接受央视的专访。记者董倩问:“您幸福吗?”莫言回答:“我不知道。”董倩又问:“为什么?”莫言说:“幸福就是什么都不想,一切都放下,身体健康。精神没有任何压力才幸福,我现在压力很大,忧心忡忡能幸福吗?但是我要说我不幸福,你就会说你太装了吧,刚得了诺贝尔奖还不幸福?”
周国平在讲座《幸福的哲学》上说:“幸福是一种精神上的满足”。他为读者开出追寻幸福的“药方”就是阅读,因为“阅读是一个精神生长的过程”。
海子在诗中写到: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 ,喂马,劈柴,周游世界 ,从明天起,关心粮食和蔬菜, 我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请分析上述材料,提炼观点,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以“做一个幸福的人”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立意自定,诗歌除外,文体不限,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3、写作题  作文
作文。
阅读下面一组关于梯子的名言——
●要想上梯子必须从底下爬起。(英国作家狄更斯)
●梯子总要一节一节地爬。(欧洲民谚)
●在你往上爬的时候,一定要保持梯子的整洁,否则你下来时可能会滑倒。(美国管理学家蓝斯登)
请根据上述文字,选取一个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不要写成诗歌)。



4、写作题  作文(60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60分)
父亲:“你花钱总是大手大脚的,怎么一点也没有节俭的观念?”
儿子:“你花钱总是缩手缩脚的,怎么一点也没有投资的观念?”
父亲:“你不省点钱,哪有钱投资?”
儿子:“你不投资,节俭一生能省多少钱?”
父亲:“你现在花的钱都是我省出来的,像你这样花,我供不了。”
儿子:“我将来挣的钱是你挣不来的,像我这样挣你用不了。”
父亲:“我实在想不通你这是什么观念?就像是在做梦!”
儿子:“我已经想通了,我们之所以人生不同,原来是观念不同!”
请以“观念与人生”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立意自定,题目自拟,文体自选,所写文章必须在所给的话题之内。



5、写作题  作文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这是一个“独生”年代,独立、独处、独行、独享……是这一代独生子女的独特之处。
请以“生于‘独生’年代”为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既可记叙经历、抒发感情,又可发表议论。立意自定。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Tags:高考 语文 常见题型 题库 知识点 汇总 高中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考语文提分技巧《语言文字运用..

网站客服QQ: 960335752 - 14613519 - 7913157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