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语文高频试题、高中语文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语言文字运用 识记字音: 形声字的分辨 多音字的分辨 习惯性误读字 辨识字形: 近义字的分辨 易混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近义实词辨析 近义虚词辨析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成语的使用 其他熟语的使用 标点符号的使用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扩展语段: 语句连贯排序 语言得体 仿写句式 选用变换句式 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文言文阅读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分析文言句段: 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通假字 翻译 断句 概括分析 文言语段综合训练 名句名篇默写 名句 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鉴赏 语言风格类题目 诗歌常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欣赏作品的形象 写作 序列训练: 立意准确 结构严谨 辩证分析 耀眼的亮点 常见题型 知识点 实用素材 作文升格

高中语文答题技巧《文学类文本阅读》高频试题预测(2017年最新版)(一)
2017-02-02 03:03:20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9月28日,第一次全球祭孔大典在曲阜举行。今年的祭孔大典是在总结20多年祭孔行为的基础上进行的一次重大改版和提升。孔子儒学经过20世纪近100年的批判之后,为什么又吃香起来了?为什么西方明智之士提出要吸取孔子的智慧来维护人类生存?
现在世界不太平,主要是霸权主义和恐怖主义。世界和平就需要治疗这种现代世界病。孔子提出的“和而不同”可以作为治疗的一剂良药。
孔子说:“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和与同,差别在哪儿?“和”是不同质的东西合理配合,是多样的统一;“同”是相同质的东西简单重复与重合,是单调的同一。“和而不同”思想有三条原则:一是自己要有独立思考,不能随波逐流,更不应与坏人同流合污;二是允许别人有自主权,不能强迫别人服从自己,不能推行“顺我者生,逆我者亡”的霸道主义;三是要善于与别人友好合作,善于协调关系,特别是要保护弱者,帮助弱者,使不能劳动又失去依靠的鳏、寡、孤、独以及残疾者都能享受人间的幸福。这一原则,是组成和睦家庭、构建和谐社会、建立和平世界所必需的。
在人群中,既不当奴才,也不做霸主,也不是各自孤立的个人,而是组织成和谐的整体。这个整体使每个人能够享受安居乐业的幸福生活。这一原则适合于民族之间、宗教之间、国家之间的关系。50年前,中国政府与印度、缅甸首倡处理国际关系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世界和平做出重大贡献。邓小平提出的“一国两制”方针成功解决了香港和澳门的回归问题,也体现了中国“和而不同”的传统精神,为世界提供了解决类似问题的典型范例。这也是对世界和平的贡献。人类与万物“和而不同”,给当今世界提供了一种保护环境的合理思路和可持续发展的正确观念。
儒家主张仁爱:“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跟所有爱好和平的人友好相处。不称霸就是儒学的优秀传统。今年是郑和下西洋600周年。明代前期,中国的航海业与造船业都是世界领先的。郑和率船200多艘,27800多人,7次下西洋,没有开辟一块殖民地。这充分体现了中国“和”的精神。欧洲哥伦布比郑和晚87年开始航海,3艘小船带领90人横渡大西洋到美洲。欧洲人到美洲开辟了大批殖民地,是典型的掠夺式崛起。中国现在的和平崛起正是对优秀传统的继承,中国的和平崛起不会成为周边国家的威胁。正如9月15日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在联合国成立60周年首脑会议上讲话提出的:“坚持包容精神,共建和谐世界……历史文化、社会制度和发展模式的差异不应成为各国交流的障碍,更不应成为相互对抗的理由”,这实际上也是强调“和而不同”。
小题1:下列对 “和” 与“同” 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和”就是不同质的东西合理配合,是多样的统一,各方面之间可以彼此不同 。
B.“同”就是相同的东西简单重复与重合,是单调的同一,各方面之间完全相同 。
C.“和”就是能与他周围的人保持和谐融洽的关系,但他对任何事物都会经过自己的独立思考,不盲目附和。
D.“和”是互相补充配合但不失去自我;“同” 是完全一样,没有自我。“和”是辩证的统一,“同” 是绝对的同一。
小题2:下列说法不属于孔子提出的“和而不同”风行于当世的原因的一项是(?? )
A.现在世界不太平,“和而不同”可以用来治疗霸权主义和恐怖主义的现代世界病。
B.“和而不同”的原则是组成和睦家庭、构建和谐社会、建立和平世界所必需的。
C.“和而不同”给当今世界提供了一种保护环境的合理思路和可持续发展的正确观念。
D.邓小平根据“和而不同”的传统思想提出了 “一国两制”方针,成功解决了香港和澳门的回归问题.
小题3: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和而不同”,就是不盲目附和,能提出、容纳和听取不同意见,能与持不同意见的人相互切磋,友好合作。
B.郑和7次下西洋却没有开辟一块殖民地,充分体现了“和而不同”的精神早已在世界范围内达成共识。
C.历史实践已经证明,“同而不和”不可能导致真正的和谐,只有“和而不同”才是正确的致和之道。
D.人和人相处,求“和”而非“同”才能和谐长久,这一原则同样适合于民族之间、宗教之间、国家之间的关系。



2、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内容,完成下面3题
北京:中轴线上的都城
“中国”的“中”字,是对于古代城市中轴线的最好的图示。从这个象形文字中,我们看到了一座四方的城池。和贯穿城池南北的中轴线。现在的问题在于,中轴线先于城池,还是后于城池?它在中国人的城市观念中发生过怎样的影响?显然,中轴线为我们进入古代城市提供了一条最便捷的途径。
北京是一座至今几乎完整保存着中轴线的城市。尽管我们无法目睹这座都城的建造过程,但它的城市格局,却对我们充满暗示。城墙、坛庙、集市、街道以其严谨的对偶表明了中轴线的重要性。它像树干一样滋养了日益繁密的枝叶。这使我想起童年时做剪纸游戏时,先对折出一道深深的折线,那些繁复的花纹才有可能在折线两端以对称的方式依次出现。
中国人的房屋、城市以方形为主,这也许与天圆地方的观念有关。而在这个简单的几何图形中,坐标原点占据着最重要的位置。“中”的观念由来已久,商代甲骨文中。也透露出当时中国人已经具备关于东西南北中的认识。在所有的方位中,“中”无疑至关重要。它是空间的起点,是所有方向的交汇处,因而,它是最尊贵的方位。无论对于一个家族、一座城市还是一个国家,莫不如是。“王者必居天下之中,礼也。”“择天下之中而立国,择国之中而立宫。”(《吕氏春秋?慎势篇》)
《周礼?考工记》中对于宫城建设格局有着严格的规定,表明了宫城位于都城中心的原则。此后,随着礼衰典废,克己复礼成为儒家学派的重要选择,并因后世尊儒而成为中国人文思想的一条主线。但是,耐人寻味的是,《周礼》中的建城思想在许多王朝中并没有得到贯彻。即使在独尊儒术的汉代,都城格局也很分散,大多根据自然条件布局。缺乏严谨的规划。这是我们在许多古都无法寻找到一个清晰的城市中轴线的原因。
金朝在北京规划中都时,开始借鉴宋朝的城市规划经验,设置了一条城市中轴线。元朝忽必烈进京,规划元大都时,首先考虑的就是建立一座中心台。关于这条轴线与这座都城的关系,是本书所要讨论的主要内容。所幸的是,这条中轴线以其巨大的魅力和严谨的科学性,抗拒了时间的损毁,一直延续到今天。梁思成先生说:“北京独有的壮美秩序就由这条中轴的建立而产生。”
作为一座曾经浩劫的古代都城,北京的城墙、民居、街巷都曾遭遇灭顶之灾,惟有中轴线保持着原有的完整性,使得我们这些后来者有机会亲历这座都城的秩序和美。进入北京的方式有很多,但从中轴线进入北京,或许是最好的一种。它不仅是空间的线索,也是时间的线索。从元代到共和国,几乎所有的历史都能从这条轴线中找到依据。这也是许多旅行者在抵达北京后,最先踏访中轴线的原因。二00二年秋天,北京电视台制片人吴群找我。准备投拍一部以中轴线为线索呈现北京八百多年建都史的人文纪录片。这部片子使我有机会悉心打量这座不平凡的城市。从那以后,我用了两年时间为那条七点八公里的中轴线寻找历史证据,访问了许多历史见证人,并把剧本拓展为一部书稿。由于在写作时需要考虑电视受众,因而,即使将其转化为著作,也充其量只是一个普及读本,但我相信面对北京,所有的书写者都不会流露出轻慢的表情,他们会谨慎对待笔下的每一字。这座坚硬同时脆弱的古都将会使所有与之相关的话题显得庄重沉静。小心翼翼。?????????????????????????????? (摘自<新民晚报)2006年12月10日)
小题1:对文中的“中轴线”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处于中间位置的一条轴线,它贯穿于城池的南北。
B.“中国”的“中”字,是对于古代城市中轴线的最好图示。
C.中轴线的“中”无疑是至关重要的,它是空间的起点,是所有方向的交汇处。“王者必居天下之中。礼也。”
D.从《周礼?考工记》中看,我们现在所说的中轴线是古代典籍《周礼》中建城思想的一个重要内容。
小题2:对“从中轴线进入北京,或许是最好的一种”的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
A.中轴线处于整个北京城的中轴上,在这条线上,走到北京的各处显得最为便捷。
B.这条中轴线,体现着作为历史古都北京的空间和时间的线索。
C.在这条中轴线上可以最迅速地解读出北京的历史。
D.这条中轴线使北京具有独有的壮美秩序。
小题3:根据全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如果我国现在要找一座具有几乎完整地保存着中轴线的城市,那么这座城市找上北京就不会错。
B.因为有了中轴线,北京像树干一样滋养了日益繁密的枝叶,使城墙、坛庙、集市、街道均以对称的方式依次出现。
C.具有八百多年建都历史的北京,当人们面对它的时候,往往会流露出庄严的表情。会谨慎地对待下笔的每一个字。
D.北京是座坚硬同时脆弱的古都,它的中轴线因为有巨大的魅力和严谨的科学性,抗拒了时间的损毁,一直延续至今。



3、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卡梅隆:“我是世界之王”
2010年9月,执导有史以来最卖座电影《阿凡达》的好莱坞知名导演詹姆斯·卡梅隆,迎来了人生最有成就感的时刻——拔得“2010年度100位最具影响力电影人”头筹,被美国制片人工会授予代表着最高荣誉与终身成就奖的“迈尔斯通特别贡献奖”。
1977年,乔治·卢卡斯导演的《星球大战》,掀起一股科幻狂潮,使得卡梅隆立时来了精神:“哇,这才叫电影嘛!”他产生了自己拍摄科幻电影的想法。
  1981年,卡梅隆独立执导《食人鱼2:繁殖》。年轻气盛的卡梅隆“初生牛犊不怕虎”,只要有不对的地方,逮着就是一顿狠批,很快就得罪了全剧组的人员。拍摄结束,制片方鼓动大伙儿一起挤对卡梅隆,不让他参与影片的最终剪辑。这就好比是被人一把抢走了自己百般宠爱的宝贝孩子,卡梅隆只觉得浑身上下气血翻涌,立时晕倒在地。但即使这样,他还是不服软:“一群混账东西,就知道瞎胡折腾,照你们说的来做这部电影还赚个屁钱……”他挣扎着爬下床来,悄悄地摸到工作室……几个星期后,就在全剧组人员游玩够了来剪辑影片时,却见胡子拉碴、面黄肌瘦的卡梅隆推开门晃悠着走了出来,一边咳嗽一边说:“不劳诸位大驾,我已经把影片剪辑好了……”《食人鱼2:繁殖》上映,短短数日即赚回了拍摄成本。
1984年,卡梅隆第一部自编自导的《终结者》获得了全球票房七千八百万美元的巨大成功,并赢得了影迷和评论界的一致好评:“噢,上帝,花六百五十万赚七千八百万,卡梅隆真是个鬼才!”
一朝成名天下知,但卡梅隆不是靠几部电影享用一生的人,他继续埋头构思新的电影创意。“得,那就拍《泰坦尼克号》吧,重温八十年前的感人一幕!”
  说来容易,但想完整地展现“一场史诗般的‘船难’”谈何容易!为了着力营造出游轮撞击冰山沉没的最佳视觉奇观,他几乎亲力亲为地操办了拍摄过程中的每一件事情:夺过效果师的画笔,画出影片需要的全部素描;按一定比例制作立体模型建构,给演职人员画受力分析图,讲解游轮沉没的原理;先后十二次潜入大洋底部,捕捉泰坦尼克号沉没的残存印迹;对着电脑,反复设计沉船过程中的每一个“动态画面”;为了确保逼真,亲自蹲守船头逼迫着演员在冰冷的海水中演练跳船、划桨、救人、游水……卡梅隆专注并苛刻到极端的做法,很快招来了一片反对声:演职人员说“压力太大”,威胁着要罢工;投资方说“延误工期”,威胁着要断钱;妻子说他“不顾家庭”,威胁着要离婚。这一切,使他陷入了崩溃的边缘,为了激励自己继续走下去,他仰天喊出了近乎悲壮的豪言壮语:“‘泰坦尼克号’可沉,《泰坦尼克号》不可沉!”
  1997年,《泰坦尼克号》从银幕向观众驶来:上映第一周,票房两千八百万美元;上映第二周,票房迅速飙升了百分之二十三以上;上映三个月,全美票房收入高达四点七亿美元……最终,《泰坦尼克号》创造了十八点四二亿美元的票房神话。与此同时,《泰坦尼克号》获得了十四项奥斯卡奖的提名并获得了其中的十一项。
  1998年3月23日,第七十届奥斯卡奖颁奖。斩获最佳导演奖的卡梅隆,突然近乎疯狂地高高举起小金人,扯起嗓子喊出了《泰坦尼克号》中的一句非常著名的台词:“我是世界之王!”
辉煌过后,卡梅隆却悄无声息地消失了,整整八年没有一点动静。
2005年春天,卡梅隆突然现身,公开宣布:“我将拍摄一部全新的科幻影片……”
原来,卡梅隆始终没有放弃自己“星球大战”的梦想……
  2009年6月,一段二十四分钟的《阿凡达》片花在苹果预告片网站试映,立时技惊四座,直使苹果预告片网站因为无法承受史无前例的四百万次浏览而死机,其工作人员更是兴奋地跳起来:“啊哈,我有幸先睹了一个超级绝妙的‘大片’。”
  2009年12月18日,片长一百六十二分钟的《阿凡达》如约与观众见面,旋即飓风一般刮过北美,掠向欧洲、亚洲,红透全世界,短短三十九天即以十八点五九亿美元的票房打破了《泰坦尼克号》保持了十二年的纪录,直至冲上二十七点七亿美元的新的票房巅峰,创造出又一个电影神话。
卡梅隆再度当仁不让地成为“世界之王”。
(2011年第1期《名人传记》,有删改)
小题1:通观全文,卡梅隆有着怎样的性格特点?请简要概括。
小题2:文章开头第一段有什么作用?
小题3:请评析一下这篇传记在写作方面的艺术特色。
小题4:卡梅隆传奇的成功经历对你有什么启发?结合文本,谈谈你的感受。



4、阅读题  现代文阅读(共9分,每小题3分)
感人的艺术氛围和铭心的审美经验,强化着国人对春节这一“文化空间”的审美期待。这种普遍而持久的社会心理,使“春节”成为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重要构成。在春节这个狂欢时节,民俗艺术的文化功能、社会功能和教育功能得到了最大程度的发挥,民族文化的凝聚力也得到了最大程度的体现。
春节习俗促进了民间艺术的发展,而各具地域特色的节俗艺术也在生活中发挥着比审美欣赏更为广泛的社会作用。比如南方许多地区都有耍“板凳龙”的习俗,其每一节“龙身”由每家每户来制作,当龙灯耍到家门前时,这家人便将自己制作的一节“龙身”接上,龙灯如此越接越长,越耍越威风。这种全民参与的“行为艺术”既调动了人们过春节的积极性,也增进了村社邻里间的和睦与团结。
民间艺术特别能反映中国人的审美意识,其创作构思充满想象,极富浪漫色彩。比如人们会以谐音方式把“鲇鱼”与富裕之意联系在一起,以之寄托“年年有余”的美好理想。民间艺术的造型无意模仿客观事物的自然特征,而强调物象所承载的人文观念,以至其表现形式自由而奔放,具有强烈的主观色彩,将中国“写意”艺术精神作了极致的发挥。民间艺术的整体格调清新质朴、刚健明朗,凸显着乐观主义的精神品格和美学气质,不像现在一些极端个人主义的艺术创作,极力表现焦虑、寂郁或惆怅等消极情绪。
有人说现在“年味淡了”。的确是这样。以前过年,人们会自己写春联、剪剪纸、扎灯彩、塑面花,自发而热情地参与节俗艺术创作。如今,这种审美兴趣和相关的习俗观念已越来越淡化,年节的文化空间已为批量化生产的“民艺商品”所充斥。现在的春节不如以前热闹了,真正的民间创作也随节俗的淡化而日益缺乏,现代人尤其是年轻一代已越来越不屑于民间艺术。现在的生活节奏加快了,社会格局、经济格局、家庭格局以及价值观、审美观也和以往大有不同,许多有特色的节俗活动和相关的艺术形式要在城市里展开确有一定的难度。可谁又能阻止生活的流变,让年节艺术一成不变地恪守老套路呢?
其实,随生活潮流而与时俱进地加以调整和改变,本来就是民间艺术的精神和发展状态。面对春节联欢晚会、电话拜年、手机短信和电子贺卡一类的“新年俗”或“新年节艺术”,我们与其在怀旧中抱怨现实,不如在“俗而礼,礼而俗”的互动中建设与时俱进、魅力依旧的当代年节艺术,以至让大家真的想过年、过好年。
因为交通受阻,时下网上有人提出“今年过年不回家”的倡导。这当然是想为政府排忧解难,也是为了避免同时出行所造成的种种麻烦。不过,面对民族文化历史所造就的普遍社会心理,面对民族文化记忆所产生的巨大精神感召,这种倡导显然是无力的,也不契合国情。
其实,文化保护问题和民生问题是紧密关联的。今天,要想有力地传承中国非物质文化,充分地发挥春节及其民俗艺术的积极作用,就需要切实地解决作为文化传承主体的广大民众的生计问题。安民于本土,就可使得乡村的老百姓都能够在自己的土地上生产和发展,传统民俗文化就有可能得到更好的延续,其积极的社会功能也会得到更好的发挥。也只有这样,我们的春节才会越过越红火,春节的民俗艺术才会越来越繁荣。
(选自《光明日报》,有删节)
小题1:下列关于“现在年味淡了”的表述,不正确的是(3分)
A.每当过年时,人们都会自己写春联、剪剪纸、扎灯彩以及塑面花等,自发而热情地参与节俗艺术的创作活动。
B.当前,审美兴趣和相关的习俗观念越来越淡化,年节的文化空间已经被批量化生产的“民艺商品”所充斥。
C.现在春节不如以前热闹,真正的民间创作随节俗的淡化日益缺乏,尤其是年轻一代越来越不屑于民间艺术。
D.春节联欢晚会、电话拜年、手机短信和电子贺卡一类的“新年俗”或“新年节艺术”活动缺乏真正的民间创作。
小题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现在有些人认为年味变淡了,想加强对春节这一“文化空间”的审美期待,其主要原因在于以前“春节”那感人的艺术氛围和铭心的审美经验。
B.一些极端个人主义的艺术创作与民间艺术相比,前者不如后者,前者想要表达的情绪是不积极乐观的,而后者则凸显乐观主义精神品格和美学气质。
C.有人在网上提出“今年过年不回家”,是因为交通受阻;但这种倡导其实是无力的,因为“春节”是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几乎人人都想回家过年。
D.作者认为,文化保护问题和民生问题是紧密关联的,老百姓在自己的土地上生产和发展,传承中国非物质文化,就能有力地让传统民俗文化得到更好的延续。
小题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人们普遍对“春节”有着期待的心理,这也体现在它既可以促进民间艺术的发展,又可以具有审美欣赏的作用,还有广泛的社会作用。
B.在国人的审美意识中,民间艺术无疑是极具有表现力的,它不刻意模仿客观事物特征,而强调物象所承载的人文观念,具有强烈主观色彩。
C.虽然现在的春节不如以前热闹,但“春节回家过年”在民族文化记忆中仍具有巨大的精神感召,这也是民族文化历史中所造就的普遍社会心理。
D.若要充分发挥春节及其民俗艺术的积极作用,更好地发挥其社会功能,那就要解决作为广大民众的生计问题,但政府没有意识到这个问题。



5、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5题。
文学家不应该放弃精神担当???贺绍俊
中国文人具有深厚的精神担当的品格,这种品格突出体现为一种忧国忧民、济世救国的政治情怀。从屈原的“众人皆醉我独醒”,到孔夫子的“大道天下”,到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一切编织成一个绵延的思想传统。这一思想传统移植在中国现代意义上的知识分子身上,蝶化为“五四”启蒙精神。因此从精神谱系上说,中国现代意义上的知识分子与中国传统文人是一脉相承的。这就决定了中国现代文学强烈的现实品格和浓郁的政治情怀,因此鲁迅将自己写小说看成是声援“那在寂寞里奔驰的猛士,使他不惮于前驱”的“呐喊”。中国现代文学正是以其浓郁的政治情怀,才成为思想启蒙的重要营垒,才密切融入中国现代化运动中,也才有效地承载中国知识分子的精神担当。
知识分子的政治情怀不会始终与政治现实尤其是政治权力协调一致,二者之间的矛盾对立往往导致文学屈从于政治现实、知识分子逐渐丧失独立品格。改革开放为知识分子独立意识的觉醒创造了条件,但当时不少知识分子把独立品格与政治情怀对立起来,甚至质疑忧国忧民传统的正确性,从而放弃了对于社会的精神担当。因为对社会职责的放弃,知识分子独立意识的觉醒反而导致了知识分子的自我放逐。这一点在文学中表现得尤为突出:上世纪80年代的文学一度引领着思想解放的潮流,但到了80年代末期,伴随着“向内转”,文学逐渐从政治、思想、社会批判等阵地大幅度地后撤。后来,有人抱怨说文学被边缘化了,但是从一定意义上说,文学边缘化不是一个被动式,而是自我放逐的必然结果。
所幸的是,淡薄政治情怀并没有成为文学的主潮,更多作家则是在尝试着以新的文学叙事来表达政治情怀,日常生活叙事逐渐兴起并蔚为大观,从根本上改变了宏大叙事的一统天下,但是日常生活叙事并没有取代宏大叙事,相反激发宏大叙事突破过去的僵化模式,构成了当代文学中宏大叙事和日常生活叙事交相辉映的状况。两种文学叙事表达了两种不同的政治情怀,借用吉登斯的理论,我把这种两种政治情怀分别称之为解放政治的情怀和生活政治的情怀。解放政治的情怀和生活政治的情怀在中国当下的现代化处境中是相互依存,相互补充,形成纠缠在一起的难舍难分的关系。这对于新世纪以来的文学叙事来说,便提供了更为广泛的选择,因而决定了文学叙事的多样性和变异性。举例来说,主流文学与边缘文学,体制内文学与体制外文学,现实性的文学和个人化的文学,这些看似相冲突的文学类型却能相安无事地并存在一起,它们其实在各自倾诉着各自的政治情怀。
中国的改革开放向着纵深发展,在取得令世界瞩目的成绩的同时,现代性所带来的问题也凸显出来,如欲望扩张、精神匮乏、贫富悬殊、城乡差距、生态恶化等等,这些问题关乎民族的命运和未来,也关乎每一个人的个体精神的健康健全的成长发展。因此,一个真正有着精神担当的作家应该既有生活政治的政治情怀,又有解放政治的政治情怀。只有将二者结合起来,才能真正解决当今社会的问题。这无疑给将宏大叙事与日常生活叙事融合为一体提供了政治上的可能性。事实上,当代文学进入到新世纪以来,这两种叙事的融合已经成为一种趋势,它让作家们的精神担当越来越落到实处。
(节选自《人民日报》,2009年3月17日,有删节)
12-13题为选择题,请在答题卡“选择题答题区”作答。(12题答对一项给2分,答对两项给5分,答案超过两项,本题不给分。)
12.根据文意,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中国现代文人和中国古代文人一样具有深厚的精神担当的品格,这种品格突出体现为一种忧国忧民、济世救国的政治情怀。
B.知识分子的政治情怀未必与政治现实尤其是政治权力协调一致,其矛盾往往导致文学屈从于政治现实、知识分子逐渐丧失独立品格。
C.到了20世纪80年代末期,伴随着作家们放弃了对于社会的精神担当,文学逐渐从政治、思想、社会批判等阵地大幅度地后撤。
D.借用吉登斯的理论,作者把宏大叙事和日常生活叙事所表达的两种不同的政治情怀分别称之为解放政治的情怀和生活政治的情怀。
E.文学叙事的多样性就是要让相冲突的文学类型相安无事的并存在一起,让它们自由自在地倾诉各自的政治情怀。
13.下面的文字对“知识分子独立意识的觉醒反而导致了知识分子的自我放逐”一句中“放逐”的内涵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3分)
A.放纵??? B.追求??? C.竞争??? D.边缘化
14.纵观全文,作者所倡导的“文学家的精神担当”具体内涵是什么?(4分)
15.结合文本内容,简要说说“宏大叙事”和“日常生活叙事”的区别和联系。(4分)



Tags:高考 语文 文学类文本阅读 题库 知识点 汇总 高中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考语文知识点总结《文言文阅读..

网站客服QQ: 960335752 - 14613519 - 7913157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