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单选题 “子路从而后,遇丈人”(《论语》)一句中的“丈人”一词在词义演变过程中应当属于 [???? ] A.词义转移
B.词义缩小
C.词义扩大
D.词义替换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论语》的两则选文,完成(1)—(2)小题。
子曰:“士而怀居,不足以为士矣。”(《论语·宪问》)
子曰:“行己有耻,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可谓士矣。”(《论语·子路》)
(1)下列对选段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要想成为一个真正的士,就不能整天想着自己的小家,过小日子。
B.一个士行事要有廉耻之心,到外面为社会做事,要不辱使命。
C.一个士在行事上要有标准,坚决不做耻辱之事,不欺辱自己的君主。
D.一个真正的士,就应忠于自己的人格,忠于国家,做对国家有利的事。
(2)孔子的学生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请结合以上文段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C
(2)士不可以不刚强勇毅,因为他有所担当,肩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阅读题 阅读课内文言文语段,回答问题。
①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至易水上,既祖,取道。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为变徵之声,士皆垂泪涕泣。又前而为歌曰:“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复为慷慨羽声,士皆瞋目,发尽上指冠,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终已不顾。
②沛公已去,间至军中。张良入谢,曰:“沛公不胜杯杓,不能辞。谨使臣良奉白璧一双,再拜献大王足下,玉斗一双,再拜奉大将军足下。”项王曰:“沛公安在?”良曰:“闻大王有意督过之,脱身独去,已至军矣。”项王则受璧,置之坐上。亚父受玉斗,置之地,拔剑撞而破之,曰:“唉!竖子不足与谋。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吾属今为之虏矣!”
1.下列各项中加粗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 登上,乘
B.终已不顾 回头看
C.沛公已去,间至军中 从小道
D.张良入谢 表示谢意
2.下列句中加粗字与“撞而破之”中的“破”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至易水上,既祖,取道。
B.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
C.乃遂收盛樊於期之首,函封之
D.项伯杀人,臣活之
3.与例句“荆轲和而歌”中“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
B.秦王惊,自引而起,绝袖
C.荆轲奉樊於期头函,而秦武阳奉地图匣以进
D.置之地,拔剑撞而破之
4.下列句子中句式与“吾属今为之虏矣”相同的一项是( )
A.太子及其宾客知其事者
B.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C.沛公安在
D.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
参考答案:1.D
2.D
3.B
4.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其他题 写出加粗词的古义和今义。
1.樊将军仰天太息流涕古义:_______________今义:_______________
2.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古义:_______________今义:_______________
3.诸郎中执兵古义:_______________今义:_______________
4.持千金之资币物古义:_______________今义:_______________
5.樊於期偏袒扼腕而进古义:_______________今义:_______________
6.乃引其匕首提秦王古义:_______________今义:_______________
7.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古义:_______________今义: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涕:古义:眼泪。今义:鼻涕。
2.穷困:古义:走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知已说
[清]刘开 ??????? 韩子云:非知之难,处知者实难。悲夫!士以遇知己而名著,亦有得知己而遂至行亏名辱者,可不惧哉!
??????? 余观穆生在楚,以未设醴而去①,未尝不怪其恝然径行,负畴昔知遇之意;及见后世君子,处乡里之间,其才气学识卓然异乎众人,一旦受当事之知,遂心驰势利,变刚正之操,以事媚悦,所求未获,已为天下所非笑;然后知古人不屈道以徇私者,乃善处交游以全人己之美也。君子上交不谄,下交不渎,是故天子有不召之臣,王侯有不屈之士,将军得揖客②而身益重。如使受知者皆谗谄而谀,希迎意旨,图旦夕之安而忘其所有事,卒使世之论者谓下无可取之实,而上无知人之明,此岂遇合中之美事哉?
???????? 人之相知,贵相知心。光武知严光之不能屈③,而不绳以君臣之法;献子有友五人,皆无献子之家。故士之自负也愈大,则其自待也愈重。抱杰出之才,逢破格之赏识,而即欲顺从求悦者,是不以道义自处,而又以世俗之心待君子也。夫轻合者必易离,故其始必有所甚难,而其终也至于久远而不废。信陵之客三千,其最难屈者,莫若侯生及毛、薛二公④。然卒赖其力以建功人国,显名天下。
??????? 嗟乎!非常特达之士,亦未必不终为人用也,夫固可以礼屈,而不可以势束也。持尺寸之丝以系北溟之鹏,虽欲为之回翼,岂可得哉?然而有子夏⑤之贤,犹未免出见纷华而悦,吾诚为士之有志于立身者忧其继也。
??????? (选自《孟涂文集》)
??????? [注]①醴:甜酒。《汉书?楚元王传》:穆生不嗜酒,元王为之设醴。及王即位,忘设焉。穆生日:“可以逝矣!醴酒不设,王之意怠。”②揖客:揖是古代的拱手礼,揖客指只行揖而不下拜的客人。意思是与主人平等。③光武:汉代光武帝刘秀。严光:字子陵,东汉初会稽余姚人。他曾与刘秀同学,刘秀即位后,改名隐居。刘秀召他到京师,想任他为谏议大夫,他不肯受,归隐富春山,刘秀也不再勉强,两人始终以同学相处。④毛、薛:毛公是赵国隐士,藏身于赌徒之中。薛公也是赵国隐士,隐于卖酒的人中。⑤子夏:孔子弟子卜商。纷华:繁华盛丽。《史记?礼书》:“自子夏,门人之高弟也,犹云‘出见纷华盛丽而悦,人闻夫子之道而乐,二者心战,未能自决’。”羡慕富贵繁华与安贫乐道,两种思想交织于内心。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未尝不怪其恝然径行????????怪:对……感到奇怪
B.君子上交不谄,下交不渎???渎:怠慢
C.卒使世之论者谓下无可取之实?????卒:通“猝”,突然
D.而不绳以君臣之法??????????绳:约束
2.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部属于作者否定的行为的一组是(??????)
①负畴昔知遇之意
②遂心驰势利,变刚正之操
③是故天子有不召之臣,王侯有不屈之士
④图旦夕之安而忘其所有事
⑤而即欲顺从求悦者
⑥而其终也至于久远而不废
A.①④⑤
B.②④⑥
C.②④⑤
D.③⑤⑥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认为,如果贤士一旦受到当权人的知遇,就神往权势和利益,改变自己刚正的操行,阿谀奉承当权者,那么他即使很有才能也会被天下人耻笑。
B.信陵君有客卿三千,其中最难使之顺从的只有侯生、毛公和薛公,而信陵君最后正是凭借这几个人建功立业,扬名于天下。
C.这篇文章论说的中心是统治者应如何对待贤士,贤士又应如何对待统治者的征召任用。侧重点在贤士方面,告诫贤士出仕要保持刚正节操,不媚不谄。
D.文章多处运用了正反对比的手法,使说理明白透彻,如有抨击穆生忘恩负义和赞扬毛公、薛公知恩图报的对比,也有光武帝和其他一些统治者的对比等。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士以遇知己而名著,亦有得知己而遂至行亏名辱者,可不惧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然后知古人不屈道以徇私者,乃善处交游以全人己之美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持尺寸之丝以系北溟之鹏,虽欲为之回翼,岂可得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C
2.C
3.D
4.(1)有的士人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