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语文高频试题、高中语文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语言文字运用 识记字音: 形声字的分辨 多音字的分辨 习惯性误读字 辨识字形: 近义字的分辨 易混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近义实词辨析 近义虚词辨析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成语的使用 其他熟语的使用 标点符号的使用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扩展语段: 语句连贯排序 语言得体 仿写句式 选用变换句式 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文言文阅读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分析文言句段: 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通假字 翻译 断句 概括分析 文言语段综合训练 名句名篇默写 名句 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鉴赏 语言风格类题目 诗歌常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欣赏作品的形象 写作 序列训练: 立意准确 结构严谨 辩证分析 耀眼的亮点 常见题型 知识点 实用素材 作文升格

高考语文知识点《古代诗歌鉴赏》高频试题特训(2017年最新版)(十)
2017-02-02 02:49:51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单选题  
有一首词的上阙是这样写:“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请判断这首词的词牌是哪一项?

A.声声慢
B.苏幕遮
C.江城子
D.念奴娇


参考答案:
B


本题解析:
苏幕遮 怀旧范仲淹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
山映斜阳天接水。
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
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本题难度:一般



2、阅读题  【题文】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后面题目。
过陈琳①墓
温庭筠
曾于青史见遗文,今日飘蓬过此坟。
词客有灵应识我,霸才无主独怜君。
石麟埋没藏春草,铜雀②荒凉对暮云。
莫怪临风倍惆怅,欲将书剑学从军。
【注】①陈琳,建安七子,初为大将军何进主簿,曾向何进献计诛 灭宦官,不被采纳;后为袁绍效力;袁绍败灭后,归附曹操,曹操不计前嫌,予以重用。②铜雀,指铜雀台,远在邺都,曹操所建。
【小题1】颈联描绘了怎样的景物?有什么作用?(6分)
【小题2】前人曾评价这首诗说:“此诗吊陈琳,都用自己陈说,盖己之才与遇,有与琳相似者。”诗中哪些词句是描写自己的?二人有何相似之处?(5分)


参考答案:【答案】
【小题1】颈联描绘了一幅荒凉寥落的景象。(2


本题解析:【解析】
【小题1】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个别诗句的分析。题干要求是颈联描绘了怎样的景物,在回答时要答出这两句具体写了什么景物;描写景物的作用是为了抒情,作者借景抒情。“石麟埋没藏春草,铜雀荒凉对暮云。”上句是墓前即景,下句是墓前遥想。年深日久,陈琳墓前的石麟已经埋藏在萋萋春草之中,更显出古坟的荒凉寥落。这是寄托自己对前贤的追思缅怀,也暗示当代的不重才士,任凭一代才人的坟墓芜没荒废。由于缅怀陈琳,便进而联想到重用陈琳的曹操,想象到远在邺都的铜雀台,想必也只剩下荒凉的遗迹,在遥对黯淡的暮云了。这


本题难度:困难



3、阅读题  阅读下面两首诗歌,完成小题。(10分)
登岳阳楼??????????????????????????与夏十二登岳阳楼?
(唐)杜甫???????????????????????????(唐)李白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
?公元768年(唐代宗大历三年),杜甫自公安(今属湖北)到达岳阳(今属湖南),登上岳阳楼远眺,触景生情,而写了这首诗。
?公元759年(乾元二年),李白流放途中遇赦,回舟江陵,南游岳阳,秋季作这首诗。
小题1:杜诗颔联中“坼”、“浮”两字广受赞誉,请结合具体诗句赏析。(3分)
小题2:请对李诗颈联“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所运用的艺术表现手法作简要分析。(3分)
小题3:请从诗人的情感以及诗歌艺术风格赏析这两首诗的异同。(4分)


参考答案:
小题1:“坼”,意为“分裂”,引申为有力地划分,仿佛


本题解析:
小题1:本题考查炼字。写了各个字的本意,然后准确概括诗歌画面,并归纳出洞庭湖特点。关键点是磅礴气势和波澜壮阔。
小题1:通过引可知此句用了拟人的手法,一去一来,可知大雁、青山有情,愁去,喜来,可见诗人的心情变化。通过注译可得出其情感的关键点是高兴。
小题1:杜诗通过最后两句可知其生活境遇相当不好,概括时要概括诗句具体说明,李诗通过上句的分析可知其遇赦后主要是高兴。风格可从诗歌中意象的选择及诗人特点来分析,如杜甫的诗多写实,可谓沉郁顿挫;李白因其性格洒脱,写作手法夸张,风格飘逸。


本题难度:一般



4、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泊公安县
陆游
秦关蜀道何辽哉!公安渡头今始回。
无穷江水与天接,不断海风吹月来。
船窗帘卷萤火闹,沙渚露下萍花开。
少年许国忽衰老,心折舵楼长笛哀。 【注】陆游经公安入蜀已辗转八年,今回京“廷对”,停泊公安。
???????? 首联中“辽”和“回”互相照应.请简要说明这两个字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辽”表现了时间的漫长,空间的辽远;“回”表现了作者对统治者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阅读题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送魏二
王昌龄
醉别江楼橘柚香,江风引雨入船凉。
忆君遥在潇湘日,愁听清猿梦里长。
(1)有人认为前两句中的“醉”、“入”、“凉”三字特有意蕴,请你从其中选一个字加以赏析。
(2)作者运用什么手法来抒写与友人的依依不舍的离别情?请具体分析。


参考答案:(1)“醉”字,暗示着“酒深情亦深”。
“入”字,表面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中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的能力。诗的前半写实景,后半写虚景。它借助想像,扩大意境,深化主题。


本题难度:一般



Tags:高考 语文 古代诗歌鉴赏 题库 知识点 汇总 高中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考语文知识点汇总《文学类文本..

网站客服QQ: 960335752 - 14613519 - 7913157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